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獻給身后那座,輝煌的都市,為了這個美夢,我們付出著代價”,用《私奔》的歌詞來形容當下私募們的生活頗為恰當。過去多年,一批又一批精英從公募、券商、財經媒體轉向私募,在市場中摸爬滾打,嘗盡了酸甜苦辣,現實的殘酷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統計顯示,最終能夠存活下來的私募僅50%左右。
盡管如此,在牛市來臨之際,新一輪“奔私”潮再次涌動。近期,隨著市場的急速回暖,公募、券商甚至傳統媒體中的一批投資精英急速“奔私”,僅2014年即新成立陽光私募公司144家,新發產品2479只,較2013年的發行量翻了3倍。
□本報記者 黃瑩穎
奔私,看起來很美
在深圳深南大道旁的一寫字樓,瀚信資產董事長蔣國云談起過去數年來的投資,表情復雜,既有回首往事的感慨,亦有大難不死、時來運轉的慶幸。“以前做資管、做公募,其實都是在體制之內,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比如在財務自由、成就感方面,我都更愿意出來創業單干,如果能把能力轉化成財富,誰不愿意呢?”對于當年奔私的動機,蔣國云坦言。
蔣國云曾是券商資管當之無愧的“一哥”,其所管理的股票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業績優異,2007年-2009年,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國內第一。2010年,意氣風發的蔣國云離開工作6年的國信證券,創立瀚信資產,成為當年眾多奔私的一員。彼時挾“券商資管一哥”余威的蔣國云,輕輕松松即募集了20多億元。不過這也是后來兩年多蔣國云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瀚信2010年發行的十幾只產品,直到去年上半年,長期徘徊于凈值以下,止損線之上。
現實大大出乎蔣國云的預料。“我是2010年出來做私募,現在回過頭來看,時機并不好,判斷失誤。當時認為經過2008年大跌之后,指數在2009年上漲之后,可能會比較平穩,即使有回調,幅度可能也有限。這個判斷有點過于自信。”蔣國云回憶。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冒進,冒進的原因是當時發產品的時候,并不是基于市場,而是擔心信托通道資源會吃緊,所以就多發了幾只產品以搶占通道。當時我們已經知道可能會停開新戶,就想再不搶占,可能就沒有創業機會了。說白了就是當時看不清政策,無法判斷對私募行業的政策方向。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后來發展遇到困難的最根本原因。”蔣國云總結。
冒進所帶來的后患在以后的數年持續困擾著蔣國云。“冒進使得團隊跟不上,我原來在國信的時候,有著非常好的研究員給我提供后勤支持。而出來之后,由于團隊不整齊,剛開始的很大一部分時間,我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銷售上,在投研上投入的精力大幅度減少,這樣使得盤感變差,對市場的感覺也在減弱。”蔣國云說。
蔣國云還面臨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因素所困擾。從過去數年的投資情況看,蔣國云看好并投資的個股,都是過去幾年的大牛股,比如通化醫療、上海家化等。但由于止損線的存在,使得蔣國云不得不多次在市場系統調整的時候被迫減倉。
“由于沒有做私募的經驗,還不懂得止損線對私募產品的影響,這就使得在當時市場并不太好的情況下,倉位比較高。在止損線的壓力下,有時候明明是很好的股票,但在短期波動的情況下,你還不得不割肉,就好比別人跳樓,你還必須跟著跳。止損是導致產品難以爬出泥坑的主要原因。”蔣國云總結。
“我曾對人說過,如果你要害一個人,你就讓他去做私募,那樣肯定會把他害得很慘。”蔣國云戲言。在陽光私募行業最為困難的2011年和2012年,為數眾多的私募產品被迫清盤。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超過200只私募產品清盤,2012年則超過400只。
市場升溫助推奔私潮
不過,生性頑強的蔣國云還是繼續堅持,“每次凈值再次跌下來的時候,我都會不斷給自己打氣,堅信自己和團隊的投資能力。”蔣國云說。
不斷的調整,不斷的努力,在去年下半年終于開始爆發式的回報。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瀚信資產2010年發行的14只產品,絕大多數已經回到凈值線以上。旗下的“外貿信托-雙贏1期(瀚信)”更是從去年谷底的0.68,躥升至今年1月底的1.487,漲幅接近120%。“粵財信托-中鼎盈豐二期”則從去年谷底的0.64左右,躥升至今年1月底的近1.36,漲幅接近112%。如果考慮止損線壓力之下被迫形成的低倉位,蔣國云的業績或許更為驚人。
