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統計分析:中國的銅市場需求量真的減弱了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6日 00:26 海富期貨
中國的銅需求減弱了嗎? 國內國外都有諸多的機構在說著類似的話,美林證券、高盛、JP摩根、麥格里等都這樣認為,并且認為近期銅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中國的需求減弱了。 精煉產量:增長很快 2006年精煉銅全年的產量約為290萬噸,較2005年的250萬噸增長了16%,極大的緩解了供求矛盾。 凈進口量:下滑過猛 2006年全年凈進口量在59萬噸左右,2005年的凈進口115萬噸相比下降了約一半(-48.7%)。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銅進口國,從銅凈進口量下降這一角度許多歐美的投資機構得出結論:中國的需求減弱了! 表觀消費:小幅下滑 2006年的表觀消費量約350萬噸左右,但是同2005年的表觀消費量365萬噸還是略微下降了4.1%。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銅消費國,從表觀消費量量下降這一角度許多國內的投資機構也得出結論:中國的需求減弱了! 表:2006年中國的精煉銅產量、進口量和表觀消費量
背離:經濟呈現兩位數的增長 中國的需求真的減弱了嗎?好像不大令人相信,因為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年 但是統計數據都是真實的,銅的產量、消費量、進出口量的數據都是真實的,經濟數據也是真實的,為何出現這么大的背離呢?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 誤差:出在計算口徑上 我們所說的表觀消費并不是真實的消費而是統計學的一個計算結果。在統計工作中的,表觀消費量=產量+凈進口量+庫存減少。由于隱性庫存很難統計,所以在統計分析中有時隱性庫存經常不被計入,有時顯性庫存變化不大也被忽略,這樣表觀消費量的計算方法就變成了表觀消費量=產量+凈進口量+顯性庫存減少,OR表觀消費量=產量+凈進口量。忽略庫存的做法在庫存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對計算結果影響并不大,但是當庫存變化比較大時,影響就大了!2006年的庫存變化很大,所以一旦忽略了庫存量的變化,計算結果的失真度可就大了。具體到2006年,庫存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部分:一部分是顯性庫存,上海交易所交割倉庫的銅庫存變化減少了2.7萬噸(從2005年12月30日的57884噸到2006年12月29日的31300萬噸);另一部分是隱性庫存,隱性庫存變化主要有:1、國儲局拋售了約20萬噸,2、企業減庫約10萬噸。 如果忽略了顯性庫存的那不足3萬噸,好像對結果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忽略了隱性庫存的那30萬噸誤差可就大了。 表: 2006年中國庫存變化
如果我們計入顯性庫存,那么2006年的表觀消費量的修正為353萬噸,如果再計入隱性庫存的那30萬噸,那么表觀消費量的修正值為383萬噸,比2005年增長了18萬噸(增長5.5%)。 由此我們終于搞明白了,2006年國內銅的消費并沒有減弱,變化的是供應結構,原來的消費主要有生產和進口兩塊來滿足消費,2006年是對對國產和庫存需求增加,部分替代了對進口的需求。 表:2005、2006、2007年中國表觀消費量對比及其修正
弄明白了2006年的數字,對于2007年的供需關系我們就可以比較理性的預測了。 預期:2007年供需兩旺,繼續看好 2007年產量仍會出現較快的增長 目前已知的中國在建、擬建銅冶煉項目總規模超過250萬噸,其中2006年剛投產及2007年將要投產的產能總量達到150萬噸,這有助于供應量的增加,但是由于全球銅精礦供應的緊張形勢,銅精礦的供給的短缺將是2007年中國精銅產量增長的瓶頸。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可以預期產量會增長10%,達到320萬噸左右。 消費保持旺盛 由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大國,中國的消費將會決定銅價格最終走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的需求還沒有減弱的跡象,這將繼續對銅價格形成支持。由于第1、2季度是中國傳統的生產旺季,我們對此還是抱著比較樂觀的態度。從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擬定2007年經濟增長目標約為8%。不過按照以往的經驗,實際結果往往會超過級計劃,許多專家都認為2007年的GDP增長率還會超過10%。當然即使8%也是一個非常高點增長率,銅消費還會保持較好的增長!我們如果假設銅消費的增長率同GDP增長率一樣的話,那么2007年的消費總量可以達到413萬噸,如果按照安泰科5.0%的估計的話也會達到403萬噸。這樣計算的話2007年的消費量要增加20-30萬噸。 中國國儲和企業都有重建庫存的要求 2006年10月以后,中國消費商和國儲的減庫行為基本停止了。目前,銅加工企業及冶煉企業的庫存水平通常維持在一周以內的消費量。企業為了規避銅價大幅波動及改善流動資金緊張的狀況,企業通常都采取以銷定產的銷售模式,保持原料及成品低庫存運轉,補庫是必然的要求,關鍵看價格與時間。一二季度是中國傳統的消費旺季,企業有重建庫存的要求,目前價格進入5500-6000美元區間,價格進入低價區對消費商可以產生較強的吸引力了。同時中國并不是一個銅資源很豐富的國家,國儲局拋售了20多萬噸庫存后必然會在低價位重新補回來,并且基本上都是以進口的方式展開,這樣就在數字上增加了進口量和表觀消費量。如果僅是將2006年國儲減庫的20萬噸和企業減庫的10萬噸補回來,那么相當于表觀消費又增加了30萬噸。 進口開始恢復 中國12月初步貿易數據說明中國銅需求12月持續回曖。銅總進口量從11月的17.5萬噸增加到12月的20.7萬噸,是2005年9月以來最高的進口水平。雖然沒有分部分的細化數據,但我們可以估計出精煉銅的進品量從11月的6.6萬噸增加到9.4萬噸。 圖:中國銅進口增加—未鍛造銅和半加工品加總
在2006年前八個月中國銅需求經歷極度疲弱的時期后,信號顯示中國需求開始抬頭。我們認為這歸結于由于減庫的結束,消費商目前處于極低的庫存水平,而且國儲在九月末結束了銅的銷售。 近幾個月來,相對于LME銅價,上海銅現貨價格一直保持升水。2007年初隨LME銅價的下跌,上海銅升水進一步擴大。如下圖所示,上海銅升水的擴大也促進了精煉銅的凈進口。 圖:上海和LME銅價格
圖3,中國精煉銅凈進口和上海/LME價差(月度) 表觀消費增長很快,可能出現高估 我們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中國真實的需求增加也就20-30萬噸,但是由于國儲局和企業補庫行為的存在,回補30萬噸以上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由于其結果表現為進口的增加,因此表觀消費表現為增長60萬噸,因此表觀消費量被明顯高估了。我們預計2007年的表觀消費量大約在440萬噸左右,但是如果扣除國儲和企業補庫的那30多萬噸,實際消費只有410萬噸。表觀消費數字可能再一次給人帶來誤解! 總之,2007年的中國銅市場又是一個供需兩旺的年度,并且由于國儲局和企業補庫的因素導致表觀需求數字被明顯放大,造成市場強烈的多頭預期。春節前有可能形成底部(5300美元/滬銅低于50000元),春節后真正進入上漲行情,上漲空間很大。如果按照上波行情6300美元的幅度計算,上漲空間是非常大的。 海富期貨 李靜遠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