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棉花產業格局變化挑戰我國棉花競爭力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13:04 文華財經
文華財經(編輯整理 李欣)--據經濟參考報2月19日報道,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在剛過去的2007年,我國從印度進口棉花超過63萬噸,僅次于美國,甚至在當年第一季度,印度一度超越美國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棉花進口來源國。由于美、印兩國強化產業扶持政策,國際棉花生產格局已逐步開始發生變化,我國棉花不僅會繼續受到美國棉花的沖擊,還將面臨來自印度的挑戰。 印度棉后來居上 早在去年7月烏魯木齊舉行的中國國際棉花論壇上,前來參會的眾多印度棉商躊躇滿志的表情已讓中國同行憂心忡忡:從2005年向中國輸出不到10萬噸棉花,到2006年的近59萬噸,印度改寫這一數據只用了一年。而在去年中國進口棉花總量較上年減少近1/3的情形下,印度取得的成績更讓國際同業吃驚不已。 從上世紀80年代至去年,印度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的棉田面積,美國和中國次之,但其總產量卻一直排在中美兩國之后。最近,美國農業部和英國利物浦棉花展望公司等機構在對印度近年棉花形勢進行分析后指出,印度棉花產量在今后幾年可能趕超中、美兩國,隨著其國內需求不足以消化其產量,急需輸出過剩的棉花資源,將逐步取代美國在國際棉花市場的地位。英國《棉花展望》主編瑞恩·巴特勒說,去年印度棉花平均產量雖然還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比10年前提高了一半還多。 農業部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杜珉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由于近年來印度政府對棉花采取種種扶持政策,成為最富發展潛力的國家。為了扶持棉花生產,印度政府拿出專門資金發展棉花產業,包括對棉花生產、病蟲害綜合防治和技術推廣,特別是棉花生產新技術、新品種的引入,使印度棉花產量和品質迅速縮短了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此外,印度還制定了最低保護價,當市場價格低于最低保護價格時,印度棉花公司作為政府具體實施機構,按保護價收儲棉花。 而美國對棉花生產的扶持更是不遺余力。美國棉花產值每年不過30多億美元,而政府對棉花生產和出口的各種補貼卻超過這一數字,這使得美國棉花在國際市場上依靠低廉的價格到處攻城略地。盡管去年美國政府取消對棉花出口的補貼,但這只占美國對棉花產業補貼的近1/10,對其棉花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極其有限。 杜珉說,按照印度近10年棉花平均種植面積,如果單產達到美國的現有水平,其產量將達到827萬噸,如果能達到我國目前的單產水平,其產量將達到980萬噸。她說,國產棉可能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 東印度棉花協會主席均軍瓦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毫不掩飾其雄心壯志:“我們希望能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貿易份額,讓每個中國企業都能用上印度的棉花。”均軍瓦拉說,印度棉花的優勢就在于成本和質量,印度的勞動力便宜,加上這些年政府推廣使用新技術,棉花單產和品質都得到迅速提高,已具備了進軍國際市場的優勢。 政府扶持力度需加大 杜珉等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在這一情形下,我國應加大對棉花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否則將難以穩定國內棉花生產,也難以提升國產棉的整體競爭力。盡管去年年初,我國斥資5億元人民幣用于棉花良種推廣,4000萬畝棉田將獲得相應補助,但農業部門對這一措施的效果并不樂觀。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馬淑平說:“這些補貼還不及美國對其棉農補貼的零頭,對穩定我國棉花種植面積作用極為有限。” 目前,我國保護國內棉花產業的主要手段是“進口配額”和“滑準稅”,但這些保護措施卻讓國內紡織企業叫苦不迭。而在對棉花進口的調控中,國家發改委等職能部門始終承受著來自不同方向的壓力。 由于受到進口配額發放時間和數量的限制,不能及時地從國際市場采購棉花,紡織企業要求國家實行零關稅放開外棉進口的呼聲很高。而滑準稅的存在,使進口棉價已經接近國內棉價,更是加大了紡織企業的成本。針對今年年初我國調高滑準稅率,安徽華茂紡織集團總經理王功著抱怨道:“這不利于利用國際國內兩種棉花資源,抵消了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降低了中國紡織企業國際競爭力。” 去年7月,在紡織企業與國家發改委的座談會上,一些企業提出,不能只強調保護農民利益,紡織工業的利益也需要保護。 一些棉花經營企業和紡織企業認為,在進口棉擠壓下,我國棉花產業“利益蛋糕” 整體縮水,導致棉農、棉商和紡織企業三者利益難以平衡。因此要從根本上保護棉花產業,提高其整體競爭力,國家必須加大扶持力度。上海東華大學紡織經濟研究所教授顧慶良說:“總的利潤盤子就那么大,這個環節多了,其他環節就少了,甚至會虧損。”他認為,在此背景下,保證近億棉農增收,協調棉花、紡織兩大產業利益,除了由國家“買單”,對棉花生產實施補貼或其他直接、間接的扶持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