事實上,市場的回暖正在使得不少陷入谷底的私募開始逆襲,比如新價值的羅偉廣,在2009年獲得業績冠軍之后,隨后一口氣發行了29只產品。2010年的私募冠軍常士杉,在成為私募冠軍后,也發行了5只產品。但是,陡然增加的規模已然超出了基金經理的實際操控能力,羅偉廣新發行的29只產品在隨后的兩年內,虧損一度超過4成,業績極其慘烈。而常士杉旗下3只產品也在2012年被迫清盤。
對于為何失敗,羅偉廣曾在媒體做過反思和總結,“我過去最大的錯誤就是接受了大量短期的追求高回報的資金去做長期投資。我的投資能力和投資策略都是沒有問題的,欠缺的是對于公司經營管理的經驗,對規模迅速做大后的風險評估不足。如果有50億元再擺在面前,我將斷然拒絕。”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新價值旗下20多只產品,今年以來,普遍實現30%以上業績,其中“粵財信托-新價值”更是實現65%左右的業績。
從私募產品發行上看,市場正在急速升溫。據格上理財統計,截至2014年12月31日,運行的陽光私募基金數量共計4796只,管理資產總規模3855億元(不含證券及信托公司自營盤)。近3年陽光私募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4.36%,目前運行產品的陽光私募機構共計1301家(不含銀行、券商、信托公司)。2014年陽光私募行業發行市場出現井噴,新發產品共2479只(其中包括393只子基金),較2013年的發行量翻了三倍。2014年新成立了144家陽光私募公司。從私募公司的地域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幾個地區仍在行業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位于以上4個地區的私募公司占所有私募公司的65%。其中,上海的陽光私募機構最多,占比27%。
值得注意的是,不斷升溫的市場也在不斷推動奔私潮。如公募業,統計顯示,2014年公募基金中,全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達到213人,2012年、2013年分別為111位和136位。而今年1月,則再次有多位公募基金大佬級別人物離職奔私。
公募派券商派影響力大
從私募出身上分類,可分為公募、券商、其他金融機構、財經媒體、民間等五派。而從市場影響力看,主要集中在公募派和券商派兩類。據格上理財統計,目前掌管陽光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已近1000人,其中,出身券商的基金經理共有325人,占比近1/3,在傳統金融機構出身的陽光私募基金經理中占比最高。而出身公募的則達到127人,與券商派、民間派相比數量最少,但其影響力卻是最大的。
券商派中,又以原君安系最為知名,人數達60人以上,占據券商派私募的20%左右。如曾加盟國泰君安(香港)的趙丹陽;私募航母重陽投資的掌舵人裘國根,曾經就職于原君安證券下屬的投資管理機構;天馬資產的康曉陽[微博],曾任君安證券董事副總裁兼投資總監;以“時間的玫瑰”知名的東方港灣但斌[微博],也曾為君安研究所及國泰君安研究所研究員。
公募派中,則以出身嘉實基金的私募表現最佳,出身華夏基金[微博]的人數最多。嘉實系出身的私募基金經理雖然數量不多,但在私募行業中分量不輕。格上理財統計顯示,包括淡水泉投資趙軍、田晶,云程泰的魏上云,景林投資的蔣彤等的嘉實系私募,所管理產品業績多位于行業前1/4。其代表產品的今年以來平均收益居各派系之首,今年平均收益19.09%,并且年化收益亦表現不俗,多數可實現年化收益15%至20%。
華夏系私募則呈現出明顯的分化,首尾收益差已超過40%,行業排名也比較分散。出身博時基金[微博]的私募基金經理數量僅次于華夏基金,管理基金大部分位于行業中游,其中,夏春管理的天生橋基金14個月累計收益29.06%,年化收益達到24.49%,為博時系內年化收益最高。
而民間派私募在業績上,則明顯勝于其他派系。格上理財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民間派私募包攬了股票類陽光私募前十。如徐翔旗下有近5只產品進入前十。縱觀陽光私募歷年排名,自2008年以來,6年中有3位私募冠軍出自民間,分別是常士杉(康莊資產,2010年冠軍)、王濤(銀帆投資,2012年冠軍)、黃平(創勢翔投資,2013年冠軍)。不過民間派私募缺陷亦同樣明顯,格上理財統計發現,進攻性民間派私募基金的最大回撤多高于25%,甚至有的基金曾遭遇腰斬。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