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全球經濟失衡風險加大 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00:21 中大期貨
內容摘要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基本良好,前三季度GDP增速10.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3%,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7.3%,比去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9月份我國實現貿易順差153億美元,連續四個月創新高之后的首次回落;企業景氣指數處于高位;第三季度廣義貨幣供應增速出現回落,狹義貨幣供應量出現增長;第三季度貸款增速趨緩;9 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9879 億美元,同比增長28.46%,再創歷史新高。 對目前宏觀經濟運行應該有正確的認識,目前宏觀調控的效果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從新一輪宏觀調控的總體來看,效果欠佳。 六中全會提出未來建立和諧社會的構架,國務院、央行針對未來的經濟形勢提出了宏觀調控的思路。 當前經濟增長偏快,投資活動和信貸增長放緩使得近期內的政策風險減弱。 預料政府對投資需求的嚴格監管將逐步放松。未來, 政府會進一步觀望并評估現行宏調政策的效果。此種環境下, 政府工作的重心將是防止現行政策的松動, 而并非出臺新的調控政策。 全球經濟失衡的風險加大,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大國經濟增長的減速,給全球經濟運行帶來較大的風險,未來,經濟波動加大,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 一、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狀況 1、 第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緩。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9 月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增長10.7%。在上半年實現高達10.9%的增速后中國經濟在7 至9月份的發展勢頭有所放緩。參見下圖: 圖1 中國2000年以來季度GDP增長率時序圖
2、 第三季度CPi基本穩定。 國家統計局10月23日發布報告顯示,9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上揚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上揚0.6個百分點。在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中,城市同比上漲1.6%,農村上漲1.4%;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上漲1.1%;消費品價格上漲1.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9月份,我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3.4%,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1.5%,車用燃料及零配件價格上漲12.0%,租房價格上漲3.8%。前三季度,中國七十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6%。 1至9月份累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3%,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當前我國價格總水平基本平穩。具體比較參見下圖: 圖2 中國2000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月度走勢圖
3、 第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回落。 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七萬一千九百四十二億元,同比增長27.3%。 前三季度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雖然比上半年回落2.5 個百分點,但依然比去年同期加快1.2 個百分點;同期發布的數據還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為一萬二千九百零二億元,同比增長24.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1%。 從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頭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來看,上半年增速一路上揚,而到了第三季度則逐月回落。一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8%,上半年達到31.3%,前七月回落到30.5%,前八月回落到29.1%,前三季度回落到28.2%。 圖3 2000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對比圖
圖4 2000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對比圖
