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3月30日,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大禮堂召開。本屆年會以“開啟全球化新征程”為主題。論壇主題“應對資本雙向開放,引領中國及全球新發展”。請到了四位專注于不同領域的嘉賓,他們在跨境資產管理方面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給大家談談他們對于跨境資產管理業務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以下為論壇實錄:
呂紅:
謝謝丁總剛才跟我們分享了非常多關于境內境外投資者全球資產配置發展的情況,以及香港子公司發展的戰略。
下面我們有請這一組小組討論的嘉賓上臺,在他們上臺的時候我們也想說,因為在過去一年當中,我們經歷了股市、匯市劇烈的波動,在這個波動下我們國家也出臺了非常多的政策和監管的措施。在這些政策和監管措施當中,我們有很多從業人員在說,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資本向下的開放有點停滯不前了,在這樣比較嚴格的監管環境下,我們國際業務還要不要做,如果做的話應該如何做。
我們今天請到的各位嘉賓,他們在跨境資產管理方面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他們對于跨境資產管理業務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下面我先介紹一下在座的各位嘉賓,美國普信集團副總裁、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林羿先生,林總對中國的市場非常了解,他現在也是我們中國企業年金基金的評審委員,曾經擔任過中國證監會QDII產品的海外專家,所以林總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特別是對中國養老金市場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康樂先生;香港匯豐銀行證券服務產品策略中國區總監柳青;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
接下來我們有請這四位嘉賓給我們分享比較有趣的題目,首先我們想跟林總了解一下,林總你一直任職于比較大型的國際金融集團,對中國市場也比較了解。你現在能不能簡要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整個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趨勢,特別是鑒于你在養老金和企業年金方面有特別多的經驗,能不能給我們在座的從業人員講一講,如果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要從事養老金、企業年金方面的發展,他們應該有哪方面的準備呢?
林羿:
謝謝呂律師,非常榮幸和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參加峰會,有機會跟大家進行交流。
關于剛才呂律師談到的兩個問題,我們每個人只有十分鐘的時間,很難把它講的非常深,我簡明扼要講一下,我們普信資產管理公司所了解和掌握到的,以美國機構投資者為主目前的資產配置的趨勢。在這個基礎上,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普信作為以美國起家的公司,目前也在進行國際化的發展,在發展過程當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能夠跟大家分享。
最后應呂律師的建議,想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因為普信在美國為美國的養老金融產品提供服務,所以在這方面談一點我的體會。
目前來講,因為我們是做資產管理的,是純資產管理公司。所以我們必須要及時了解我們的客戶和潛在的客戶,他們目前資產配置的趨勢是什么。大家知道根據每年市場的情況不一樣,他們的動向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及時掌握他們的投資動向,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我們現有的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優質的服務。
