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認識股指期貨的幾個誤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2:30 新聞晨報
□陶正斌 兩個月前,在市場盛傳股指期貨即將推出的情況下,筆者從會員數量不足、對沖工具不足、監管機構人事變動等諸方面分析,認為當時沒有推出的可能。2個月過去,已經批準的金交所會員超過20家,70家期貨公司通過全景測試,隨時可能獲得會員資格;隨著國泰300基金的發行,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的基金達到3只;在明年兩會前,監管機構出現人事變動的可能性不大,股指期貨推出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隨著推出日期的臨近,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又開始流傳,我們有必要對這些觀點進行理性分析。 其一:壓低指數迎接股指期貨,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后再拉升,以降低投資風險。這是在最近的調整中比較盛行的觀點。出現這種觀點的直接原因有兩點,一是歷史原因,過去市場出現 其二:通過控制大盤銀行股影響市場方向,這個說法大約在1年多前銀行股連續上漲時就開始流傳(實際原因是銀行業績持續超預期)。這個說法有道理但不準確。由于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有一定相關性,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必須看到,隨著大銀行和中國神華、中國石油的上市,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越來越低,股指期貨推出后兩者相關性還會進一步降低。由于上證綜指以總股本計算權重,滬深300指數以流通股本計算權重,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和中國石化是上證綜指的前三大權重股,而滬深300指數的前三大權重股是中信證券、中國石化和民生銀行,因此把大盤股尤其是工、中、建等幾大銀行股的漲跌與股指期貨直接掛鉤不準確。更值得警惕的是,原來不能流通的股本轉化為流通股,會導致個別大市值股票在滬深300指數中的權重突然增加,因而更具有操縱性,如中國石化在10月16日部分限售股上市,導致在滬深300指數中的權重比例由第10位左右提升到第二位。 其三:股指期貨能給券商業績帶來大幅增長。筆者早在7月份就指出,低交投市場對券商業績有負面影響,如果不是權證創設給券商帶來額外收益,3季度券商業績很難看。以參與權證交易的客戶做參照,即使所有參與權證的交易者都參加股指期貨交易,而且按最高日交易量1000億元計算,股指期貨在半年內總傭金不足30億元,與券商上半年800億元的收益相比增長不足5%。 (作者為國信證券上海管理總部投資經理)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