4、 貿易順差首次出現回落。 海關統計顯示,9 月份我國實現貿易順差153 億美元,低于8 月份的188 億美元。這是我國貿易順差連續四個月創新高之后的首次回落。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出口6912.3 億美元,增長26.5%;進口5813.8 億美元,增長21.7%;實現貿易順差1098.5 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今年前3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2726.1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3%。前三季度,機電產品出口3884.2 億美元,增長29.9%,占同期出口總值的56.2%;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695.9 億美元,增長27.6%;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360億美元,增長18.2%;鞋類出口164.3億美元,增長15.8%;原油出口427 萬噸,下降21.8%;成品油出口911 萬噸,下降21.1%。前三季度,進口大豆2125 萬噸,增長8.8%;進口汽車16.5萬輛,增長43.2%。 今年9 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值為1679.8 億美元,增長26.6%。其中,出口916.4 億美元,增長30.6%;進口763.4 億美元,增長22%。月度進、出口值刷新8月份剛剛創下的歷史最高值。9月當月實現貿易順差153億美元,低于上月的188億美元。 5、 企業景氣指數處于高位。 國家統計局公布對全國19500家各種類型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第三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36.7,與二季度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提高4.7 點。 其中房地產行業企業景氣指數為132.6,比二季度下滑2.4。 數據還顯示,第三季度采礦業景氣指數為159.6,比二季度下降3.0;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景氣指數為156.4,分別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2.5和1.7點;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社會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33.1、142.9、139.4、 131.2、142.0、129.3 和129.8。 國家統計局分析,與二季度相比,除采礦業、房地產業企業景氣下降,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持平外,其他行業企業景氣均有所提高;與去年同期相比,除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景氣持平,其他行業景氣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6、 第三季度廣義貨幣供應增速出現回落。 央行發布了第三季度的金融統計數據。截至9 月底,貨幣供應量較上月均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余額為33.19萬億元,增幅比上月低1.11 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1.09 個百分點。消除季節因素后,廣義貨幣供應量季環比折年率為14.5%,增長幅度明顯回落9 月末M2 再創年內新低,這是中國M2連續第二個月增速放緩。不過,9 月末的M2 增速仍然高于政府設定的2006年全年16%的增速目標。 9 月末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1.68 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增幅比上月高0.1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4.06個百分點。 7、 第三季度貸款增速趨緩。 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本外幣合并報表余額為23.38 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61%,增速低于8 月末的15.5%。 9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23%,增幅比上月低0.9 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1.47 個百分點,比去年末高2.25個百分點。消除季節因素后,9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季環比折年率為13.9%,增長速度逐漸趨緩。 8、 第三季度外匯儲備創歷史新高。 9 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9879 億美元,同比增長28.46%,再創歷史新高,繼續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第一的國家。 今年1-9 月份,外匯儲備增加1690 億美元,同比多增加99 億美元。其中,9 月份外匯儲備增加159億美元,同比多增1 億美元。 二、 當前經濟形勢分析 1、正確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當前的經濟形勢是“三落一穩”。即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回落,工業生產增速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及貨幣信貸增速高位趨穩。因此,今年以來的宏觀經濟調控初見成效,經濟增長過熱的局面已經緩解。 對于經濟形勢判斷的標準多種多樣,由于標準不同,所得出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在市場經濟中,看一個地區或國家經濟是否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最為根本的就在于企業及個人經濟行為是否自主決策。如果基本是自主決策,那么企業及個人完全能夠根據市場價格機制發出的信息作出正確判斷與決策,社會資源也就能夠有效配置。 近幾年來,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為什么一直處于高位增長?最為主要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對經濟主導的結果。而且這種情況,內地一些省份更為顯著。