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乙烯現貨市場研究報告(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08:05 良茂期貨
圖表17:HDPE2004年月平均出口價統計 (美元/KG)
圖表18:2004年初級形狀的聚乙烯(比重≥0.94)海關出口均價/走勢圖
我國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將高密度和低密度聚乙烯的進口稅下調了1.3%,降到10.3%。這次進口稅下調使進口價格下降11美元/噸,增值稅和匯率保持不變。 此外,我國還對價值高于1500美元/噸,CFR中國價的低密度聚乙烯進行保持3%的進口稅,這個稅率是從2004年初開始實施的。我國聚乙烯的進口稅在2002年為14.2%,此后每年削減1.3%,這個削減率將持續到2008年。到2008年,聚乙烯的進口稅將削減到6.5%。稅率的削減是根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簽訂的協定執行的。 線性關稅大幅下調至6.5%給了市場新的想象空間。按照這個稅率,目前到貨的成本折合人民幣已經接近國內石化的出廠價格。進口商認為受此消息影響,線性美金價格可能小幅上漲。對此,外商尚未表態。經過節前一輪集中出貨之后,目前供應商大多已無銷售壓力,因此價格大幅下調的可能性比較小。 六、PE塑料市場供需變化與發展趨勢 (一)2004聚乙烯(PE)市場變化 1.2004年9月聚乙烯價格達到20年來最高位 自“五一國際勞動節”后原油價格一路飆升,受到影響,聚乙烯價格大幅上揚。2004年9月價格達到2004年全年價格最高點,以LDPE薄膜為例,當時全國價格達到16000元/噸,這一價格也是近20年PE行情的最高點。 2.2004年10月原油價格創造歷史新高 受全球需求快速增長、中東政治局勢處于不穩定狀態以及國際投機行為加劇的影響,2004年10月原油價格突破50美元/桶的歷史高位。受此影響,石化產品成本大幅提高。這也是2004年聚乙烯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2004年二、三季度中國石化企業集中檢修,推動聚乙烯行情上漲 自2004年4月起,蘭州石化、大慶石化、獨山子石化和齊魯石化陸續停車檢修,導致二、三季度國內供應缺口達到25%以上。在供不應求的市場背景下,聚乙烯行情得以大幅上漲。 4.2004年5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化工與銷售分公司在華南設立分公司 2004年5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化工與銷售分公司在華北、華東和西南設立分公司,華南地區的銷售歸到華東分公司。該舉措對于中石油更好得整合資源發揮大區統銷優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國家發改委出臺中“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對60萬噸/年以下乙烯裝置和20萬噸/年以下聚乙烯裝置的新建進行限制 2004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臺了“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其中,對60萬噸/年以下乙烯裝置和20萬噸/年以下聚乙烯裝置的新建進行了限制。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對于國家有效控制聚乙烯行業發展過快的局面將起到積極作用。就2005年看,除了原定計劃上海賽科、揚-巴以及中海油大型乙烯項目將上馬之外,沒有新的項目。 6.2004年6月1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零售袋反傾銷仲裁的最終結果 2004年6月1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零售袋反傾銷仲裁的最終結果,結果顯示,中國27家企業將被征收0.2-77.33%范圍內不等的懲罰性關稅,其中大部分企業被征收的稅率在23%左右。根據業內人士估計,每年出口到美國的聚乙烯零售袋折合成原料大約是80萬噸左右,占整個聚乙烯國內表觀消費量的10%左右。因此一旦大部分企業出口美國的渠道被封死,那么就意味著國內市場需要多消耗80萬噸聚乙烯原料,市場價格就可能因短期供應大幅增加而下跌。盡管該政策對于2004年的行情影響尚不明顯,但預計在2005年會逐漸顯現出來。目前大零售袋生產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考慮開發新的市場,比如歐洲市場。 7.2004年6月上海賽科、中海油殼牌公開征選2005年分銷商,年底確定最終銷售模式 2005年上海賽科和中海油殼牌將通過分銷商銷售他們的產品,他們與分銷商之間的協議是一年一簽。上海賽科銷售價格是自己定的,而中海油殼牌的銷售價格則是由巴賽爾制定。業內人士預計,這種銷售模式對目前的聚乙烯市場格局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8.