為潛在的客戶帶來更多更好的選擇,從而進一步開拓我們的業務。以美國為主大的機構投資者,這里面當然包括美國養老金計劃,主要包括兩種,一個是企業養老金計劃。大家可能耳熟能詳的401K計劃和DB計劃,美國還有龐大的公務員養老金計劃。我們每次在進行機構客戶的調查和統計當中,不僅不能忽略,而且要非常重視他們的投資走向和資產配置的最新趨勢。
從這兩個大型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的舉措,不管是戰略上的,或者是戰術上的,我們歸納出這么幾個新的趨勢,企業養老金計劃他們在繼續的去風險化。表現在把越來越多的資金配置于像固定收益這種產品,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我們再看一下美國的公務員,包括美國的聯邦州一級和市一級的公務員他們的養老金計劃,時間也非常長。由于時間長,參加的人數也很多,他們的資產量也非常客觀。他們正好相反,他們是通過對更多的權益類和另類投資尋求更高的投資收益,這兩個不同的趨勢,使我們在產品開發和在我們提供客戶服務方面,就要有區別的進行對待。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經常及時的了解。比如說亞洲和歐洲,這是另外兩塊全球最主要的區域,這些地區大型機構投資者主要的投資趨勢,最新的資產配置的趨勢是什么。正好順便講一下,我們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因為我們基金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剛才呂律師也談到從98年以來,將近十七八年的歷史。當然對美國資產管理的業界來講我們還是很年輕的,我從99年開始在美國的林肯國民金融集團工作,我跟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和保險業進行交流。我親眼目睹了我們國家在資產管理這方面跨越式的發展,我們的資產規模和人才的發展確實是令人歡欣鼓舞。也讓我們在美國這種飽和的資產管理市場有時感到非常羨慕。
因為我覺得我們國家資產管理未來的發展空間相當大。前面環節有的領導或者是業界的同仁談到了,現在我們中產階級的群體在世界已經第二大了,我們的高凈值個人群體現在在迅速龐大。所以這對做資產管理的人來說,這是非常令人羨慕的現象。所以在我們國家不像美國那樣,美國確實已經達到了飽和的程度。所以我們在那里,我們提供的服務,不管是投資管理或者是營銷的服務或者是客服服務,實際上都力圖在現有的蛋糕的基礎上進行重新的瓜分,中國這個蛋糕剛剛開始是一個小的,逐漸的還在擴大。所以這完全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在這種情況下普信明年就要慶祝八十年的壽辰,我們公司1937年成立的,是美國一家比較老牌的資產管理公司。目前資產管理規模大概是7700億左右,是前十大資產管理公司。而且我們是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我們不依附于投行或者是保險公司,我們是獨立的一家公司。
我們公司在美國運作的時間非常長,所以很多東西,我們的管理模式、客服的模式都是以美國為中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把它變成真正的全球的資產管理公司,你必須要去美國化,真正達到全球化。在這個過程當中是步履艱難的,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國家資產管理公司,現在就已經開始了,也要走出去,我們都是從國內發展出來的。以中國為中心的資產管理公司,將來也要面臨全球化的過程。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怎么做,我們的經驗和教訓是什么。比如說剛一開始發展的時候,我們為了滿足海外客戶,我說的海外是美國海外,比如說亞洲和歐洲的客戶,我們在總部得到的回答是,這不是我們操作的方法,經常被頂回來。我們要不斷跟公司的管理層和公司總部的人,要使他們認識到,你不能總是以美國為中心的服務思想去看待如何開發和擴展國際業務。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美國的客戶機構投資者幾乎沒有培訓的要求。所以我們公司沒有提供培訓這一說,但是我們在亞洲,幾乎每一家大的客戶,包括我們中國大的機構投資者,新加坡、臺灣、韓國,這是我管轄的區域,幾乎每一個大的機構投資者都提出要進行培訓,有這種需求。