比如說,今年1~8 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快的省份有吉林(增長為49.9%)、安徽(增長為49.3%)、河南(增長為47.3%)等,增長速度超過30%以上有福建、山東、江西、湖北、內蒙古、廣西、四川、陜西、青海等。從這些現象來看,目前國內經濟增長之所以過熱,基本上是不少地方政府主導下由政府拉動的結果。 正因為國內絕大多數地方的經濟是政府在主導,而且所公布出來的數據又是處于高位,實際的經濟狀況可能比所公布出來要嚴峻得多。因為,很簡單,由于社會經濟活動由地方政府主導,那么地方政府就容易按照宏觀經濟的要求來改變實際的經濟行為。比如說,如果地方政府覺得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它們就容易通過審批的方式壓縮要上的投資項目;如果地方政府覺得固定資產投資還有快速上升的余地,它們就可以促使更多投資項目上馬。可以說,國家統計局所指的“三落一穩”,很大程度上就是地方政府應合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目標之結果。否則,中央一宏觀調控,其相關的數據就不會手起刀落。 正因為其相關的數據是手起刀落,那么這些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行為肯定是一種短期行為。只要宏觀調控之風一過,各地方經濟的大上快上又會隨之而來。最為明顯的跡象是,雖然固定資產投資近兩個月快速下降,但是作為推動這一輪經濟增長動力的 房地產業增長,并沒有由于幾年來的宏觀調控而有所收縮,反之,其增長仍然是勇往直前。例如,今年1~8月份的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為24%,比2005 年的19.8%高4.2%,而且在中部地區及西部地區都超過30%以上。 還有,從銀行信貸增長的變化情況來看,盡管廣義貨幣增長速度是放緩了,但銀行信貸的增長速度仍然處于高位運行。隨著中行、建行、工行等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的完成,其手上持有大量的流動性。這些流動性隨時都可能成為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信貸快速擴張的動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要想慢下來是不可能的。 總之,地方政府借助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沖動、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后的信貸快速擴張、國內城市化進程加速,這些都構成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如果這些條件不改變,國內快速增長的經濟要想得到緩解是不容易的。 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向“過熱”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投資過快、信貸過多、順差過大”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總量調控和結構性調控措施,至三季度這些政策開始顯現成效,下半年宏觀經濟開始從高位回落,全年經濟運行繼續呈“高增長低通脹”的態勢。 三季度后經濟增長中最顯著的變化是投資和信貸增長偏快問題得到初步遏制。出口增長適度回落而國內消費增長有所上升使內外經濟增長的不平衡有所緩解。同時,經濟增長的區域和行業結構均有所優化,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長明顯快于東部地區,這對“十一五”期間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2、新一輪宏觀調控總體效果欠佳。 從2003 年央行調升存款準備金率開始,國內這一輪宏觀調控已經進行了幾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與上一輪宏觀調控相比,效果不顯著。 1992 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從而導致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銀行信貸過熱及物價持續快速上漲。當時盛行開發區熱、圈地熱,商業銀行繞過規模貸款違規拆借,自辦公司等用于圈地、炒地,到1993年達到頂點。1993 年下半年,經濟過熱導致高通貨膨脹,國家開始實行適度從緊政策,房地產業成為首要調控目標。國家采取嚴格收緊銀行信貸的方式收緊銀根,規定房地產公司不得上市融資。正因為采取這種方式,使得房地產投資立即減少,1997 年到谷底,房地產投資出現了負增長。以政府行政為主導的宏觀調控取得成效。 上一次宏觀調控之所以效果顯著,既與當時的經濟環境有關,也與政府采取的宏觀調控工具與手段有關。在當時,盡管國內經濟開始走上市場,但是剛剛從計劃經濟向市場轉軌,市場的成分與比例都十分有限。比如,銀行信貸市場起主導作用的是政府對信貸規則的嚴格管制。因此,當經濟一出現過熱,政府完全可以通過行政手段把過熱的經濟調整過來。比如,為了遏制一些地方的房地產過熱,政府直接采取壓縮銀行貸款的辦法收緊房地產投資,從而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這種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所產生的后果也是不可低估的。比如海南的房地產市場,1993 年宏觀調控后一片狼藉,爛尾樓無數。直到現在,那里的房地產市場也沒有恢復過來。 新一輪的經濟過熱,基本上也是房地產擴張驅動的。在這一輪的房地產擴張中,先是1998 年以來,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沖擊,擴大內需,政府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從而為這一輪的房地產過熱埋下伏筆。再加上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沖擊,銀行新的金融工具啟用,政府GDP的業績追逐,以此帶動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帶動了與房地產相關的幾十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在這一輪經濟過熱中,房地產是所有經濟過熱的驅動力。它既有經濟增長實體面的成長,也有宏觀面因素(政策擴張及大量外資流入)、制度面因素(金融工具創新、居民投資渠道單一及地方政府行為扭曲),以及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背景下信貸規模擴張等。