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淑慧
今年年中以來,在“余額寶”效應的帶動下,基金行業推廣貨幣市場基金的熱情高漲。只是,在這場狂飆突進中,基金行業是否也需要保持一份清醒,在加碼貨幣基金創新的同時,試著追問一句:什么才是資產管理行業賴以安身立命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在反思,貨幣基金終究只是現金管理工具,體現一家資產管理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還是股票、債券等領域的主動管理能力。
近期,關于貨幣基金的新聞熱度不減:天弘基金11月14日宣布“余額寶”當天規模超過1000億元大關,開戶數超過2900萬戶;國投瑞銀基金[微博]在公司內部執行以貨幣基金份額代替現金發放工資;騰訊介入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形態已經搭建完成,已經初步擬定與華夏基金[微博]、易方達、廣發和匯添富四家基金公司進行合作,合作模式類似“余額寶”,并擬在12月初正式上線。事實上,自今年6月“余額寶”推出以來,行業里圍繞貨幣基金的各項創新就一直沒有停息的跡象,貨幣基金業務成為了諸多基金公司當下的工作重心。
不可否認,無論是“T+0”快速贖回提升流動性,增添還款、支付等功能增加便利性,還是“嫁接”互聯網以覆蓋更多的用戶,發軔于2012年的這輪貨幣基金創新熱潮,給投資者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價值,值得鼓勵。但是當大家都蜂擁而上,把大量精力、資源投入到貨幣基金市場擴張時,是時候作出一些冷思考了。
相對于管理債券、股票等基金而言,管理貨幣基金可謂是個“較為瑣碎的辛苦活兒”,雖然也考驗基金經理對于宏觀經濟、債券市場、資金松緊的判斷力,但從實際結果來看,不同貨幣基金之間的收益率水平差距不大。并且,貨幣基金提供的是現金管理服務,收益率之外申贖的快捷便利程度也同樣十分重要。因此,成熟的投資者一般不會將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管理能力與其旗下貨幣基金的業績水平相掛鉤。當評判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水平時,投資者更多考慮會考察其在股票、債券乃至衍生品等市場上的投資能力,考察其旗下主動管理類基金的業績水平。主動投資管理能力被行業普遍視為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忽略了對投研實力的構建和夯實,而把大量精神花在對于貨幣基金業務擴張的過度追求上,恐怕有舍本逐末之嫌疑。
即便從現實的角度考慮,由于A股市場近年來缺乏行情嚴重挫傷了投資者對偏股型基金的投資熱情,導致偏股型基金規模增長乏力,近期債市又劇烈調整,使得一些基金公司被迫轉而依靠貨幣基金拓展業務,但事實上由于貨幣基金收取的管理費比例較低,發展貨幣基金對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和利潤增長的裨益也不大。
在對于“互聯網金融”熱潮的討論中,不少基金公司業內人士也表達了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把控客戶資源、銷售渠道的擔憂。如果只是比拼貨幣基金等簡單產品,在這場博弈中,傳統的金融企業的確難敵擅長抓取客戶眼球且交易快捷便利的互聯網企業。但真正能體現基金公司優勢的還是在高附加值產品,基金行業在投研人才、投資流程、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領域積累多年,其構筑的門檻絕非互聯網平臺一天可以趕超。
事實上,在海外市場,互聯網平臺大多只能經營部分較為簡單的金融產品,難以從事復雜的金融業務。這些平臺以網絡操作的便捷性和更高的收益、更優惠的費率等吸引客戶,而不是以專業的金融服務、技能為核心競爭力,從而導致客戶黏性不足,機構盈利能力單薄。
未來基金行業是差異化競爭的時代,每家公司對發展路徑都需要作出戰略性思考。中國公司一般喜歡追求“大而全”,但如果被潮流裹挾,戰略模糊不清,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這樣的公司長期下來可能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前途。一些基金公司的確具有大力擴展貨幣基金規模的資源稟賦,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在這一領域占個地盤,在市場喧囂中“不湊熱鬧”的心態猶為珍貴。
值得欣慰的是,業內也有一些公司對于自身發展定位始終較為明確。有公司在近兩年來的被動產品、固定收益擴張潮中,一直很明確公司發展仍將以主動投資業務尤其是權益類主動投資業務為重點。短期來看,受制于種種因素業績較難帶來資產管理規模的迅速提升,但是長期來看,中國市場對于主動管理類基金的需求仍然很強勁,堅持總會有開花結果的時候。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