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朱蘭芬:2006年棉市悲喜交加 2007令人擔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13:32 中國棉花信息網
專稿 1月30日,在2007年棉花形勢分析會、購銷洽談會暨交易商座談會上,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朱蘭芬發表了講話,在簡要回顧了2006年棉紡織形勢后,綜合近幾年全球棉紡織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對2007年國內外棉紡織形勢進行了展望。 回顧2006年,前11個月,全國紗產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棉紡織業累計紗產量為1559萬噸,同比增長20%;棉制品出口504.74億美元,同比增長35.4%;利潤總額為173.06億元,同比增長36.74%。預計全年紗產量約為1740萬噸左右。但地區間產能發展的差距拉大,有11個省市的累計紗產量同比下降,同比增加了6個省市,增幅達120%。 對于2006年中國棉制品的出口特征,朱會長總結如下:一、出口產品結構調整見成效。1-11月棉制服裝累計出口355.22億美元,同比增長45.31%,增加額為110.8億美元,占棉制品出口增加額的84%。二、2006年棉制品出口市場及時進行了調整。2006年中國對歐盟、美國、香港、日本等傳統出口市場的出口比例出現下滑,而對于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以及除歐盟以外的歐洲地區出口量增長較快。三、民營企業成為棉制品出口主力軍。民營企業的比重由2005年的24%增長到2006年的34.8%,對出口增幅的貢獻率達到65%左右。四、從進出口數據看,棉制服裝出口單價增長較多,棉針織服裝數量有所增加。 朱會長說,2006年的棉紡織業的產銷率較2005年有所回升,達到98.2%,她還說,2006年1-11月份,中國共進口340萬噸棉花,平均單價為每噸1335.24美元,折60.56美分/磅。1%與5%的不同稅率棉花,按工業使用300萬噸進口棉計,紡企降低用棉成本約38億元。1-11月紡織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強化內部管理,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了21.3萬元,同比增長19.6%。挖潛增效26.5億元左右。 對于2007年的棉紡織形勢,朱會長認為“回頭看2006年既高興又傷心,向前看2007年,還真是叫人擔心”。主要說明了以下幾點:一、在內、外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棉紡織業的產能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速。二、棉制品出口也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但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增幅的大小會受到匯率和用棉成本的影響。國內市場的棉制品需求會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三、人民幣升值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反之則降低利潤),在升值前后,棉紗價格同比增長較多,如升值到7.443的時候,棉紗的價格同比增長11.1%;另一方面,進出口產品價差加大,使國產棉制品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仍以7.443為例,在這個匯率下普梳棉紗的進出口價差率達到了42%。四、新滑準稅對紡織廠用棉成本影響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包括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利益體現;五、降低紡織品出口退稅又是一個減利因素。按2006年的棉紡織行業以一般貿易方式的出口增幅和出口額測算,2007年因降低退稅2個百分點而減少收入2.4億美元,折人民幣16億元左右。六、企業面臨的其它大環境不會有所好轉,各項主要生產成本將會全面上漲。 最后,朱會長表示,未來年度中國的紡紗用棉量仍將保持較高水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棉制品數量將一直增加,紡紗用棉比例不會減弱,而生產期間的損耗也隨著近幾年企業設備的升級更新而將有所降低。她強調,企業的發展主要在于產品結構調整,盡量減少初級產品的出口,希望企業在新的一年內做好自身的調整,以適應國內外環境的變化。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