種種合力讓國內房地產市場得到迅速繁榮與發展,從而帶動國內經濟增長過熱。 新一輪經濟過熱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市場環境與市場基礎、市場的利益主體、資金流入方式與工具都與以往有很大差別。因此,中央政府面對新一輪的經濟過熱,總是希望一方面能夠遏制經濟過快增長,遏制房地產投資過熱及房價快速上漲,另一方面又希望出臺的政策對快速增長的經濟沖擊不要過大。 幾年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看上去是“有保有壓”,試圖利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達到政府的預想,特別是希望使用更多的行政方式來調控。表面上是宏觀調控,實際上卻走上以往政府對經濟干預的計劃老路。這就是目前宏觀調控效果不顯著的根本所在。 中國整個經濟基礎與市場體制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如果中央政府不能夠走出舊有思維方式與觀念,僅憑借以往經驗,希望以舊有工具調控現有經濟,其效果自然達不到目標。 三、 六中全會確定未來中國發展方向 1、 六中全會確定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及任務。 六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二〇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九大目標和任務。九大目標和任務如下: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 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 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 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六項原則,即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2、 六中全會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部署。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十一日通過公報,對中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以下五方面具體部署: 一要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環境治理保護。 二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 三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 四要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社區建設,健全社會組織,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和國防建設。 五要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四、 第四季度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1、 國務院對第四季度的工作要求。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析了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并對第四季度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了研究部署,強調要抓好六項工作,其中包括嚴格控制中長期貸款,把房地產調控措施落實到每個城市。認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固定資產投資、貨幣信貸增幅回落的基礎還不穩固,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形勢嚴峻,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在加劇,一些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有待解決。會議強調,四季度要抓好六項工作:加強“三農”工作。進一步落實各項支農措施,穩定糧食價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 堅持把好土地、信貸閘門和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審批新增建設用地,加快落實國家土地督察制度。嚴格控制中長期貸款。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把房地產調控措施落實到每個城市。 全面落實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繼續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和重大節能工程;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嚴格環境執法,扎實推進降耗減排工作。 搞好經濟運行調節。加強冬季煤電油運綜合協調和應急保障工作,重點做好發電、供熱的用煤用氣,保證成品油市場穩定供應。 做好財稅金融工作。繼續抓好財稅增收節支,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防止年終突擊花錢。繼續加強金融調控、服務和監管。 進一步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積極擴大就業,加強社會保障工作,督促按時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妥善安排受災群眾和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進一步整頓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等違法行為。