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養豬村里訪養豬 豬的源頭問豬價:一位“豬倌”親歷豬市沉浮20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 11:45 金牛財順
這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小山村,一個真正的養豬專業村:壺關縣五龍山鄉東歸善村。從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就開始養豬,家家都養豬,戶戶有豬舍,在中國的北方地區該村曾享有“人均三頭豬,戶均一豬場”的美譽,農戶養豬的歷史始終沒斷線,20多年的養豬歷史,東歸善村的養豬戶伴隨著豬肉價格的跌跌漲漲,一路走來,見證了20多年的豬市沉浮。 郭先慶在東歸善村養豬不算最早,也不算多,但名氣很大,從1986年開始養豬一直堅持至今。80年代末別的農戶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他和妻子郭先梅就開起了粉條作坊養起了豬,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提前向著小康邁進,“那個時候幾乎每天都有記者來。”郭先慶說。20年來兩口子心系豬市,淚與歡笑一切圍繞著豬市行情,20年來,郭先慶的一本家庭收支賬記錄了豬市行情的跌跌漲漲,更是一本完整的20年豬市沉浮錄。 “1986年,我養了30多頭豬,當時開著粉條作坊,種著將近30多畝地,秋天收回的玉茭全部用來加工粉條出售,渣子是很好的豬飼料。”郭先慶說。“當時一頭豬最少也得8個月才能出欄,過年的時候出售一斤毛豬不足兩元錢,一頭豬養一年下來凈收入也就是100多元錢,最有賺頭的還是那幾圈豬肥,兩圈肥就上五畝地,長好莊稼哩!”1988年的冬天,郭先慶出售了15頭豬,收入5250元錢,平均每頭豬350多元錢,當時每公斤玉米的市場價格是0.6—0.8元錢,如果按一頭成豬85公斤算,得吃掉250公斤玉米折合人民幣150元左右,100多公斤麥皮,再加上買豬娃子的錢,養豬對于農戶來說等于是玉米賣了一個高價錢。從1986年開始郭先慶用了6年時間開粉條作坊加養豬,率先在村里蓋起了一棟7間二層樓,這對于他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提到今年每公斤豬肉市場價格上漲到24元時,郭先慶翻著賬本做了一番對比說:“聽起來漲得很厲害,實際上對于養豬戶來說和20年前比起來相差不多。”他算了一筆賬:1992年,他修7間樓房用了1萬多元錢,如果按現在農村的市場行情再去修這樣的樓房少說也得10多萬元,20年前每公斤玉米是0.6—0.8元錢,現在是1.7元錢。如果按現在的毛豬收購價格14元左右算,一頭成豬100公斤,出售約1500元錢,每公斤玉米是1.4元左右,一頭成豬需要250公斤玉米(350多元),一袋飼料(150元),100多公斤麥皮(110元),再加上豬娃子、防疫等費用,整個折算下來每頭豬凈落300—400元左右,對于一個農戶來說規模大點兒養50到60頭豬,過去靠賣豬攢錢修房勒緊褲帶得6年,如今6年恐怕都蓋不起。 再說20年來豬市行情從沒有穩定過,就比如1996年豬價一路飆升到了5元/斤,當時所有人都看到了養豬的豐厚回報,家家都在拼命喂豬。一擁而上的惡果是,從1997年開始持續到1998年,生豬價格一路狂跌到2.6元/斤,1999年才慢慢恢復,2005年再次爆跌……所以豬價一直在跌漲之間徘徊,生豬價格過多依賴市場調節是影響生產發展最關鍵的原因。由于單個養豬戶不能掌控市場價格,所以落到最后養豬戶得到的實惠并不多。就比如豬養得多了,價格馬上就下來了,養豬戶只好大量減少養豬的頭數,或干脆宰殺母豬,一旦價格漲上來了,生豬存欄又少了,又沒有豬出售,養豬戶還是沒得到實惠,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郭先慶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歸善村的生豬養殖量很大,但近幾年來生豬養殖量明顯減少。由于農戶的管理和防疫水平跟不上形勢的需要,生豬發病率也很大,一旦染上流行病,損失慘重。就比如去年6月毛豬的價格在每斤1.7元左右,本來就賠得厲害,再加上豬流行病,當時郭先慶家養的40來頭豬,就死掉10多頭老母豬,損失慘重。“當時村里的廁所里,山溝里到處都是死豬,很慘啊!有的養豬戶就賠了10多萬元。”郭先慶說,“去年的豬病多,所以今年豬價上漲不是偶然,豬死容易,要補欄多慢啊!”東歸善村的村黨支書說:“現在豬價高,但飼料價格上漲飛快,特別是仔豬價格高得嚇人,如今每頭都成400多元了,比過去一頭成品豬都貴,目前農民養豬成本高也是直接的原因。” 20年豬市沉浮,養豬業就在肉價的上漲和跌落之間一路坎坷走來,和郭先慶家一樣,東歸善村一批批養豬戶在一個個無情的輪回中黯然退出,又一批批接著上,貴了一窩蜂上來,賤了一窩蜂下去,起起伏伏,反反復復,也是20年來北方地區農戶養豬的一個縮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