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華夏基金為何逆市高位建倉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23:43 北京商報
華夏成長的凈值走勢圖顯示,其收益主要來自于今年上半年的這波行情。2005年11月中旬時,該基金單位凈值在0.9元附近,2006年5月下旬達到頂峰,單位凈值1.4元。考慮到分紅因素,這期間的收益率確實超過了60%。不過,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這種業績實在算不上好。而當華夏成長2006年二季度財報公布后,人們驚奇地發現,該基金將前十大持倉來了個大換血,換股比例高達80%。然而,隨后的市場走勢表明,華夏成長此次換股并不成功。
“每當弱市思良股。”自7月13日市場回調以來,中小投資者的損失慘重。那么,一直號稱“專家理財”的基金、信托等機構投資者業績又如何呢?是否真像他們所宣稱的那樣值得基民托付?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本月初,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華夏成長基金更新招募說明書,一些機構和媒體對該基金近半年來的操作一片贊譽,稱:“自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60%。”仔細分析該基金的歷史,其投資能力似乎并不像傳說的那么好。累計收益僅51% 比同期股票基金收益少一多半 資料顯示,華夏成長基金成立于2001年12月28日,基金單位面值1元。成立至今,共進行了10次分紅,每基金單位累計分紅0.29元。截至2006年8月4日,該基金單位凈值1.22元。在不考慮復利的情況下,該基金累計收益率為51%。 一位不愿具名的證券業資深人士向本報分析指出,這一盈利水平與同期的證券投資基金相比,只能算是及格。以易方達旗下的基金科匯為例,其發行價為1.02元,在每單位累計分紅0.406元的情況下,至2006年8月4日時,基金凈值仍高達1.73元,累計收益率123.6%,高出華夏成長1倍有余。 “當然,這種比較對華夏成長而言似乎不太公平,畢竟基金科匯是一家規模僅有8億單位的封閉式基金,而華夏成長基金規模平均在20億份以上。”該人士認為,基金科匯具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取得高于華夏成長的收益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過,如果考慮到基金科匯成立于2001年6月,正是股市處在2245點的歷史高點位置,而華夏成長創立時股指已跌到1700點,似乎也可以抵消掉這種‘不公平’。”他說。 成立5年半 只有半年在賺錢 華夏成長的凈值走勢圖顯示,其收益主要來自于今年上半年的這波行情。2005年11月中旬時,該基金單位凈值在0.9元附近,2006年5月下旬達到頂峰,單位凈值1.4元。考慮到分紅因素,這期間的收益率確實超過了60%。 換個角度講,這也意味著該基金在2001年12月至2005年11月,長達4年的時間里,一直只是維持保本狀態(期間進行過4次分紅,累計每單位分紅0.12元)。 “如果是一個普通投資者,能取得這樣成績已屬難能可貴,畢竟在這4年時間里,A股市場處于熊市之中,上證指數從1700點下跌到1100點,跌幅高達35%。不過,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而言,這種業績實在算不上好。”一位基民對記者說,熊市并非沒有機會,4年間除去股指幾次幅度在20%左右的正常波動外,2003年年底更經歷過一輪幅度持續時間5個月,超過30%的中級反彈。 “這樣的波動幅度和持續時間,足夠專業人士從中博取收益。”該基民認為,基金成立時間并不等于建倉時間,按照基金業內平均建倉時間3-6個月計算,華夏成長的建倉點位應該在1400點附近。 “如果高于這一點位,則基金經理的專業素養實在值得懷疑。”他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