倫敦金屬交易所宣布2005年5月27日推出LLDPE期貨合約 2004年11月13日倫敦金屬交易所在上海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講座,介紹了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貨合約的基本情況,并宣布2005年5月27日正式推出LLDPE期貨和約。目前國人對此持觀望態度,相信隨著期貨機制引入聚乙烯市場,傳統的運作模式將有可能被改變。對中國市場來講,最大的變化在于引入了做空的機制。 9.國家出口退稅比例下調,1月中國聚乙烯進口量大幅下降。 國家宣布,2004年1月1日起國內出口退稅的幅度將大幅下調,受此影響,國內核銷類塑料加工企業紛紛在2003年12月份提前備貨。反映到進口數據上,我們可以發現2004年1月1日起雖然有PE關稅下調的利好拉動(從12.9%下調到11.6%),貿易商進口有所增加,但由于下游核銷類企業進口量的減少,國內整體PE進口數量較2003年同期大幅下降。根據海關統計,2004年1月聚乙烯進口總量42.8萬噸左右,較2003年同期的60.7萬噸大幅減少了29.5%。 (二)供應現狀及前景 2004年全年PE國內產量441.30萬噸,進口412.69萬噸,表觀需求量約848.62萬噸(每月平均70.72萬噸)。長期以來我國PE產不足需,50%以上依賴進口。 進口主要來源:韓國、中國臺灣、沙特、新加坡、日本、美國、卡塔爾、印度、馬拉西亞、泰國、俄羅斯、加拿大和阿聯酋等。國產料以中低檔產品為主,主要的競爭對手來自中東、韓國、臺灣、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地區。尤其是中東地區的生產商具有明顯成本優勢,沙特正在逐步取代韓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PE供應國。 由于2003-2004年PE行業的收益率過高,將強烈刺激該石化行業的擴能。 2005-2010年國內老裝置擴建和新建裝置(8-10套百萬噸級大乙烯)所增加的能力較多。2005年初揚巴、上海賽科、大慶都有新的PE裝置投產,下半年中海殼牌也將投產,這將使2005年比2003年國內新增PE產能約200萬噸/年,國內產能可達650萬噸/年,產量預計540萬噸,進口量預計在500萬噸左右;2010年國內新增PE產能600萬噸/年以上,國內產能可達1200萬噸/年,產量預計900-1000萬噸,進口量在600-800萬噸。屆時進口資源主要來自中東(特別是沙特和伊朗,2010年前新增乙烯能力近600萬噸和300萬噸)、韓國、中國臺灣、印度和俄羅斯,屆時中國仍將是PE進口量最大的國家,進口和國產資源的比例約為1:1。 在五大通用樹脂中PE的消費量位居第一,2003年表觀消費量達815.73萬噸(實際消費約830萬噸,月平均消費量67.17萬噸),其中進口占51.5%。 PE消費量最大領域是薄膜制品(農用、包裝等),其次為注塑制品(周轉箱、瓦楞箱、日用品等),再就是中空制品(瓶、各類容器等)、拉絲(漁網絲、繩索等)、管和板材(供排水管、燃氣管、農用管、金屬塑料復合板等)、電線電纜(電力和通訊線纜、光纜護套)等。近幾年消費結構變化不太大。 1995年的消費量只有300萬噸左右,1998年為500.83萬噸,到2003年國內PE消費量達830萬噸,比95年翻了一番還多,估計2010年還要翻一番多。屆時的消費結構與2003年相比也將發生一些變化,薄膜制品的比例將有所下降,但仍是PE消費量最大的領域;注塑、中空、管材等制品的比例將有所提高。 2004年均價高于2003年;一方面資源依然不多支持價格維持在高位;另一方面春節長假前一周左右交易清淡、石化企業提前銷售可能導致價格小幅下調。1月29日-2月上中旬,價格繼續沖高,個別品種將繼續挑戰新高,2月下旬-3月份價格逐漸小幅回落;4-6月份市場震蕩調整為主,7-9月份價格震蕩走高,8月中下旬將出現一個全年的高點,10-12月份震蕩下行。另外這些預測也絕非信口雌黃,當時主要是基于2004年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向好以及一些前瞻性的供需變化來預測的。如,二月份市場的沖高回落主要是基于估計1-2月份進口集中到貨數量較多(1月降低關稅的影響),供應增加數量,春節剛過需求量屆時還很難有效放大,后期獲利盤拋壓過重(價格自2003年持續上漲,進口料成較低)。4-6月份的調整也是基于過剩資源消化需要時間(與實際走勢有些差異),7-9月份的走高是基于過剩資源消化殆盡、需求旺季來臨之前下游企業的備料和生產、以及石化企業4-8月份停車檢修較多資源減少等原因。 (三)國內外PE發展趨勢 據Freedonia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未來幾年,全球茂金屬聚合物市場將步入高速增長階段。其中美國市場對茂金屬聚合物的需求將以每年超過20%的速率高速增長。到2006年,美國國內對茂金屬聚合物的需求將達到218萬噸,比2001年增長一倍以上,占整個美國聚烯烴市場總量的10%。 茂金屬聚合物市場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丙烯二烯單體橡膠。