所以我們公司要考慮,為了保住和開發本土化的客戶,在全球范圍內,你不能完全沿用美國的模式。以亞洲為主的客戶,他們強調你不僅要提供培訓,你還要寫到投資管理的合同里面,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你要配備專門的人力物力做這方面的培訓。一開始他們很不習慣,我說的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總部的人。
現在基本上把這個思想轉過來了,所以我們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將來要打出去,將來要走出去,也要考慮我們不能將我們在中國成功發展的經驗不加修改或者是非常僵硬的使用在全球拓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本土化。當然不能忽視了公司自己的核心價值。
我們在拓展業務當中,不是以產品為向導,而是以客戶的利益為向導。而且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在金融行業,在任何行業,如果一家公司總是以產品為向導,這個公司很難長期的生存下去。我們以客戶的利益,最高利益、最佳利益,用它來指導我們所有業務方面的發展,不管是產品開發,還是客戶服務。在這個基礎上,力求將現有客戶的利益,同還未開發的潛在客戶的利益,盡量把它有機結合在一起。我們公司就有一句名言,就是潛在客戶,還不是客戶。所以你不能為了招徠更多的潛在客戶,而犧牲現有客戶的利益,你沒有真正把客戶的利益作為第一位。
比如說在費用上,在產品的修改上,有時候為了招徠新的客戶,我們是不是把費用降低一些或者我們是不是把產品這么修改一下,往往忽視了對現有的客戶所造成的負面的影響。所以在這方面要特別注意,由于時間有限,我確實不能講的太多。
比如說在美國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在世界其他地方,比如說在亞洲現在的趨勢是很少用機構投資者,我們的機構投資者善于自己先過一下,他們用美國對資產管理公司評級的系統,我們發現在中國、韓國、臺灣越來越多的用這里面的數據,先內部搜尋和評價一下潛在所要委托資產管理人的水平和業績。
所以這方面也要進行調整,比如說我們北美的團隊,專門有一個團隊是開拓的,我們其他方面的業務不需要。
最后,簡單用兩分鐘的時間介紹一下企業年金這方面發展。我們公司1986年IPO,用募集來的錢開發401K計劃的賬戶管理體系,現在看來我們的戰略決定是對的。因為我們公司現在7700多億的資產量當中,65%以上是養老金計劃資產,這些資產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便于流走。而且在市場下跌的時候,還源源不斷的往里投。因為美國401K計劃跟企業年金一樣,是通過每個月不斷往里投,我們發現參加401K計劃的投資者,他們確實把這個作為養老收入的儲蓄。所以在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不管是資產的配置,還是是否繼續參加幾乎不受影響。所以在這方面確實是很成功的一項舉措。
在這方面,我們有兩個體會,一個是一定要積極參加配合國家政策的制定,作為頂尖的資產管理公司,你不能只埋頭開發自己的產品,怎么開發客戶。一個養老金制度的成功與否,跟國家所配置的政策是非常有關系的。所以我們公司經常積極的參加業界協會所組織的,從美國國會和美國的監管機構進行不斷溝通。比如說我作為公司的代表,親自參加了羅斯個人退休賬戶立法的過程,我們積極的配合提供這方面的數據和業界的操作經驗,我們中國的基金公司如果想更好的開展企業年金業務,也應該重視這方面跟我們的監管機構、立法機構積極配合,要注意這方面的戰略發展。
另一方面,在服務上要精益求精,比如說我們的退休日基金,大家可能聽說過,生命周期基金,這是美國三大家主要的提供商之一。之所以成功,其中的一點,就是我們對401K計劃參加者,他們的金融行為和投資都反復的進行精細的調研,開發出適合他們的產品,我今天由于時間關系就簡單先介紹這些。
呂紅:
謝謝林總,有非常多的內容。接下來我們有請康總,康總是來自于中國合資基金公司的代表,我們都知道你所在的景順長城也是在中國發展成功的幾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我們也想知道景順長城作為一家合資的基金公司,如何利用境外股東的優勢來開拓本公司的國際業務,以及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有什么樣的經驗或者你感覺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呢?
康樂:
首先謝謝大會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也謝謝呂律師。
