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性的變量并非市場機構有多大膽,思路有多超前,而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發育,以及監管的成熟程度
劉梟 特約評論員
阿里巴巴[微博]旗下余額寶[微博]自去年6月13日上線,已過了整一年。雖然收益率有所下滑,其所帶動的互聯網金融熱潮仍方興未艾。在此引領下,后知后覺的商業銀行們也紛紛開始轉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曾表示,“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言猶在耳,金融行業的一場深刻變革已經來臨。
總結互聯網金融在2013年—市場一般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的成敗得失,余額寶乃是當之無愧的最大驚喜。誰都不曾想到,將互聯網與貨幣基金打通能夠釋放出如此巨大的制度紅利。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一季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在短短三個季度中,余額寶的總規模已達到5413億元,用戶數增長至8100萬,推動天弘基金從行業的中下游躍居全國第一,成立日至3月底為客戶累計實現收益75億元,其中2014年一季度更為用戶盈利57億元。
在余額寶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其美國同類產品的浮沉往事也受到各方關注。1999年年底,美國第三方支付工具PAYPAL極具開創性地創建了貨幣市場基金,將在線支付和金融業務結合起來,也曾一度受到客戶的歡迎。但遺憾的是,金融危機后,由于美聯儲采取超低息貨幣政策,連帶著貨幣基金收益率貼近于0,PAYPAL基金不得不在2011年7月底宣告關閉。PAYPAL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基于市場條件,保留該基金將難以給客戶帶來金融優惠。
PAYPAL基金的關閉使得美國的互聯網金融不再有貨幣基金的身影。至今當我們談論起硅谷精英們所打造的金融模式,更多是以Lending Club為代表的P2P貸,以及以Kickstarter為代表的眾籌。與之相比,國內的P2P貸正進入行業性的洗牌階段,眾籌則還處于起步期,更像媒體而非金融工具。有意思的是,除中美兩國外,互聯網金融在其他國家并未掀起如此熱潮—中美兩國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上的差異,以及其他國家在同一領域的平寂,其中的差別引人深思。
一種有裨益的觀點是,中國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得到快速的發展,其原因不僅是阿里巴巴們所稱的“產品體驗好”與“易用性”,更重要的是在利率非市場化的環境下,余額寶們扮演了制度套利的工具,讓用戶們能夠以活期存款享受到高于定期的市場利率。余額寶降低了普通用戶參與貨幣市場的門檻,幫助民營企業(阿里巴巴等)從事類銀行業務,為貨幣市場基金提供了一個使用頻率更高、更便捷的入口,這才是阿里巴巴抓住的真正“痛點”。在此過程中,余額寶一方面突破了利率管制,另一方面也趁商業銀行面對“破壞式創新”時的猶豫不決,打了后者一個措手不及。事實上,在余額寶上線之前,部分商業銀行高管已經對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模式產生了警覺,并著力推動銀行向互聯網轉型。不過,礙于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以及商業銀行自身較為龐大的體量,在缺少外部刺激時,基本不可能徹底轉過彎來,利用貨幣基金主動分流存款。但在被余額寶“將了一軍”后,商業銀行向互聯網轉型的速度加快,并基于自身優勢推出各式更加“接地氣”的金融創新,逐步擺脫被動挨打的狀態。
如果我們將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視為一種制度套利,那么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互聯網金融將怎樣發展?這一時間可能用不了多長,按照央行[微博]行長周小川給出的時間表,近一兩年就會放開存款利率管制。答案很簡單,互聯網金融將常態化,不論是互聯網企業做金融,還是金融機構轉型互聯網,兩個方向上的創新將逐漸趨同,成為未來金融行業的新常態。事實上,這樣的演進在金融史中十分常見,比如ATM機的普及,以及計算機在金融行業的廣泛使用,最終都被常態化固定下來。互聯網沒有理由不如此。
在互聯網金融常態化的過程中,監管的完善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美國市場上P2P貸及眾籌的繁榮,與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和監管規則有關。同樣的,以余額寶為首的互聯網貨幣基金在國內大行其道,而P2P貸卻陷入行業洗牌,也與貨幣基金本身已經是成熟產品,有成型的監管規則,而對P2P貸的監管還沒上道不無關系。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能夠走到哪一步,金融創新是否活躍,能否在貨幣基金之外開創出更加廣闊的天地(如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交易所),決定性的變量并非市場機構有多大膽,思路有多超前,而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發育,以及監管的成熟程度。歸根結底,當除去過于耀眼的光環,互聯網金融也是社會信用的表達,脫離不了信用的根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史也是社會信用培育的歷史,金融制度由存在可觀套利空間,逐步走向成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