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期貨分析師的生存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探索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00:49 大連商品交易所
期貨分析師的生存現狀和未來發展 ——兼論期貨學院的存在價值和發展方向 期貨分析師向來被認為是期貨市場的中堅力量,是期貨經紀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但就觀察來看,事實卻遠非如此。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況中存在嚴重的制度性漏洞,讓其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其存在的價值也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這跟整個期貨市場的大背景具有重大聯系。本文主要對此問題展開論述,并基于此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以及論述期貨學院在未來分析師群體發展中的功能。 一,形形色色的分析師 什么樣的人可以被稱為期貨分析師?他們提供的主要服務是什么?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在現在中國期貨市場上卻很難找出確切答案。就個人觀察,目前可被稱為期貨分析師的人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分析師主要從事撰寫某個品種的市場評論,包括日報、周報還有年報等,跟蹤市場最新發展狀況,這部分人主要存在于期貨經紀公司的信息研發部門,是期貨分析師的主要群體,他們一般不直接面對客戶,其收入來源主要是公司的固定工資和獎金,就目前期貨行業的平均薪資水平來看,這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也就是說,目前作為期貨分析師的主要群體,其知識水準和證券行業以及其他金融業相比,相去甚遠; 第二類主要從事類似客戶經理的工作,這些人一般也花費大量精力對某一品種進行研究,但很少形成文字報告,他們主要的工作是基于第一類分析師的工作成果,對研究報告進行再加工,形成一個系統的投資方案,給客戶交易作指導,有時候也會在公司內部進行市場行情和系統交易方面的培訓工作。他們雖然主要從事直接的客戶服務,一般的頭銜也都是高級分析師之類,并且很多人也是某個品種上的專家,跟一般的市場人員存在較大差別。這部分人的收入構成來自兩個方面,公司收入以及來自客戶的傭金收入,相對來說,他們的層次和地位比第一類要高出一個級別; 第三類分析師來自相關行業的咨詢公司,這些人一般具有較好的專業知識背景(現貨和期貨)和市場拓展意識,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從事客戶的投資咨詢,另外就是大量撰寫專業分析文章以及四處講課,擴大自己和公司的知名度,為自己的事業發展開辟新空間,一般都被認為是業內最資深的分析師群體。這部分人的收入構成比較復雜,但主要是來自客戶的咨詢收入,也是這三類分析師中平均水平最高的,當然這種高收入也是基于巨大的工作壓力而形成的。 這里主要從三個層面對“期貨分析師”這個群體做了一個簡單的分類和畫像,雖然不能勾勒出他們工作全貌,但主要特征已經顯現出來。這三個群體的一個共同點是對市場價格行為進行分析,故而被稱為分析師。本文主要圍繞第一類分析師群體展開,一方面是這部分人員占據這個群體的絕大多數,另一方面問題也最突出最具代表性。之所以在文章的開始就對群體進行分類,主要是目前市場在期貨分析師的角色認定上存在一定混亂,想通過此分類澄清自己研究的對象,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論。 二,期貨分析師的生存現狀及其問題研究 第一部分已經對期貨分析師群體進行了簡單分類和形象勾勒,這里主要就第一類分析師——也是這個群體中絕對多數的一類展開更加具體的描述。 對一個職業群體進行描述,一般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構成人員的主要特征。通常在期貨經紀公司信息研發部門工作的員工一般比較年輕,且大都本科學歷,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對現代經濟學中的計量工具缺乏了解,數據處理能力不足。由于專業的不同,對商品價格的運行規律敏感度不一,更為重要的是普遍缺乏現貨運作知識,對市場的認知存在明顯疏漏,而這部分經驗性知識又很難通過學習文字性教材來獲得。 第二,工作內容。像第一部分中所描述的,期貨分析師的主要工作是對市場價格規律進行研究,并形成文字性的研究報告,給客戶操作提供信息服務。目前的普遍狀況是一個人負責一個品種,由于精力有限,很難對市場的每個細節進行跟蹤,能有系統地建立數據庫的就更加稀少。總的來說,從這些分析人員手中出來的報告大多雷同,是相互摘抄的結果,似乎這已經成為市場默認的常識。 第三,收入構成。信息研發人員在一般期貨公司都是拿著行政人員一樣的工資和績效獎金,當然如果自己有開發的客戶例外。就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收入水平只是略高于當地的平均工資水準,但是和其他金融行業相比就存在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也導致期貨行業很難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人才,雖然目前有些公司也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引進一些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但就效果來看,并不理想。 上面是對期貨分析師群體的職業特征進行深入描述,從中我們其實也發現了很多嚴重的問題。