是這樣的,我并不是代表公司的,我本身自己的經歷相對比較復雜,我在國企做了五年,后來又轉到國內市場機構,我們做的是境內純A股或者是國內基金公司業務。所以兩邊大概都參與過,自己有一些想法和體會在這里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后再講一下兩個股東之間怎么做。因為我們公司比較特殊,我們是外方主導的基金公司。
首先,我講一下自己的感覺,一是中外雙方的市場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我自己的感覺,那邊做了四年,這邊做了四年。首先在產品上的差異,因為當時做的是賣海外的產品到境內,從06年開始,那時候QDII也開放了,更多的是社?;蛘呤侵型哆@些大的機構走出去。再后來07年放開以后銀行系的QDII,我最早在人壽的時候也開始往外投,后來又到境內,我發現差異確實比較大,主要是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的文化跟海外的文化差異比較大,中國人是比較勤勞的。中國人也都比較聰明,我覺得自己能做的事情,一般是不愿意麻煩別人的,我認為自己還能做,我一般自己就做了。
所以這種情況,在國內這種產品,你會發現可能大部分都是由于為了適應投資人的需求,大部分都是以超額收益為目的的,以α為主的產品。海外產品,我說的是公募或者是比較大的專戶,實際上是你的基準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說95%的倉位,5%的現金,選一個基準,大概是6%或者是8%,基金經理在這個范圍內發揮。不會出現像國內的情況,去年有同類型的產品,好的收益將近100%,差的只有20%,這種情況是不會在海外出現的,因為大家選擇的基準如果是一樣的,這個差異主要是在α之間,不會差這么多。
所以產品的差異是,大家要的東西很不一樣。而且國內由于規則和制度的不同,國內也派生了比較有特色的產品,比如說分級的產品、保本的產品、通道類的產品。我發現很多公募基金基準,你不知道它后面在做什么。
所以說差異還是很大的,我覺得這種規則、文化、理念和投資者構成改變,在這兩個市場之間,我覺得將來可能會發展成融合的狀態。但是國內的資本市場,因為才二十年多一點的歷史,海外已經上百年了,這個過程確實是需要比較長的一段路走?,F在感覺上為什么要講本土化,剛才林總也講了,為什么亞洲不用投顧去選管理人,其實歐美這邊是比較常見的狀態。
所以在這種差異化的情況下,必須要走本土化的道路。最后我發現其實在國內來講,還是要分開來看,也不能把海外的那一套理念搬到國內,要區別這兩個市場來看待。因為這兩個市場本身的規則和參與者已經養成的習慣差別是比較大的。
所以我們在運作過程當中,除非我們自己的影響力大到我能夠改變這個市場,如果說我們中國出去的錢足以說改變全球資金的構成,我相信會出現完全適應中國產品的投資者。但是這個是隨著兩個市場,隨著中國開放的程度、全球化的程度和中國的資金規模和海外配置規模都是有關系的,這個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
現在我們做的還是差別化來看待我們國內基金公司本著本土化的方式去做。兩個不同的結構可以協調起來,因為你對的客戶是有重疊的。比如說現在我們做的幾個事情,第一個事情在國內的客戶也有國內配置需求,也有國外配置需求。他們其實都有國內國外同時的需求,我們可以一起組團跟他們做交流,把他們想要的策略,結合我們自己投資能力推薦給他們。同時產品的開發方面互相影響一下,我去海外配置,其實也有投資者教育的問題,把海外的人也帶過來講一下海外大概是什么情況,你配置的話應該注入什么東西,包括操作的方式。
還有一個投資能力互相培養,國內基金到海外呆三個月,海外到國內來,互相了解一下市場到底是什么樣的。風控合規兩國差異比較大,包括使用的法系都不一樣,這個也需要融合和共同的合作配合做工作。
最后,我還是想說一下,現在我們國內的很多公司也想去海外開分支機構或者是我們自己的子公司。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一是人才方面,二是相應的配套產品的開發,第一步肯定是適合于國內的投資者。比如說在香港,再擴展到亞洲,甚至到歐美,這個也是跟自己的投資能力相關。三是注重風險,一是區域的風險,還有匯率的風險。還有就是法系的不同,你在開發客戶的時候,客戶適用性也非常重要,你要仔細讀契約,有的時候費用確實是比較高的。如果你是國內的投資者去海外配置的話,可能基準的選擇自己做的比較準。
一個海外投資者進來,不能完全看產品,一定要跟基金經理做深入的交流,知道他怎么做產品,你不能光看契約和基準是什么樣的,因為不一定是按照那個做的。我覺得這是兩邊有區別的地方,謝謝大家。
呂紅:
謝謝康總,接下來我們也想問問柳總,因為你現在是匯豐中國區負責產品和策略的負責人,我們知道匯豐銀行在產品創新方面特別領先,特別是跨境產品,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最近匯豐觀測到的一些跨境的產品發展。比如說像我們經常在市場上聽到的一些。
