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期貨 馮子灃
均線也稱為移動平均線,反映的是該證券一段時間的平均價格。當前價格與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價差,稱為乖離率,反映的是該證券波動狀況。股指期貨的均線效應是指在推出股指期貨以后,標的指數較推出以前會更接近一些長期的移動平均線,也就是市場的平均乖離率會有縮小的趨勢。
我們來看一些簡單的數字,香港恒生指數120日均線乖離率近一年來最大值是13.58%,2007年8月17日由于次級債危機大跌時的偏離值是-2.95%。日經指數與120日平均線近一年最大的偏離值是12.81%,8月17日全球股災時的偏離值是-12.81%。道瓊斯指數近一年來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別是7.85%和-3.44%。滬深300指數的偏離程度就要大得多,120日平均線近一年的最大偏離值達到49.43%。
滬深300指數偏離程度較其他市場大,原因有很多,但沒有管理系統風險的工具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金融學中一般使用標準差或者協方差作為衡量市場風險的方法,通過累加統計期內的每日價格與平均價格的差額來計算市場風險,實際上與計算乖離率的方法原理上是一樣的。簡單來講,當指數與移動平均線較遠的時候,市場風險比較大;相反,當指數與移動平均線比較近的時候,系統風險就比較小。如果有股指期貨作為管理市場風險的工具,當系統風險增加時,投資者賣出股指期貨對沖系統風險,并通過股指期貨的價格發現作用傳導至現貨市場,導致現貨價格下跌,向移動平均線靠攏。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系統風險對沖工具的時候,指數偏離價格平均線幅度會比較小。
使用多長周期的平均線并沒有絕對的規定。一般來說,管理資產量越大的機構投資者,由于投資周期比較長,因此會使用更長周期的平均線作為衡量系統風險的標準。而管理資金較小的投資者,由于進出市場更容易,可能會使用更短周期的平均線甚至不對資產進行套期保值。既然機構投資者的套期保值交易是指數出現均線效應的原因,而管理資產量比較大的機構才有套期保值的需求,他們考慮的是較長周期內的系統風險,因此,均線效應對長周期均線系統偏離程度的收斂效果是比較顯著的。
股指期貨實現均線效應還有另外一個前提,就是股指期貨的市場容量,正如上文所述,管理大規模資產的機構投資者才是套期保值的主要力量,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投機盤作為對手,龐大的套保需求根本無法滿足,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現價格向均線收斂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