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歷經25年發展,中國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產品和公司數量、股東來源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區域分布至今仍沿襲著京滬粵“三足鼎立”的格局。最早的“老十家”自不必說,即便是在其他地方注冊的后起公募,也紛紛將辦公地點挪往京滬粵。基金公司之所以扎堆于這些區域,主要是為了發展協同,即與所在區域的其他經濟主體(如金融機構、交易所、上司公司等)形成充分的金融配套。
在較長時間的聚集之后,京滬粵三地公募也逐漸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征。比如,談及上海公募,“高大上”“國際范”等詞語往往令人脫口而出,廣東深圳因坐擁眾多創業型公募而被貼上了“草根”標簽,北京公募則更多地與“股東背景強大”聯系在一起。公募的地域特征除了給人感性直觀的印象,還有理性客觀的內容。證券時報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三地公募的權益和固收產品占比,明顯地體現了各自的整體風險偏好。
超八成公募扎堆京滬粵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下稱“天相投顧”)以基金業協會披露的基金公司注冊地為口徑,從公司數量、管理規模等維度向證券時報記者呈現了市場上15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現狀,中國公募版圖也得以一目了然。
具體來看,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的公募基金公司數量分別為24家、69家、39家,合計占比全國總數在85%以上。公募的區域分布不僅較為集中,且在時間上還呈現持續性。比如,2020年以來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均選址京滬粵三地,且以上海和北京作為主要注冊地,兩地新成立公司分別為6家、4家。而成立于2000年前后的“老十家”基金公司,更多選擇了廣東和上海,兩地分別有5家、4家,僅華夏基金一家在北京注冊成立。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按照資產凈值全口徑,北京、上海、廣東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分別為5.58萬億元、9.46萬億元、9.35萬億元。
同時,天相投顧將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劃分為權益類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劃分為固收類基金,以此為據描繪出了公募基金更為詳細的區域規模特點——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上海更偏好風險收益相對較高的權益類基金,該區域公募基金市場中權益類基金占比達31.79%,明顯高出北京的26.32%和廣東的30.03%;而北京作為中國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基金風格以偏穩健為主,固收類基金占比達72.99%,明顯高出上海的66.98%和廣東的69.13%。
近年來,京滬粵毗鄰地區誕生了不少基金公司。Wind數據顯示,瑞達基金、興業基金、興銀基金、圓信永豐基金的注冊制地均選在了與廣東毗鄰的福建,去年底獲批的匯百川基金注冊地為海南,同樣與廣東毗鄰;浙商基金、永贏基金、南華基金的注冊地同為浙江省,今年2月成立的蘇新基金注冊地為江蘇省,均與上海毗鄰。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在京滬粵毗鄰地區注冊的基金公司,依然將辦公地點選擇在了京滬粵,比如興業基金和興銀基金均選擇在上海辦公。另外,益民基金注冊地在重慶,但辦公地點選在北京;國新國證基金(原華融基金)注冊地在河北雄安,辦公地點也選擇在北京。
顯而易見,后起的中小基金公司在向京滬粵靠攏,這和早期成立的老一批公募有著共同的原因,即區域發展協同配套,這也是了解中國公募區域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
區域聯動形成經濟配套
“觀察中國公募的地域分布特點,區域聯動是個不錯的視角。”允泰資本首席經濟學家付立春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基金公司以京滬粵為聚集地,與所在區域的其他主體一起,形成了較為兼容的金融配套,只是每個地區基金公司的集中度有所區別。付立春認為,京城基金公司基本是在北京當地,以一己之力與京津冀形成配套;滬上基金公司林立,但周邊的江蘇和浙江也有一些中小公募,一起對長三角形成覆蓋;廣東基金公司主要是在廣州和深圳,但佛山和毗鄰的福建、海南等地近年也有新公司誕生,一起對珠三角乃至整個華南區形成經濟配套。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也持有類似觀點。他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三地公募的發展整體呈現了金融深化適配經濟增長、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融為一體的基本特征,但各地發展也有差異化。比如,注冊公司的數量是上海領先于北京、廣東;資產規模方面上海也是趨于上升,與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定位是匹配的。不過,從單家基金公司的規模來看,廣東、北京的大公司占比較高,上海的中型公司較多,二十年來這一趨勢一直沒變。