搞好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 強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安全生產,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做好冬春季重大疫病防治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 央行確定未來的政策走向。 為給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中國人民銀行明確了當前四項金融工作重點: 首先是加強和改善金融調控,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及其組合,適時適度調控基礎貨幣,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提高支持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能力。 其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重視社會保障、醫療制度的改革和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努力防范宏觀層面的金融危機。對因個別金融機構關閉、破產形成的微觀層面的金融不穩定,要處理好保障儲戶或投資者利益與防范道德風險的關系。 第三則是,高度重視社會金融資源的配置,優化融資結構,發揮金融市場支持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金融資源在城鄉、地區和不同類型的企業之間配置不平衡,直接表現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不平衡。 最后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支付結算等體系的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我國反洗錢工作,維護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推動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會計和審計標準。 3、 第四季度經濟走勢預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增速較上半年出現下降,這一趨勢在四季度是否會持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公布的朗潤預測顯示,在包括中金、中信建投、瑞銀證券、花旗銀行等12 家著名研究機構的預測中,四季度GDP 增長最高增幅僅為10.4%,較三季度繼續下降。 各研究機構普遍認為,四季度通貨膨脹的壓力依然不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預測值最高為1.9%,最低僅為1.0%; 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均為22.8%,這一預測值延續了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的勢頭。 預測數據還顯示,到四季度末,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達到7.82。另外,四季度出口增速為26.9%,進口增速為21.6%,利率為2.52%,這反映出機構普遍認為,四季度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表示,在現有的調控政策下,四季度投資、信貸增速很難出現反彈,只要地方政府的投資不出現反彈,經濟增速下降的現象還會持續。 專家普遍認為,由于金融調控已取得初步效果,未來一段時間再推出更多緊縮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下降,估計未來一段時間,政策會處于真空期。 3 季度的金融統計數據已經顯示,熱錢流入受到了抵御,部分熱錢可能已經開始外逃,人民幣升值預期有所降溫。專家還認為,雖然從這份數據中可以認為四季度央行繼續提高利率,或者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較小,但一些政策的出臺還可能受到美國、歐洲等相關政策的影響。 五、 未來宏觀調控是否“剎車”? 1、關于明年經濟運行走勢看法存在較大分歧。 在當前宏觀調控的作用下,明年經濟運行將呈現出怎樣的狀態呢?目前主要有波動說、穩中趨緩說兩種觀點。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對明年經濟形勢的預測是,宏觀經濟的走勢是在波動中趨向下降。預計今年全年GDP增長9.3%,而明年全年GDP增長9.04%,四個季度分別為8.8%、9.59%、9.66%和9%。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會在波動中慢慢降下來,今年四季度將達到44.27%,全年將達35%左右;而在明年就會降到20%以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消費和出口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會保持平穩增長,再加上明年召開“十七大”,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熱情仍較高,這些支持經濟繼續較快增長的因素在發展。另一方面,抑制經濟增長進一步升溫的因素也在發展。如不少行業利潤率低,投資者很謹慎,再加上國家宏觀調控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他認為在這兩個因素交織作用下,經濟增長大幅回落和大幅反彈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明年的經濟增長應該還是保持平穩較快。他說:“我們對今年GDP增速的預測是10.5%,明年GDP增速在9.5%左右的概率是60%,在10%的概率是30%。物價水平仍較低,進出口增長速度都在15%,貿易順差仍然比較大,貨幣流動性比較寬松的局面還將在2007 年延續。” 2、宏觀調控思路或將轉向“謀好”。 在宏觀經濟或將穩中趨緩的判斷下,不少專家建議,宏觀調控思路應當從抑制經濟過快增長轉向謀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好”字上來。 張立群說,明年應當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要再做更大力度的調整,調控思路轉變到謀求改善經濟增長的環境和機制上來;并在此背景下加快改善企業的市場環境。 