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游石
銀行間詢價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連續(xù)三日跌停,引發(fā)諸多猜測。不過,大宗商品市場卻對此反應平靜。
昨日,中國央行將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定為6.8502,略低于周二的6.8527。但在詢價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昨日連續(xù)第三天觸及0.5%的當日波動區(qū)間下限。離岸市場上,美元兌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報價為7.2400至7.2800。人民幣貶值預期陡然升溫。
不過短期內,國內商品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變化反應實際并不敏感,主要期貨品種仍跟隨國際市場走勢。據統計,本周以來,人民幣中間價貶值幅度約0.22%,但同期,國內連豆指數下跌3.19%,滬銅指數跌3.97%,滬油指數跌2.57%,國內商品市場延續(xù)整體下跌的趨勢。同時,內外商品價差比值方面,以進出口貿易最為成熟的銅為例,滬銅連續(xù)四月合約和LME三月綜合銅價格的比值已連續(xù)三天下跌,從周一的7.6226跌至7.4222,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比值效應并未顯現。
而據記者更進一步考量發(fā)現,人民幣匯率變動和商品價格波動之間卻存在著某種長期關系。數據顯示,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開始對美元升值,到今年7月中旬停止升值為止,期間累計升值幅度約20%。同一時期,美元指數從89點跌至72點,跌幅19%。商品市場上,CRB商品指數從299點上漲歷史最高的473點,漲幅58%,國際原油從58美元漲最高147美元,漲幅153%。表明商品價格與人民幣匯率走勢呈現較好的正相關性,并與美元匯率呈負相關。
隨后,自今年7月份開始,人民幣突然停止升值,兌美元匯率一直在6.8上下徘徊。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恰巧7月份,美國次貸危機開始惡化,美元指數大幅反彈,從72點漲到目前87點,漲幅20%。受此影響,商品市場出現一輪暴跌行情,CRB指數從473點跌至目前228點,國際油價從147美元跌至不足50美元。數據背后,人民幣匯率、美元匯率以及商品價格變動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并且各要素市場關鍵轉折點,均恰好重合在今年7月份,人民幣停止升值的一刻。
有觀點認為,人民幣貶值將直接和間接對國內商品價格形成支撐。其中,直接方面主要體現為,以銅、大豆、原油和鐵礦石為代表的凈進口類商品,到國內后以人民幣計價,本幣貶值將使內外價格比值重心抬升,從而支撐國內商品市場。而間接方面的影響為,人民幣貶值將有利于國內加工、制造等出口行業(yè),激活國內商品的消費需求,也能對商品價格形成利多作用。
但也有不同觀點認為,人民幣貶值短期仍不能沖抵外部需求減弱的負面影響,并且隨著美元信任危機和各國貿易保護的抬頭,全球商品需求可能進一步下降,長期來看,商品價格并不樂觀。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