就具體公司來看,嘉實基金注冊地在上海,但實際辦公在北京,業內一般視為北京公司,天弘基金、銀華基金等也是如此。以此為口徑,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末北京、上海、廣東公募的前十名非貨總規模分別為2.73萬億元、3.37萬億元、4.54萬億元,領頭公司的規模分別為7103.63億元、5864.08億元、9783.01億元,末位公司的規模分別為839.82億元、1913.91億元、1101.72億元,中位數規模則分別為2125.05億元、3082.45億元、4694.21億元。由此可見,北京公募的規模梯隊最明顯,上海公司的規模整體較為均勻,廣東公募的聚集效應則最強。
魏鳳春還說到,從產品和業務創新來看,廣東公募基金相對更加積極,對市場的引領作用更強。天相投顧統計了近三年公募基金行業新發基金數量及規模的分布發現,上海和廣東兩地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在這兩個維度均保持一定領先性。比如,在第一批公募養老FOF產品中,約42%來自上海基金公司,廣東、北京的公募則分別占比35%、18%;首批REITs產品方面,廣東、上海兩地基金公司的數量占比均為33%左右,北京占比則約為22%。“由此可見,在基金行業新政策頒布及新產品落地之際,京滬粵三地公司均快速響應,積極布局新產品,具有較強的信息有效性和較高的產品落地效率。”
地域屬性未來繼續深化
需要指出的是,區位因素在基金公司發展過程中是個大變量。除了上述宏觀分析視角,還有更為微觀的視角。綜合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來看,股東背景、市場化氛圍、經商環境等均是被提及的共同因素。
“北京公募最大特點是股東背景很強大(尤其是銀行和國資背景的基金公司),各方面資源很豐富。”某中型公募內部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類公募的產品營銷和品牌宣傳較為低調,動作不會很大,但發展較為穩健,甚至某些細分領域可能還是隱形冠軍。這些公募平時可能很少上“熱搜”,但它們的名字一旦說出來,業內人都是知道的。但從規模上看,北京公募的分化情況較明顯,頭部公司很大,尾部公司很小,中等規模的公司也比較少。
付立春認為,北京的大型國有基金公司較為突出,此外還有不少依托央企股東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不容忽視,這與北京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是契合的。上海作為全國金融中心,基金公司數量最多,對長三角輻射力較為顯著,除了國有企業外,還有不少外資和民營成份基金公司。廣州和深圳的基金公司股東成份更為均勻一些,除了頭部公司,還有不少有地方特色的基金公司。未來,這些基金公司的地域屬性會更加明顯,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
天相投顧基金研究中心認為,京滬粵在區位特點上各有不同,上海和廣東的基金公司整體上是高速度發展,北京地區基金公司的發展態勢則偏于穩健。相對應的是,上海和廣東的外向型經濟較為突出,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依托于自由貿易區和經濟特區,擁有更多的政策支持,營商環境相對占優。北京是中國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科技創新和高端產業更為發達,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也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天相投顧以京滬粵規模最大的三家公募為例分析,認為華夏基金在發展中更具合作精神,富國基金更具創新精神,易方達基金更具進取精神。比如,華夏基金立足本土優勢探求國際化發展之路,與國際機構在養老金研究、因子投資等領域開展合作;富國基金在各個產品創新節點均率先布局,為行業發展提供先行經驗,比如2008年10月推出國內首只創新封閉式債券基金——富國天豐,2013年發行國內第一只浮動費率債券基金——富國目標收益一年期等;易方達基金目前規模管理排名第一,獲得多項業務資格,還是國內較早開展責任投資的資產管理機構。
在魏鳳春看來,地方政府的政策傾斜是必要條件非充分條件,公募基金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人的動力和能力的激發。股東關系、券商保險、銀行渠道等先發優勢在一定階段可以幫助公司發展,但不會根本確立公司的市場地位。三地公司的市場地位,本質上還是要靠長期的價值發現、客戶體驗等,通過基金持有人用腳投票來完成的,當然公司平臺價值形成的慣性作用也不可忽視。“目前,以廣東、上海為主的很多中小公募基金逐步形成專精特新的商業模式,在工業化與數字化時代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景。”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原標題:公募版圖“三足鼎立”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基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