柳青:
以下為發言實錄:
謝謝呂律師!我們匯豐證券服務主要是提供托管、基金會計、基金行政管理等證券服務業務。我就從證券服務機構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近期在國內所看到的新產品。
剛才呂律師也說了,讓我介紹一下QDLP和QDIE。QDLP是2013年在上海啟動的新試點項目,到2015年時已經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試點項目。剛才南方東英的丁總第一頁PPT很詳細,把現在中國試點項目全部都羅列出來了,有“走出去”的,也有“引進來”的。QFII和RQFII就是引進資本;QDII和QDLP是“走出去”,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滿足國內投資者境外投資的需求,推動了我國資本市場全球化、雙向開放的趨勢和資產配置全球化、多元化的新方向。
QDII大多是公募基金或者專項產品,是受證監會、銀監會或保監會監管的。QDLP是上海地區政府上海金融辦推出的“走出去”的試點項目。在2013年,上海啟動QDLP(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項目推出的時候主要是給國內投資者投資海外的另類資產。允許海外的對沖基金公司和PE基金公司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也就是WFOE,向境內高凈值投資者募集,并將所募集的資金通過投入其海外的旗艦基金或拳頭產品進入境外的二級市場。這種基金形式叫Master Feeder Structure。WFOE在境內成立Feeder Fund聯接基金,募集資金后投資到海外的Master Fund主基金中。投資的范圍,在第一批主要是局限于對沖基金和PE基金。
在第一批QDLP出臺之后,實際操作中碰到了一些難度和局限性,所以在2014年募集資金的情況并不是很好。上海金融辦做了大量探索,不斷調整法規以方便投資。第一批QDLP主要是另類資產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第二批傾向于資產管理規模雄厚、投資業績良好的綜合性全球基金管理機構。因為管理人范圍擴大了,所以QDLP的投資產品類別也相對改變了。第一批是投資在另類資產,第二批投資范圍擴大到傳統資產類別。第二批QDLP的最大改革是:第一批的基金是以合伙方式成立有GP和LP;第二批可以用契約型的方式,也就是基金合同的形式來建立基金,不用再設立合伙人。不管從基金的形式來說還是從投資范圍來講,其實第二批的改革,對QDLP的推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們看到第二批基金管理人募集和發行產品的速度都比第一批來的快。之后,上海金融辦發了第三批QDLP,做了新的嘗試讓國內JV合資基金公司涉足這一創新領域。
2014年,深圳在參考上海QDLP試點項目之后,做了一些改良,推出了QDIE (Qualified Domestic Investment Enterprise)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深圳QDIE更加靈活。我簡單講一下QDIE和QDLP的區別,第一個區別是QDIE允許國內的資產管理公司和境外的資產管理公司申請QDIE的額度。上海QDLP僅允許海外的金融機構在境內募集資金;深圳允許境內和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內募集資金。第二個區別是,深圳QDIE投資范圍進一步擴大了。上海QDLP的投資范圍主要包括海外二級市場證券類資產;QDIE沒有任何限制,法規中說是海外資產,海外投資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僅是海外的股票、債券或衍生產品,海外房地產都可以投。
2015年,青島及重慶結合當地自貿區政策也推出了QDLP,并調整了投資范圍。青島的QDLP除了投二級市場,還可以謹慎投資一級市場和房地產。