到2006年,美國國內30%的線型低密度聚乙烯生產中使用茂金屬催化劑,44%的乙烯-丙烯二烯單體橡膠生產中使用茂金屬催化劑。增長速度較慢的是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只有3-4%在生產中使用茂金屬催化劑,盡管如此,也比整個聚烯烴市場的增長速度要快。 據悉,茂金屬聚合物高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是茂金屬催化劑技術在聚烯烴的生產上,比傳統的齊格勒-納塔工藝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可控性,該工藝目前已相當成熟。它可以生產出更多高附加值、高性能的聚合物,產品可以廣泛應用子彈性體、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玻璃、紙/紙板和金屬中。 Nova化學正推出四種使用了專有的新型茂金屬樹脂的薄膜品級。Surpass PE樹脂的性能超越了傳統樹脂。對制品來說,產量更高、擠出壓力更低、能量消耗減少。 FPs117-C 和 FPs117-F用于要求特韌的薄膜運用。H Ps900增加透明度,同時保持了耐刺破和耐撕裂性能。FPs317在用于澆鑄,延展薄膜時,其強度和透明都能得到。在2003年,更多的Surpass薄膜和模塑樹脂推出。來自Phillip Townsend Associates的報告估計,茂金屬樹脂的需求將從2000年的100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310萬噸。 據國外市調機構預估,自2005-2010年間,中國及中東兩地區將是聚乙烯(PE)原料產能增長最快的地區,估計中國及中東在2005-2010年間的PE產能年增長率分別約7.5%和7.3%。目前西歐、北美及日本等發達市場的PE產能,占全球PE產能約55%;預計至2010年時,西歐、北美等發達市場的PE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降至45%左右,東歐、中東、南美及亞洲等地的PE產能將提高55%。中國2004年PE需求量達到850萬噸左右,其中進口量約達410萬噸,本身產能440萬噸;至2005年時,中國本身的PE產能也將增長至500萬噸。 全球PE供需年增長率方面,預計至2010年時,全球PE年產能將達到8800萬噸,其中2005-2010年間的產能年增長率約2.8%;同期間全球對PE原料的消費量增長率約3.8%,至2010年時全球PE消費量約7700萬噸。 相關統計顯示,低密度聚乙烯大部分新增產能投資將集中在原料來源便宜的中東和亞洲。其中到2005年伊朗大約將新增生產能力100萬噸/年,其大部分產品將用來滿足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西歐產品將可能被排擠出市場! 面對這一嚴峻的形勢,歐洲聚乙烯產品行業將開始進行合理化調整。今后10年老的高成本的生產裝置將關閉,由便宜的中東進口產品替代。到2006年初,英國亨茨曼公司年產37.5-40萬噸的裝置將開車,BP公司也將提高其兩套裝置的產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于擠塑貼合低密度聚乙烯樹脂級產品的需求,并停止生產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產品。在東歐,俄羅斯計劃到2007年將其產量提高至30萬噸/年,波蘭則開始在開發和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 聚烯烴工業經歷近兩年的低迷后,新一輪建設高峰又將到來。未來7年由于聚烯烴需求將不斷增加,全球將新建100座甚至更多聚烯烴裝置。據Nexant/Chemsystems咨詢機構預測,全世界聚乙烯需求將由2002年的大約5500萬噸/年增加到2010年的8700萬噸/年。同期聚丙烯需求將由3500萬噸/年增加到大約6000萬噸/年。 目前西歐、北美及日本等發達市場的PE產能,占全球PE產能約55%;預計至2010年時,西歐、北美等發達市場的PE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降至45%左右,東歐、中東、南美及亞洲等地的PE產能將提高至55%。 2005-2010年間,中國及中東兩地區將是聚乙烯(PE)原料產能增長最快的地區,估計兩者在此期間的PE產能年增長率分別約為7.5%和7.3%。 預計2005-2010年間,全球PE的產能年增長率約為2.8%,2010年總產能將達到8800萬噸。同期間全球對PE原料的消費量增長率約3.8%,至2010年時全球PE消費量約7700萬噸。 目前西歐、北美及日本等發達市場的PE產能,占全球PE產能約55%;預計至2010年時,西歐、北美等發達市場的PE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降至45%左右,東歐、中東、南美及亞洲等地的PE產能將提高至55%。 2005-2010年間,中國及中東兩地區將是聚乙烯(PE)原料產能增長最快的地區,估計兩者在此期間的PE產能年增長率分別約為7.5%和7.3%。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