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常仙鶴
基金三季報披露收官,從今年三季度的平均收益來看,一直被邊緣化的量化基金終于取得了好于定性投資的業績,同時,一些增強型指數基金由于采取了量化增強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錯的增強收益,一改往年“增強跑不贏指數”的局面。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今年市場風格的轉換很難預測,但一直被邊緣化的國內量化投資正在有所改善。不過,當前量化投資領域兩極分化仍然嚴重,績優基金與績差基金相差懸殊。
絕對收益實現突破
市場上最早使用量化工具的基金產品為2004年成立的易方達上證50,接著,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成立,量化基金作為舶來品開始正式出現在國人的視線中。從2009年開始,各大公募基金紛紛涉足“量化”領域。據Wind統計,截至今年10月25日,市場上的量化基金產品不足60只。
從業績上來看,直到2012年底,量化基金整體上仍未能超越同期滬深300指數增幅。從歷史表現來看,依靠模型選股的量化基金并未體現出顯著的超額收益優勢。不過,今年以來,量化基金產品業績顯著改善。截至2013年10月24日,年內漲幅超過20%的量化基金產品多達6只,華商動態阿爾法、國泰金鼎價值精選年內漲幅更是分別達到52.28%和32.68%。從近三月數據來看,量化產品的平均凈值漲幅為11.79%,跑贏同期股票型基金9.94%的平均收益。
除了主動投資的量化產品,指數型增強型基金也屬于量化基金產品的一種,其指數基金的增強部分就是使用了量化模型選股。今年前三季度,增強型指數基金也取得了不錯的增強收益,一改往年“增強跑不贏指數”的局面。從目前增強型基金最集中的滬深300指數來觀察可比效果:據wind數據統計,9只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增強收益平均值為0.7%,其中易方達滬深300量化增強的增強收益就高達3.35%,引領同類基金突圍。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量化基金的股票倉位較高,在反彈行情中往往能取得階段性優勢,但在震蕩市中由于缺乏擇時機制也容易出現大漲大跌的情形。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部分量化基金在“擇時”方面已經可以做到靈活處理,“舶來品”也開始入鄉隨俗了。
業績分化依然嚴重
即便擺脫了“集體沉沒”的噩夢,量化基金仍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主動管理型量化基金業績表現最好的基金和最差的基金相差近14倍,而在增強型指數基金中增強部分的收益首尾相差近3倍。
對于量化基金量化效果相差如此明顯的原因,業內人士指出,量化增強策略表面上看大同小異,總結起來不外乎量化選股、行業配置、倉位配置三個方向,其中運用最多的是多因子選股。但是差別就在細節之中,比如同樣是多因子模型,內里乾坤大有學問,選擇不同因子、不同模型,最后出來的效果千差萬別。
易方達滬深300量化基金基金經理羅山表示,今年市場上不少量化模型偏價值,而今年市場風格不巧偏成長,這種風格上的錯配可能導致了量化增強類基金業績分化較大。“市場風格的轉換很難預測,這就要求量化投資團隊在構建、測試量化模型時,嚴格控制風格上的偏離,力求使模型在不同市場環境下都能有比較穩定的超額收益。”羅山介紹,無論市場是牛市還是熊市,也無論市場風格是成長還是價值,或者大盤還是中小盤,模型都能大概率地戰勝基準指數,這才是好的模型。
他認為,要實現業績的領先和穩定,有兩個方面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一是對模型中使用的因子和股價變化關系的邏輯有深入準確的理解,掌握不同因子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對股價的不同影響。雖然單個因子在不同市場環境表現會有好壞不同,但通過精選在不同市場環境中能互相取長補短的因子構成多因子模型,模型整體的表現將比單個因子平穩得多;二是構建模型的數學基礎要非常嚴謹,數學模型要真實反映策略的本意和要求,準確度量和控制各種風險,只在有把握的方面對指數進行偏離。否則真實的投資組合很可能隱含某些并不想承擔的風險,產品的表現就會不達預期。
羅山進一步解釋,在市場出現風格偏離時,如果某個激進模型的偏離恰好也在同一種風格上,其表現在短期內一般會優于易方達的模型。但一旦市場風格發生轉換,激進模型將迅速失去其優勢。因此,在研究和投資過程中,量化基金不應只關注短期業績排名,而是要追求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才能成為長跑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