尹艷林說,宏觀調控要防止經濟過熱,更要完善經濟增長機制,努力降低經濟增長的外部負效應。這個“好”的核心應該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范劍平認為,此輪宏觀調控已經顯示出了“謀好”的特點。此輪調控前前后后出臺的政策都不是圍繞著速度而出的,沒有搞一刀切,始終是結構性的調控。調控已經越來越注意到經濟發展的外部性問題,通過環保部門、國土部門參與調控來加強對公共性、外部性資源的管理。 一些專家認為,防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仍將是宏觀調控的重點。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投資增速的下落并不是市場手段作用的結果,而是政府通過對一些項目的管制等行政手段壓制下來的,投資反彈可能性較大。此外,銀行上市等因素使得貨幣流動性仍然充裕,再加上地方政府大規模搞基礎設施建設等,明年初又有可能出現經濟過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說,必須注意到的是,中央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加快。他建議,盡快改革目前的財稅體制,并允許地方政府發債。 樊綱指出,只要地方政府投資沒有出現大的反彈,目前投資緩慢下調也需要維持一段時間,現在看不到大的反彈趨勢,因此原來采取的緊縮性措施還要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如果下滑的趨勢較快,政策要早點調整,不要等滑到8%以下再調整。樊綱認為,我國進行匯率調整,需要用更寬泛的眼光。匯率調整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可調的變量可以多一些,需要各個方面采取措施來實現這個平衡。另外,在對外部不平衡問題上,樊綱認為,應在經常項目下適當提高勞動力成本,從而來改善進口和出口的關系,通過成本結構的調整,可以推進企業向更高層次轉變。同時,與其通過匯率調整,不如重視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從而緩解外部不平衡的壓力。另外,在資本項目下,雖然企業境外融資是必要的,但仍應在借助境外上市的同時,鼓勵企業在境內上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建議,在目前中國經濟、財政收入雙雙持續高增,加上市場利率較低的情況,財政部可以發行長期債券,購入央行持有的外匯。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總經理兼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內地經過一段時間的宏調后,內地經濟增長由今年第三季起已明顯放緩,相信內地經濟將出現軟著陸,預期今年第四季經濟增長將達9.8%,較第二季11.3%明顯放緩,故短期人民銀行加息壓力已大大減少,但由于預期中國經濟明年會出現反彈,故長遠仍然不能排除加息的可能性。明年首季中國經濟將出現反彈,經濟增長將超越今年第四季數字,主要因周期因素影響,令每年首兩季經濟增長數字均較下半年高,其次是9 月份中國的經理采購指數反映新增訂單出現危險性上升,而美國經濟放緩亦無減中國的出口增長,料明年首季經濟增長數字會較高。故貨幣政策的推出將是不可避免。 3、宏觀調控是否剎車? 在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愈加完善的今天,僅靠以往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以及數量型的調控措施已經不能夠很好地奏效了,政府宏觀調控確是到了應該“轉舵”的時候了,政府應學會運用非數量型手段來引導經濟主體的預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6 年秋季報告》指出,目前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基本良好,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是仍需繼續加強和完善調控政策。報告提醒,千萬不能忽視宏觀經濟運行中某些過熱因素可能引發的通脹危險。 同時,明年投資反彈壓力仍較大,必須緩解投資在GDP中比例持續攀升的問題。 投資增長過快會引起一連串的惡性循環:投資增長直接逼迫信貸增加,過多的信貸貨幣供給將促使房地產價格上漲和出口的較快增加,而“雙順差”的存在會形成貨幣供給趨向增加的壓力,進而誘導投資的增加。國際投資機構也有類似的觀點。雷曼兄弟公司本周的《亞洲經濟周報》指出,近期中國的投資已降溫,說明自4 月份以來的緊縮政策已產生效果,但仍面臨重大挑戰,需要控制流動性和巨額貿易順差,并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 對于明年中國貨幣政策的取向,仍要以防止經濟過熱為主,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以解決流動性過剩這個要害問題。目前,中國官方使用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提法。 宏調“雙穩健”變“雙放松”。 由于從經濟增長的周期因素看,目前已經到了本輪周期的后期階段,即便是不進行宏觀需求緊縮,經濟增長也會逐步進入下降通道,所以未來宏觀調控的走勢必定是從“雙穩健”轉入“雙放松”,而不可能走入再度收緊。 六、 全球經濟出現失衡的風險加大 從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失衡尚觀察不出它對世界經濟將帶來任何正面影響,然而經濟失衡對世界經濟負面效應卻愈來愈多地顯現了出來。全球經濟失衡給世界經濟造成的負面效應,概括起來,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加劇了世界經濟不平衡格局。 盡管2006 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幅度有所放緩,但是,總體上講來,美國經濟增長強勁,日本、歐盟經濟相對滯后的不合理局面,至少在近期內還難以改變。這樣一來,從全球三大經濟體來看,西方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至少在2010 年以前難以改變。這是全球經濟失衡帶來的第一個負面效應。 