如果研發被作為期貨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期貨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那么分析師群體的素質和功能發揮就關乎整個期貨行業的命運,不可不察。 首先,期貨分析師的服務和客戶需求之間存在嚴重脫節現象。如果我們追問期貨公司為什么設立研發部門,最有可能的回答是別的公司有,我們當然也應該有!也就說期貨分析師的存在從一開始就不是圍繞客戶的需求而展開的,純粹為了公司結構上的相對完整,“輸人不輸陣”!在如此核心思想的指導下,公司對研發的忽然也是必然的。互聯網的發達給分析文章的轉貼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當然這也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認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于分析師的這種“偷懶”行為的默許,大大降低了信息研發的質量。 期貨分析師一般很少跟客戶接觸,只是關心自己所研究品種的市場狀況或者其他事情,他們的工作就是加工轉貼來的一份份市場研究報告。至于這些報告給誰看,能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其實并不為他們所關心,對客戶想要了解的東西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分析師的報告即便是自己苦心原創,也很難發揮大的作用,因為和客戶的需求之間存在嚴重脫節。這也是目前期貨行業普遍存在的一種營銷意識的淡漠,只追求成交量,一切從自我利益出發,而不是客戶需求。 其次,期貨公司對信息研發的投入嚴重不足。做一個品種的價格研究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除了簡單的圖表分析之外,更需要大量的基本面數據收集和積累,以大豆為例,從播種開始,天氣,單產就開始成為主要關注的對象,等收割的時候還要關注產量和品質,從供給的角度來說還要加上結余的庫存,需求方面還需要掌握榨油行業的大量數據,豆粕和豆油的消費狀況,還要關注主要進出口國的情況……這些工作很顯然不是一個連大豆都沒見過的分析師可以完全解決的。要獲得所有這方面的信息,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是目前大多數經紀公司無法承受,隨著新品種不斷上市,基本面的研究越來越難以展開,如果自己不能成為市場的專家,如何給客戶投資提供咨詢呢? 最后,分析師的激勵機制存在嚴重漏洞。制度的重要性在近些年被高度重視,所謂制度無非是對相關的利益主體進行激勵,使其更加有效率地展開工作。從來都沒有素質低下的分析師,只有不良的激勵機制導致的群體性效率低下,只要制度合適,就能吸引大量高素質人才同時也能促進在職的分析師大幅改進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目前期貨分析師的主要工作是撰寫市場分析報告,然后免費向大眾提供,一般公司都缺少衡量其工作績效的考核標準,總的來說就是做好做壞一個樣,分析師收入低下又缺乏起碼的成就感,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誰還有動力去主動改進自己的工作呢? 可以看出,上述之種種問題其實并不是出自期貨分析師本身,而是我們的外部因素存在嚴重的不合理,這才直接導致該群體的萎靡現狀,當然這種現狀又導致市場的更進一步惡化。所以在我們對期貨分析師群體的問題進行思考時,必須要把它放在整個行業的大背景下,否則就會有失偏頗,而且也不利于未來工作的改善。 中國的期貨市場十多年來經歷過很多坎坷,整頓使其逐漸處于邊緣狀態,經紀公司只能從事代理業務,并對企業參與期貨進行種種政策限制,這些直接導致期貨市場的規模始終發展不起來,也是目前市場上投資者以投機散戶為主的重要原因。期貨公司為了生存必須把成交量放在第一位,而在這一點上,開發散戶比起企業客戶更具經濟效益。大量的散戶群體對傳統的“分析師服務”的需求其實并不強烈,他們更喜歡別人給出明確的進場和出場點位,這也是為什么目前市場上技術分析占據壓倒性優勢的主要原因。基本面分析沒有市場,期貨分析師的地位低下也就是可想而知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目前的期貨市場對分析師的需求并不強烈,或者不如通常所說的那樣是期貨公司核心競爭力,當然人們在如此表述的時候通常也會加上一個限定詞:“未來”——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我們的客戶(包括公司領導)都不想知道那么多亂七八糟的基本面,甚至對一周以后的行情都不關心,只關注眼前的交易,那么分析師工作的意義何在呢?筆者認為,目前惡劣的市場環境是造成上述種種關于分析師群體的問題的根源,也是整個期貨市場需要反思的,當然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立刻解決。 三,分析師的出路探索 期貨市場的發展需要自由經濟的土壤,這是目前中國最缺乏的,當然狀況在一步步改善之中,可在此之前,分析師隊伍的轉型將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如果說現在的分析師服務和市場需求存在脫鉤的現象,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效率低下,那么未來的變革肯定也將圍繞這一點展開,以下所做之思考和假設也都以市場效率為中心。 期貨經紀公司需要分析師嗎?從經營的角度來說,首先要看客戶是不是需要這樣的服務,如果不需要,那么出于成本考慮,一些中小經紀公司完全可以取消研發部門;如果需要,還要看市場上是否存在更物美價廉的替代品,如果雇一個分析師,一年要花上好幾萬,但是同樣幾萬塊甚至更少的錢就可以從咨詢公司那里定期獲得質量更優的分析報告,完全可以替代分析師的工作,那么經紀公司也沒有必要設立研發部門,不能為了純粹的“面子工程”和“結構完整”就不顧效率。當然一些大規模的期貨公司可以在研發上進行大量投入,維持自己的品牌實力,這要根據每個公司的定位和自身狀況來具體對待。