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從液化氣市場化程度看液化氣期貨上市的可行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16:25 上海期貨交易所
廣東油氣商會燃氣部長梁海珊:從液化氣市場化程度看液化氣期貨上市的可行性 首先是中國液化氣市場的發展。液化石油氣是作為石油煉制的一個副產品,還有油田半生氣產生的,在國內八十年代之前,產量比較少,主要國內的產量增長在八十年代之后,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后第三產業興起,液化石油氣成為了一種民用的燃料,液化石油氣開始變得供不應求,所以國家對液化石油氣的進口也很早就放開了,基本上沒有什么限制。因此液化石油氣市場發展所需要的經營渠道也隨之拓展開來,儲蓄設施和銷售網絡也建立得比較完善,主要的液化石油氣大發展時期是在九十年代以后,隨著沿海地區開始建設的液化氣船運界限碼頭和氣庫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92年后,出現大型LPG冷卻船作為“浮艙”進行大船過駁小船的貿易。97年后,大型的LPG儲庫先后投入使用。同時國內LPG產量以雙位數增長,國內LPG價格逐步放開,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價格逐步與國際價格接軌。 1996-2005年的最近10年,中國液化石油氣的消費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穩步增長階段。1996-2000年期間,液化氣商品消費量每年以雙位數遞增;2001-2004年期間,液化氣消費量增長率回落到單位數。10年間,中國液化氣進口量年增長率最高為1996年的53.3%;中國液化氣進口量首次于2000年下降13.1%。 我們看到有幾個關鍵的年份,1996年的時候,國內的生產是400多萬噸,但是到了05年的時候國內的生產已經達到了1400多萬噸,這個增幅接近了兩倍。 對比一下液化石油氣與其他油品的產量,這里可以看到,液化石油氣的產量是低于燃料油的,在國內的油品產量里頭,汽油、柴油最主要,其次是燃料油,接下來是液化石油氣。 再看看液化石油氣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兩大集團,兩大集團總的生產量已經超過了80%。兩大集團煉油廠、油田主要是處于東北、華東以及中南地區,而這些生產區域距離廣東、江蘇、浙江、上海這樣的消費趨勢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所以產生了供應和需求的不平衡。 再對比一下中國主要的油品進口量,目前中國消費的主要燃料,例如汽油、柴油還沒有完全放開,進口貿易的活躍程度遠遠低于燃料油和液化氣,液化氣的進口量多年來一直是僅低于燃料油的進口量。 再看看液化石油氣的進口來源,進口來源呈現多樣化,目前液化石油氣的進口主要來源于中東,臺灣、泰國以及東南亞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年來增加了一些澳洲、非洲國家的貨源。 這個是液化石油氣分地區的進口量,從這里可以看到,進口量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幾個沿海大省,其中廣東地區占全國進口量的70%左右,沿海各省的進口貿易開展得非常活躍。 從上面的進口以及生產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液化氣市場消費量非常巨大。我們認為比較適合作為現在石油期貨的品種來上市,對比其他國家,中國在消費量、在產量以及進口量方面都是名列前茅,分別位居第二、第三。 在國內液化石油氣的貿易、市場化程度也非常高,國內的電廠不同于汽、柴油,國內的煉廠對于液化石油氣,各個煉廠享有非常寬松的定價權。作為一般的貿易商品,國家對進口是完全放開,不設任何配額以及申報制度的限制。 看完了供應和需求的市場,我們可以看看液化石油氣的儲運設施以及用戶的分布。 這個是簡單用圖表來表示了一下中國液化石油氣的供應鏈,可以看到這里煉廠以及進口的一級庫、二級庫是處于供應鏈的最底層,進口大戶在中國基本上有13家,新增的在建的有5家,煉廠剛才也介紹過了,主要是中石化、中石油的分公司。一部分罐裝成瓶裝氣,還有一定的數量直接或間接供應給工業大用戶,還有一種用戶是城市管道公司,通過管網給終端的用戶。 這里可以看到05年中國十大液化氣進口商的市場份額,他們在進口市場占據了83.4%,其實這個比例多年來基本上都差不多,可能前十位的公司基本上都占了80%以上的進口量。 