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鄭鵬遠/北京報道
截至12月26日,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以81.34%收益率名列第一,問鼎冠軍懸念不大。
這只基金從年初6000多萬的規模上升至近6.9億,然而市場看到的是,這份瑰麗的成績單依然難免“自買自抬”的嫌疑。事實上,在今年整個中郵基金操作中,交叉持股現象非常明顯。
交叉護盤
年初以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一直在增持旋極信息、漢鼎股份以及國瓷新材。
目前,市場上可見的仍是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三季度末的持倉,其中擁有0.782億旋極信息,0.689億三聚環保、0.674億爾康制藥,0.664億丹邦科技,0.645億漢鼎股份,0.537億蘇大維格,0.48億華宇軟件,0.33億環旭電子,0.263億欣旺達和0.251億國瓷材料。以上10只重倉股占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凈值78.18%。
旋極信息是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持有時間最長的公司,然而在操作過程中也曾出現中郵兄弟基金不斷進入為該股護盤的情況。
一季度該基金持有旋極信息14.63萬股,二季度增倉至83.65萬股。同時,二季度,中郵核心優勢突擊增持入股至233.38萬股,中郵核心精選持有40.56萬股,中郵核心主題持有40.25萬股,中郵核心成長持有3.06萬股。僅中郵中小盤未在二季度持有該股。
三季度末,229萬股旋極信息占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凈值比例高達11.5%,再加上中郵核心優勢持有的318.12萬股,中郵基金兩只基金合計持股比例已達到旋極信息4.88%,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及第一大流通股東。而在二季度,中郵多只基金突擊入股同時,旋極信息則在4月25日股東大會通過了10股派8元的分紅方案,又在9月18日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繼而停牌。距離一季度末股價漲幅已超過107%。
事實上,在今年整個中郵基金操作中,交叉持股現象非常明顯。一季度,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持有15.9萬股漢鼎股份、10.82萬股蘇大維格以及13.72萬股海思科。而同門規模超過70億的核心優選則分別持有204.41萬股、205.8萬股和300萬股。
在二季度,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業績已經名列第三。而中郵核心優選繼續有四只重倉股與中郵戰略新興產業重合,分別是漢鼎股份、旋極信息、蘇大維格和銀邦股份。
此外,中郵規模最大基金核心成長也在二季度突擊重倉銀邦股份,該公司同時也是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二季度重倉股,二季末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業績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名列第三,中郵核心成長則排到了274位,但就規模而言,130.17億的中郵核心成長是當時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的43倍。
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如何高度重合的持倉卻依然讓中郵業績大幅分化。截至12月26日,重倉股高度重合的中郵核心優選業績為11.12%,中郵核心優勢及中郵中小盤靈活配置分別增長26.43%和18.22%,而中郵核心成長僅為2.36%,同門業績首尾相差近80%。
北京一位保險資管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中郵的重倉股丹邦科技在市場上非常神秘,公司研究員則五赴丹邦科技調研,并希望能夠與高管獲得更深入的溝通都被婉拒,感覺其油鹽不浸。“最后我們獲利10%就被洗出來了,因為實在了解不到公司更多的信息。”該人士表示。
新一哥任澤松
前投資總監彭旭離開后,帶走還有中郵激進的操作風格,中郵基金進入鄧立新時代,兩年過去,市場漸漸了解這位新投資總監的操作手法。多位業內人士形容中郵新的交易風格多用詭異一詞,但是同時也表示能感覺中郵整體投資體系正規了許多。
鄧立新歷任中郵創業基金[微博]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交易部總經理、投資研究部投資部負責人。
談到這位新的投資總監具體指導思路,一位接近中郵投研部門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每次鄧立新給研究員講股票時,總是最先花大量精力分析股票的K線圖,而非公司的行業及財務信息等基本面情況。
然而圈內剛剛或多或少了解這位投資總監時,任澤松這匹黑馬再次讓業內震驚。
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成立于2012年6月12日,首募規模5.76億份,有效認購總戶數7971戶,首任基金經理厲建超。根據契約,該基金通過主題投資策略重點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個股。
2012年12月21日,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在成立半年后即變更了基金經理。而一位接近中郵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任澤松加盟中郵很快得到了鄧立新賞識,被委以重任。
第二季度,該基金的規模開始止跌回升,2013年6月底的規模已達1.73億份,基金資產凈值2.4億元,持有人戶數8112戶。第三季度末,該基金規模已近3.6億份,資產凈值6.8億元。
然而任澤松的一枝獨秀卻很難挽回中郵糟糕的形象,依賴郵儲網點而廣泛吸取二三線地區的中郵核心成長在今年結構性牛市中依然僅僅取得2.36%的收益。
2008年至今,中郵核心成長基金虧損過半,給上述250多萬戶持有人造成了巨額損失,6年半來則累計向該基金的持有人收取了逾20億元的管理費。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來這只中郵巨無霸規模減少不到1%,多數投資者依然深陷其中,別無選擇。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