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燃料需求令全球供應趨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03:17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原油漲價不僅帶來了能源壓力,更給農產品帶來了價格上漲壓力。 今年以來,全球農產品出現一波牛市行情,專家分析認為,生物燃料對部分農產品的需求使全球農產品供應趨緊是漲價重要因素,“汽車和百姓爭口糧”;而在全球糧食供求關系日趨緊張的情況下,預計農產品的牛市行情中長期內難以改變。 豆油領漲農產品 全球農產品價格走牛成了一段時期以來的焦點。據悉,5年來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50%。國際小麥價格自今年年初以來繼續上漲,9月份達到創記錄的水平,10月份小麥價格依然強勁,并劇烈波動。 與國際趨勢相同,我國農產品價格今年以來也“漲聲不斷”,其中大豆和油脂等產品接過前期玉米領漲的“接力棒”,帶領農產品一路走高。 據農業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監測數據顯示,2007年11月12日,農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為149.5(以2000年為100);10月15日至今,基本穩定在150左右。2007年以來,農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步入“快牛”通道,從2007年1月的134.3升至2007年10月的150,今年8月時曾達到最高點151.6。 具體來看,農產品價格上漲出現分化:糧價上漲相對比較溫和,今年以來,早、晚秈米、小麥價格比之去年同期都有不少提高,且從年初以來,一直呈現升勢,不過均屬緩慢上漲。相比之下,大豆、油脂、玉米等產品漲幅則比較大。 以大豆為例,國內現貨市場三級大豆的批發價已經從年初的2700元/噸升至10月末的3650元/噸(有些產區現貨收購價格已達4000元/噸),上漲幅度達35%;較之去年同期約2500元/噸的價格,同比上漲幅度達44%。 而受大豆價格以及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國內油脂價格也呈升勢,5月份上漲勢頭較大,7月份趨穩之后,10月中旬又迎來一輪強勢上漲行情,豆油、菜油、棕櫚油、花生油、棉油均有明顯上漲,并在高位站住。10月二級花生油全國平均價為14250元/噸,與上月相比上漲6.24%,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約為33%。 供求是影響價格主因 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元兇”何在?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既有全球范圍內的通貨膨脹的影響,也有成本增加的推動,但最主要的仍是供求關系的影響。 從全球看來,農產品產量下滑,而需求卻呈現快速增加勢頭,供求關系日趨緊張。美國農業部11月份最新預計2007/08年度期末小麥庫存為1.098億噸,為30年來的最低水平;全球大米期末庫存為7410萬噸,是1983/84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農產品需求卻大幅增加,其中,工業需求“貢獻”最大。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使生物燃料越來越熱,歐盟、美國等紛紛鼓勵使用生物能源,玉米、大豆等都成為生物燃料的原材料。據美國能源署資料,美國乙醇用玉米今后每年增加1780萬噸,占玉米產量的5%。專家認為,玉米變成乙醇,農產品用于制生物燃料,是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元兇”。 對于我國來說,雖然糧食已連續三年豐收,但基于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和糧食成本上漲的影響,出現溫和上漲在“意料之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導致糧食成本上升。據悉,不考慮勞動力成本因素,近5年來由于尿素、柴油、農膜等價格上漲,糧食生產成本每畝上升了23.9%。 國家糧食局研究員、糧食問題資深專家丁聲俊認為,此次農產品漲價行情屬恢復性上揚。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達到峰值后一直在較低水平運行,這既不利于保護農民利益幫助農民增收,也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 中長期牛市難改 對于后市走勢,一德期貨分析師邱菡儀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全球農產品的牛市行情仍會持續。 全球土地資源有限,農產品播種面積不能無限制增加,各農產品品種之間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比如,由于美國鼓勵用玉米制乙醇,玉米擠占了其他農作物的播種面積,今年美國玉米達到了創記錄的產量,這直接導致了其他作物產量的下降。同時,在土地總增長有限的前提下,一旦某種產品的主產區出現天氣災害使該作物減產,就會出現價格大幅上漲的局面。 同時,全球生物燃料的需求卻在繼續增長。邱菡儀認為,在生物燃料尋找到更合適的替代性原材料之前,對農產品的需求仍會迅速增長,供應趨緊的局面一定時期難以改觀,3-5年之內全球范圍內仍存在農產品供給壓力。 對我國國內來說,短期來看,進口主導型的農產品,如大豆、油菜籽等,和國際關聯度較強,受全球市場變化影響比較迅速;自給自足性的產品,如玉米,可能會在短時期內走出自己的行情特點,但長期看來,亦和國際走勢趨同。長期來說,世界糧食供需偏緊的情況將對我國糧食形成一定的價格支撐。 此外,亦有人士表示,小麥、大米、植物油等由于步入季節性旺季,加上成品油價格調整后,相關運輸成本增加,預計今年年底前后仍有上漲壓力。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