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投資基金要雪中送炭不宜錦上添花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5:36 中國證券報
中證資訊 徐輝 上周,部分基金凈值出現暴跌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某基金公司旗下三只基金一周凈值下跌均接近10%。細查凈值跌幅較大的基金組合構成,我們發行其中多數是重倉小盤股、概念股的基金,該類股票近期的暴跌導致部分基金受到重創。 高市盈率低流動性的尷尬 重倉小盤股、概念股的投資思路,筆者認為,是為不確定的預期投入了過量的資金,對確定的收益卻投入甚少。 當然,盡管近期基金凈值暴跌,但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仍然可觀。不過,基金經理們仍然應當面對未來可能殘酷的現實,因為小盤股、概念股仍然處在顯著高估的位置上,而基金的持股結構調整又遠未結束———更加殘酷的是,當前市場已經對概念股、小盤股高度警惕。從近期市場的資金流向可以看出端倪,概念股、小盤股上的日均換手日漸萎縮。 從個別基金的反映來看,其當前已經陷入持股結構調整的困境———無法實施結構調整。因為只要少量賣出,相關股票就出現暴跌。所以,只有選擇暫時停止概念股的減持。 “蘇寧”離“上汽”有多遠? 回顧“上海汽車現象”有助于我們認識今天的基金凈值暴跌。分析人士擔憂,當年的“上海汽車現象”會否重演? 前兩年,某基金公司的諸多基金重倉上海汽車。2004年初該股最高價8.46元(按當前價除權后,下同),后來基金經理認識到對汽車股長期盈利的判斷有偏差,但市場交易高潮已經過去,稍微減倉就造成股價大跌。一年后,該股最低跌到2.69元。而該基金最終幾乎沒有減倉,基金凈值出現巨幅下跌,基金持有人由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個別基金公司有正在走上這條老路的危險,近期廣受關注的“蘇寧現象”就是一例。無論哪個角度講,蘇寧的估值應該與國美大體一致,目前國美市盈率17倍左右,而蘇寧盡管暴跌了20%,市盈率卻仍然高達44.2倍。黃光裕的邏輯就更簡單:“美樂聯盟”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于蘇寧電器,但是蘇寧的總市值何以會超過“美樂聯盟”的總市值呢? “蘇寧現象”不是個別現象,它代表了新能源概念、券商概念、軍工概念和津濱概念當中諸多缺乏利潤支撐的高估股票的巨大風險。在估值全球化背景下,這些高估股票在A股市場難撐太久。 投資基金要訣在“雪中送炭” 對投資者來說,近期基金凈值暴跌也不失為一堂極好的風險教育課。 在今年的基金發行高潮中,部分投資者顯得不夠理性、不夠專業。“既然上半年賺了100%,不知下半年能否再賺100%?”這是某基金發行中的投資者提問。事實上,基金投資同樣需要理性、需要專業、需要經驗。 縱觀中外基金的投資史,基金在階段性盈利高潮之后,往往會迎來一個凈值增長放緩,甚至進入階段性調整。從我國的情況看,2001年上半年、2004年的1季度是基金投資的兩個高潮,如果投資者在這個時候買基金,其虧損的機率是高達80%。相反,當基金投資受到質疑、基金經理被唾罵、媒體普遍對基金倒戈時,反而是投資基金的最佳時期。2003年基金虧了100億后、2005年部分基金瀕臨清盤后,就是兩個非常好的投資基金的時期,此時投資基金盈利的機率在80%以上。 國外的情況也一樣,在一個月前筆者總結了一個“林奇現象”,也就是說,林奇每當被領導重獎、被升職時,都是市場即將出現重大調整時,也是其基金凈值將出現階段性下跌時。 總結中外基金投資,筆者認為投資基金應當是“雪中送炭”,而不能“錦上添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