QDLP在發行方面有什么不同呢?國內發行公募基金或者私募基金,會用到托管銀行的渠道。但是海外資產管理人在國際上不太用托管銀行來做為銷售渠道。所以海外資產管理人是不buy-in托管銀行做為銷售渠道這個方式。再加上為了符合海外資產管理人內部的和我們國內的KYC Know your customer(充分了解你的客戶)政策要求,給海外資產管理人在中國選擇銷售渠道和募集資金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我們所看到的是,海外資產管理人大多會找中國合作伙伴,有些是基金管理公司或其子公司,這些基金公司將海外資產管理人的產品打包,然后介紹給國內投資者。QDLP是典型的Master Feeder Structure。QDLP經過幾層layer,首先由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募集資金,投到WFOE在境內設立的Feeder Fund聯接基金,之后再投到海外的Master Fund主基金,其旗艦基金。主基金是由海外資產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可能聽來有一點復雜。這樣的結構在成本上也會比較高一點。
其實海外知名基金管理公司也在不斷嘗試,希望在中國能夠打出他們自己的品牌。QDII通常是由國內基金公司海外的子公司管理,或者找一個投資顧問,或聘用海外的投資經理人按照QDII投資要求來設立一個基金。QDLP的海外基金管理公司想推廣的是他們的旗艦基金,不想做任何客制化改動。投資流程是在中國募集資金投資到海外旗艦基金主基金中。在主基金中會專門設立一個Share Class對應境內的QDLP聯接基金,投資贖回都會在主基金的Share Class和聯接基金中運作,產生的收益也從主基金的Share Class反饋到QDLP聯接基金中。
在2015年下半年的時候,我們幾乎一兩個星期就會收到海外基金管理人詢問要求介紹QDLP業務。我們把所經歷的QDLP發展和看到的QDLP運作形式今天跟大家交流分享了一下,如果有業務上的需求,可以和我們匯豐的業務發展團隊聯系,他們今天也來參加峰會,就坐在那里。
呂紅:
謝謝柳總給我們介紹了三地QDII LP的制度和銷售經驗。胡總平時閱基金無數,同時對中國的基金行業制度建設也有非常多的參與和心得,你也給我們看看,你看到在過去幾年中國跨境產品發展變成,以及在產品設計方面可以有什么新的方向。
胡立峰:
我覺得雙降的開放基本上分成三個方面,因為我是做研究的,在業務上少談一點,主要談制度建設。第一個是QFII和QDII進來,第二個是中港基金互認,第三個是滬港通,以及未來的深港通。
我覺得第一種方式雙Q主要是針對機構投資者,中港基金互認的話有點像公募,比較寬一點。但是滬港通我認為它是中國的高鐵。我最看好第三種方式,因為基金行業資產管理,最終就是高效、便捷、低成本。
第二個話題講一講去年中港基金互認的時候,我也去了香港,拜訪了香港的監管部門。我感覺差異非常大,現在中港基金的互認,北上的基金八只,比如說基金代碼是9開頭的,大概是這么多。但是不管是北上或者是南下,交易還不是特別活躍,跟國內交易無法比,去年中國證監會公布了規則。我們銀河證券研究中心,我們大概花了15分鐘,把中國證監會認為我們公募基金里面符合兩地證監會標準的基金,我大概用了十分鐘把八百多只立即挑出來,跟證監會認定的一模一樣。
但是我到香港問他們,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香港的基金有多少只,很多人不知道,最后說大概是110只,因為香港很多基金,我們了解他們在香港,但是不是注冊在香港,中國證監會規定你必須注冊在香港,我們這邊有800多只,這樣就出現一個差異,中國證監會以及中國基金業協會,他們對整個公募基金的數目,你們想了解什么,內地的基金你說吧,我立即把答案告訴你,多少只,規模多少等等,所以兩地的差異是比較大的。
第三個問題是現在的交易不活躍,我覺得交易未來會成為很大的問題。就是說內地在大陸有終端,2001年我們國家第一只開放基金成立的時候,在深圳開了一個論證會,證監會的領導也在,我說應該有終端做或者是國家做,后面我們走的道路是分散體驗的道路,當然大家眾說紛紜?,F在我們基金的規模數量達到了4000多只,最多的時候一天成立100多只基金,大家把中國公募基金的名字讀一遍要讀一天,更何況買基金了,怎么打通很麻煩。所以說中港基金互認,當然香港那邊也在做,比如說香港的金管局出手,基礎設施建設好了,大家在上面跑,你讓基金管理公司做這個難度太大了。
第四個問題是未來更好的方式,我還是比較推崇或者說希望呼吁內地的基金管理公司多基于滬港通的機制或者是未來的深港通的機制,在場內多上一些基金品種,尤其是基于滬港通。因為最近我們也參與了一些FOF的操作,我們發現基金的數量還是偏少,公募QDII基金現在有600多億越來越萎縮了,我們做固定收益的同志,他們研究的對象貨幣基金,現在從幾千億增長到4萬億,但是QDII基金現在只有600億,并且規模也在日益的萎縮,這方面還要多做工作,內地最大的優勢,幾千萬、上億基金的散戶。如果能在上交所敲個代碼把香港的基金買了,這也是很好的方式,我就講這些。
呂紅:
剛才的發言都非常精彩,最后請大家對我們嘉賓的發言表示感謝,謝謝。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