再從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速度明顯快于西方經濟體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由于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大大超出了西方國家經濟增長幅度,所以,至少在短期內,西方經濟的增長要趕上發展中經濟亦是不大可能的。 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于西方國家經濟,并非今日才開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便已出現。例如,在1983—1990年的八年期間,西方國家經濟增長率大體為3%,同期,整個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增長率則達到5.2%。前者比后者落后了2.2個百分點。進入21 世紀之后,兩者之間的經濟增長差距并未縮小,反而還朝著擴大的方向發展。 鑒于西方經濟同發展中經濟的增長差距還在擴大,最終勢必給世界經濟造成更大的沖擊,進而促使經濟失衡變得愈來愈嚴重。 2、經濟失衡導致世界經濟減速。 作為全球經濟失衡的重要方面,雖然近來日本經濟和歐盟經濟已經轉危為安,但總的說來,美國經濟增長幅度還是高于日本、歐盟的經濟增長速度。雙方經濟差距的拉大,主要體現在消費需求和企業投資上。美國由于消費需求比較旺盛和企業固定資本投資繼續增多,以至于經濟繼續增長強勁。相比之下,因為日本、歐盟,尤其是歐盟國家,消費需求比較疲弱,企業固定資本投資相對薄弱,所有這些都促使日本經濟、歐盟經濟增長難以趕上美國經濟。 不過,在當前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因油價升高對消費需求和企業投資都將帶來負面效應,預計2006 年美國消費需求和企業投資都將可能下降,日本和歐盟在上述兩方面也不會有上佳表現,由于消費需求較為疲弱以及企業投資下滑,最終會導致2006 年整個西方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亞洲和拉美國家都屬于外向型經濟,對外界尤其是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性較大,因受到西方國家經濟減速的不利影響,2006 年,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形勢亦將朝著較為不利的方向發展,盡管其經濟增長率依然高于西方經濟。 由于西方經濟和發展中經濟都出現了減緩的態勢,預計2006 年世界經濟也勢必出現放緩勢頭。 3、美元匯率下降將使國際金融風險加大。 美元疲軟亦是全球經濟失衡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在這方面,預計2006 年因美元疲軟將導致世界金融貿易上的風險有增無減。 從國際金融形勢進行考察,從2004年6 月至2006 年8 月以前的兩年多時間里,美聯儲局已連續17 次升息。不過在今年8 月8 日的美聯儲局例行會議上,美聯儲局卻表示不再加息,繼續維持5.25%的聯邦基金利率不變。雖然美聯儲局在其聲明中表示,今后是否升息,還要由美國經濟的具體走勢加以決定,不過美聯儲局的連續升息確實已經到了尾聲。這表明,受美聯儲局停止升息負面影響,美元走強情況將不復存在。總體上講,美元下跌已勢在必行。 倘若美元繼續下滑或者遇到意外情況而導致美元急速下跌,那它對外向型經濟地區——亞洲和拉美國家的經濟打擊將十分沉重。因美元急劇下滑,將有可能重現類似于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因為那場金融危機,首先便是美元貶值,繼而引起了泰國貨幣的大幅度貶值。1999年初巴西的貨幣動盪,亦是美元貶值進而引起該國貨幣動盪不定的,結果巴西一下子陷入了嚴重的貨幣貶值泥潭中難以自拔。 若美元繼續急速下降,不僅將引起亞洲和拉美的貨幣大幅貶值,還有可能使全球性金融風險進一步上升。許多跡象表明,明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將發生兩大變化:一是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速度將顯著放慢,世界經濟將步入周期性調整期。二是受需求放慢和產能增加的兩重影響,國際油價和重要原材料價格將明顯走低。 4、2007年可能是此輪世界經濟增長向下調整的拐點。 主要是因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美國的經濟增速在顯著放慢。今年二季度美國GDP 比一季度降低近一半,下半年也會繼續保持這一回落態勢。主要原因包括: (1)美國房地產市場今年以來顯著降溫,房價的持續高漲和利率成本的上升正在削弱居民的住房購買力,估計僅這一因素就使美國經濟增長率回落1 個百分點左右。 (2)就業增長的放慢將抑制國內消費。來自美國勞動力市場信息表明,在過去4 個月中,美國就業增速比2004年初以來的平均值低35%。 (3)前幾年持續的高油價對經濟增長的抑制效應將在未來兩年顯現,從而進一步拉低美國經濟增長率。IMF 預測,明年美國經濟增速將由今年的3.5%降至2.9%,甚至有些國際機構預測明年美國經濟增長將放慢到僅為1.9%,并發出美國及世界將步入衰退的警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歐洲經濟盡管今年將實現2000 年以來的最高增速2.5%,但受三大因素(財政政策大幅緊縮、貨幣緊縮的滯后效應、歐元高估)的拖累將會再次放慢,預計2007 年歐元區經濟僅增長1.5%。日本經濟受高油價的滯后影響及日元升值的影響,2007 年增幅也會有所放慢。 七、結語 目前宏觀調控的效果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從新一輪宏觀調控的總體來看,效果欠佳。 從“十一五”這一中期角度看,有不少因素制約經濟的平穩較快運行。首先,投資增長依然偏快,二是過度依賴外資和外貿出口推動經濟增長。三是經濟增長的資源、能源和環保代價增大。四是住宅投資過熱及房價過高問題未得到有效遏制。 當前經濟增長偏快, 且消耗了過多的資源, 這樣的經濟高增長是不合理的。中國的投資活動和信貸增長放緩使得近期內的政策風險減弱。預料政府對投資需求的嚴格監管將逐步放松。未來數月, 政府會進一步觀望并評估現行宏調政策的效果。此種環境下, 政府工作的重心將是防止現行政策的松動, 而并非出臺新的調控政策。 全球經濟失衡的風險加大,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大國經濟增長的減速,給全球經濟運行帶來較大的風險,經濟波動加大,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 中大期貨 高輝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