|
□ 劉振邦
2000年以來,在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政策指導下,A股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隊伍不斷壯大。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已有基金公司60家、獲批QFII資格的境外金融機構71家,初步形成了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主,QFII、保險基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其他機構投資者相結合的發展格局。但我國機構投資者并沒有起到穩定股市的作用,今年以來股市的暴跌就充分反映出這一現實。
為什么我國機構投資者沒有起到穩定股市的作用呢?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機構類型多樣化并不代表機構投資者的多元化,從本質來看,機構投資者還是十分單一的。
首先是證券投資基金一家獨大,而且基金產品絕大多數為偏股型基金。2007年底,證券投資基金占證券市場份額為25.7%,保險公司為2.5%,一般機構投資者為16.6%,機構投資者共占市場份額48.7%。其中,證券投資基金占市場份額超過市值的四分之一,比其他機構投資者的市場份額總和還要多,呈現證券投資基金一家獨大的格局。
其次是投資風格趨同,資產配置結構雷同。雖然從形式上來看,基金的投資風格有平衡型、價值型與成長型之分,但由于股票市場可投資品種的限制,最后導致它們投資風格趨同,資產配置結構雷同。
第三,投資期限散戶化。證券投資基金的倉位隨上證綜指的上升而上升、隨上證綜指的下降而下降,開放式平衡基金甚至下降到最低持倉限制線(60%)。換言之,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并沒有扮演穩定市場的角色,反而呈現機構散戶化特點。
機構投資者本質上的單一化從根本上說是資本市場缺乏豐富的投資工具的結果。金融市場投資工具的匱乏壓制了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的成長空間,保險資金和社保資金大多委托基金公司投資于股票市場,造成了雖然在形式上機構投資者已經多樣化,但是實質上依然是股票投資基金獨大的格局。與此同時,由于市場上只有股票和債券可以投資,并且好的股票數量總是那么有限的幾只,這就導致了機構投資者的重倉股和核心資產高度同質化。再加上評價體系是以相對回報率為基礎,所以機構散戶化就成了證券投資基金的必然選擇。
當務之急是促進公募基金的差異化發展。在目前其它類別機構投資者參與股票市場程度較低的情況下,要使機構投資者起到穩定市場作用的關鍵是促進公募基金群體的差異化發展。上市股指期貨、加大企業債券發行是推進基金差異化發展的具體途徑。
長遠之計是培養真正的長期投資者群體。長期投資者群體是穩定市場的中堅力量。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與保險資金在股票市場的參與度較低,原因是多方面,其中股票市場缺乏長期的投資產品是其中原因之一。眾所周知,2004年上證所推出上證50ETF,就受到了這些長線資金的歡迎。由此可見,有適合的產品體系一定能培養出一個規模龐大的長期投資者群體。
股指期貨在整個股權類產品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首先,股指期貨是一種指數化投資產品。如同上證50ETF一樣,股指期貨也是一種指數化投資產品,是被動化投資理念的產物之一。其次,它引入了期貨交易機制,彌補了股票市場交易機制的不足,使之具備了對沖系統性風險的功能,成為各類機構進行風險管理最常用的工具。第三,由于它具有風險分割功能,通過它可以把低風險的債券與高風險的股票進行重新匹配,形成種類豐富的投資產品,滿足多樣化投資的需求,促進多元化機構投資者的形成。
股指期貨是非常成熟的產品,組織交易風險完全可控。即使在此次金融危機襲擊時,全球股指期貨市場仍然保持平穩運行,正常發揮了規避風險與提供流動性的功能。由此可見,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總結,股指期貨的交易風險已經完成可控。
當前時機上市股指期貨的條件已經具備。從市場層面看,指數已大幅回調,在這種情況下推出股指期貨有利于機構投資者恢復買入股票的信心。從中金所準備情況來看,已經是萬事俱備。從投資者來看,經過中金所大規模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有一批成熟的投資者可以參與市場交易了。
此次金融危機告訴我們,脫離監管、創新過度會給金融體系帶來致命的威脅。只有緊緊抓住機會,推出股指期貨等基礎性產品,才能豐富資本市場產品類別,發展與壯大機構投資者群體,才能使我國資本市場變得更為穩定與強大,為實體經濟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作者為衍生品世界網首席經濟學家)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