據商會的不完全統計,全國的三級站,就是瓶裝氣的充裝站大概有一萬家,作為充裝站數量是非常少的,據目前市場的發展來看,很多大型的做終端零售的公司他們擁有的三級站瓶裝充裝站的數量非常多,加起來他們的用量也是相當的可觀。第二是工業用戶,工業用戶是拿液化石油氣作為工業燃料以及汽車加氣站加氣。第三是城市管道公司,我這里有一個數據表明液化石油氣在目前的城市管道用量占到了64%,當然這可能是前兩年的數字,根據目前中國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可能液化石油氣的市場比例在管道氣里的比例會少一點,但是還是相當的可觀。 剛才講了市場化程度非常高,有這么便利的物流配送設施,有這么多的用戶,但是價格風險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一個方面。現在液化石油氣的基準價格大部分其實已經與原油脫鉤了,這里可以看到我列的兩條線使用的是WTI期貨和液化石油氣通常采用的沙特合同價這樣一個基準價格做了比較,可以看到這兩條曲線在大致上是趨同的,但是他們并不是完全一致,很多時候可能液化石油氣還是由自身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所以單純看原油的價格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液化石油氣市場價格的判斷。可以比較一下在02-05年間,液化汽油其沙特丁烷合同價05%的升幅,低于美國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WTI原油期貨116%的升幅,從其他的相關性來看,液化石油氣進來和原油的相關性有所降低。 這樣一個比較難以預測的,單純從原油來判斷價格比較難以預測的市場里面,價格波動非常頻繁就會影響區域的供應,有時候甚至會導致短缺,這里我們看一下國內的到岸價,傳統意義上冬季應該采購得多一些,但是現在可以看到,由于高價的影響,在冬季的時候,進口量反而下降了。 要看價格的風險我們還要看一下中國液化氣現在進口商采取的采購模式: 現在主要采取的是現貨采購,而且是以短期合同為主,因為長期合同對采購的數量、到貨時間以及價格的靈活性要求比較高,一般都要求進口商有穩定的營銷渠道和經濟能力。另外中國的進口商因為沒有足夠的能力能夠投入液化氣的遠洋運輸,所以通常大部分時候都只能通過國際貿易商的到岸報價獲得貨源。因此這也降低了風險能力。 這里主要列舉了一些進口液化氣貿易的定價方式,我就不一一說了,現在主要有一個趨勢,是從固定作價方式開始更多地采用浮動作價的方式,要求國際賣家共同分擔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而采取的浮動作價并不是以中國的價格為準,而是以遠東的價格為準,所以目前的作價方式我們認為只能保證進口商本身與其他國際買家在競爭中避免由于市場預估失誤而帶來的損失,并不能增加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定價權。 引用這個期貨工具是不是可以幫我們的進口商或者用戶能夠對于市場定價有一套更清晰的方向,有一套更清晰的系統是我們所期待的。 上面講的幾個主要方面可以得出比較不成熟的結論,大家也可以給予一些意見。 我們認為在繁多的使用產品當中,液化石油氣作為期貨品種上市的條件較其他石油產品是比較成熟的,中國液化氣市場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市場。中國液化氣市場物流設施完善、溝通環節順暢,用戶分布廣泛,在各個環節存在充分的競爭。 中國液化氣市場存在價格風險,價格波動過于劇烈,引入金融工具發現價格、規避風險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 但是基于上面得出的結論我們還是覺得考慮液化氣上市的時候我們還是覺得應該有幾個必須關注的問題,針對第一個液化氣市場的規模,我們現在已經有天然氣進入市場,會不會對液化氣有一定的替代呢,我們認為有,但是從短期來說液化氣和天然氣應該是一個長期并存的關系,因為天然氣需要管網的支持,它的使用、供應都是需要管網的支持,而液化石油氣比其方便,所以在短期內不會受天然氣的影響。 在物流儲運的設施方面,剛才已經講過了我們的一些擔憂,如果是作為期貨對于交割庫選擇的擔憂,對于價格風險,我們覺得剛才聽了很多在兩年來燃料油市場的合同設計、實際操作上發現的問題,我們覺得合同設計的合理性是決定液化氣上市之后成功與否的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現在商會也是致力于在期交所和用戶包括進口商、包括廠商、生產商之間的溝通,我們商會覺得我們下一步應該為這種溝通作出更大的努力。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