從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研發業務外包可能是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 如果以上述標準來衡量很多公司的研發部門,其實很多都可以取消。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研究得出如下結論:國民財富的增長的根源是社會分工。如果每家期貨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發人員,但是投入又不足以產生有價值的研究行為,重復勞動,相互抄襲,對整個期貨行業來說,這種投入其實很沒有效率的。如果這些錢被集中起來,就會產生更加深入更優價值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說,未來的分析師可能會更多地向專業的咨詢公司轉移,經紀公司通過購買分析報告的方式來向自己的客戶提供信息分析服務。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市場分工將越來越精細化。 所謂期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未來也不會是像人們所說的信息研發這一塊,留在期貨公司的分析師主要工作也將發生質的改變,通過熟悉買來的分析報告,把它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利用這些知識和客戶進行溝通,為其提供咨詢服務,另外就是從事交易系統的研發工作,幫助客戶建立起適合他的交易系統。這些服務才是未來期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現在的期貨分析師有可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分析師的工作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激勵機制。當然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去嘗試和總結,筆者很難給出一個像樣的描述,但就目前市場上的普遍情況來看肯定很難產生高效率的分析師群體,必須把他們的收入和工作掛鉤,而分析師工作績效衡量是另外一個困難的課題,也是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未來的分析師群體格局將發生很大的轉變,按照專業分工的原則,分布到獨立的咨詢公司或者期貨公司,每個人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讓市場經濟原則主導分析師資源的流向和配置,造就一個更有效率的分析師群體,從而為分析師個人職業開拓美好前景,也為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四,期貨學院何為? 分析師群體的發展不是一個單個的事件,也不能通過一些簡單的變革就能立即取得成果,這需要整個市場環境的配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這一點在前面已有論述,但是我們顯然也不能等到“萬事俱備”條件成熟的那一天,必須著手進行必要的變革。上一部分筆者對分析師群體未來的生存狀況進行展望,希望能建立起一個分析師的人力資源市場,按照自由流動,各取所需的市場化原則,提高整個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效率,這個平臺的構建就成為當下問題的關鍵所在。 期貨學院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培訓機構可以考慮自己制訂分析師的職業資格標準,按照品種或者其他的原則作進一步分類,比如大豆分析師和玉米分析師,其實在每個品種之下還有一些專題可以作為考核的對象,比如天氣與單產,大豆的進出口業務等等,如果想成為一名學院認證的合格分析師,必須要通過一定數量專題的考核。這些證書雖然不具備強制性,但是隨著影響力的擴大,也會逐漸成為市場的一個潛在標準。例如MBA,雖然市場上并沒有明確要求職業經理人必須具備這樣的資格,但普遍的實踐中,有沒有MBA學位對個人的職業發展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其實期貨學院制訂標準的工作并在于給市場制造人為的進入障礙,而是在提供一系列的職業分類的嘗試,就像MBA中分為銷售、財務、人力資源等子類。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咨詢公司和期貨公司很難辨別什么樣的人才是自己目前最需要的,分析師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如果期貨學院的證書在市場獲得足夠的公信力,提高透明度,那么這就會大大降低市場的運行成本。要建立一個有效的職業分析師市場,就必須要建立起相應的職業標準,就像職業經理人市場和MBA學位的關系一樣。 五,總結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目前期貨分析師群體的生存現狀進行描述,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當對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時,整個期貨業的大環境凸現出來,這些問題在短期內很難改變,思考分析師群體的發展也必須要放在一個行業的大背景之下。目前中國的期貨市場環境很難造就高素質的分析師隊伍,不過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漸擴大,將促使分析師群體進入精細化分工,未來可能形成一個分析師的人力資源市場,或者說應該有意識地去建立這樣一個市場,期貨學院在這個過程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制訂職業標準,增加市場透明度,降低市場的運作成本,提高效率。 大連商品交易所 期貨學院學員 司有國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