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吞天弘 阿里金融帝國之“新縱橫”
□本報記者 高改芳 曹乘瑜
阿里巴巴[微博]擬以11.8億元認購天弘基金51%的股權,進軍基金業的消息震驚了整個金融界。
阿里巴巴強勢入主天弘基金,這意味著其在基金業務上不再僅扮演渠道角色,馬云[微博]的平臺+金融+數據戰略再進一步;而且,“攻陷”傳統金融的核心地帶之一,無疑會成為互聯網金融創新革命的示范標志,也會成為互聯網巨頭“反噬”金融行業的里程碑。至此,阿里的金融業務已經涵蓋基金、支付、小貸、擔保以及保險業務,阿里互聯網金融帝國雛形漸顯。
快錢CEO關國光[微博]認為,金融服務的本質就是中介、風險定價和資金杠桿。掌握了大量數據信息的機構是最可怕的,將對消費者或企業產生根本性改變。無論是互聯網的金融,還是金融的互聯網,或是金融性服務,金融服務的本質沒有改變。誰能夠在這幾個領域當中把握趨勢的話,就能夠有長期,顛覆性的服務產生。
“掌握了大數據的阿里巴巴,對其想進入的任何行業而言,都是勢不可擋。”資深金融人士稱。按照此前的“路徑”,接下來,阿里巴巴此類互聯網巨頭“反噬”的將是銀行,還是證券公司、期貨公司?
“阿里基金”橫空出世 “抱大腿”或引連鎖效應
“11.8億就可控股一家基金公司,比銀行便宜多了。”業內人士評論道。甚至有網友評論,今后基金公司將分為三類,阿里基金公司,銀行系基金公司和其他基金公司。
阿里入主天弘基金,成為互聯網巨頭“反噬”金融行業的里程碑。天弘抱上阿里這條“大腿”,也引發了聯想,業內人士由此產生兩個揣測:一是基金牌照價值驟然提升,變現的空間巨大,基金公司的股東也會“努力敦促抱大腿”。
目前基金銷售困難,中小型基金公司大多開門三年難盈利。以天弘基金為例,據媒體報道,其自2004年11月8日成立之后,規模一直停滯不前,連年虧損,并沒為股東貢獻多少利潤;但今年僅余額寶的成功,就使其扭虧為盈,可為內蒙君正帶來千萬元利潤。一位分析人士認為,與互聯網合作既可以為股東帶來內生性的凈利潤增長,也可以提升股份變現價值,尤其是對于一些已上市的小型股東更有動力。
二是產業金融的互聯網時代到來。“阿里本身是一個互聯網實業企業,它大肆擴張金融版圖,就是為了利用這些金融牌照,為他的實業客戶提供金融解決方案,增加客戶黏度,深度挖掘客戶價值。”一位分析人士說,“在這種刺激下,更多為實業服務的互聯網公司會采取這種方式,”
“在基金領域,這種事情,只有基金公司主動去抱互聯網公司的大腿,基金公司沒有什么話語權。”北京某基金公司電商總監說,基金公司需要的是互聯網“大入口”,以獲取用戶資源,因此只有寥寥幾家互聯網巨頭有望成為基金公司的目標,相比之下,按照目前80余家基金公司的數量看,基金公司牌照并不是稀缺資源。
有業內人士認為,也只有大型互聯網公司才有實力認購基金公司股權。“此前宏利從荷銀手中購買泰達荷銀49%的股權,花了1.56億美元,阿里控股天弘,也花了11.8億元。”
可以預見,“連環抱大腿”現象或將開始出現。僅就基金行業而言,無論對基金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金融競爭激烈的今天,此舉都意味著快速地站穩腳跟,如果自己去申請金融牌照培育公司,則出擊速度要慢得多。業內人士推測,百度[微博]、騰訊、東方財富、大智慧、金融界、京東、蘇寧、360等已經與基金公司展開合作的互聯網巨頭都有此打算。
不過,在上述幾個巨頭中,騰訊被認為最不急著出手,“騰訊有充沛的用戶資源,他們后來居上也能玩死對手。”上述電商總監表示。
“羽翼”日漸豐滿 阿里拓展“金融帝國夢”
阿里的胃口遠不止11.8億元就已控股的基金公司。隨著入主天弘基金和虛擬支付即將上線,阿里的金融業務已經涵蓋基金、支付、小貸、擔保以及保險業務等,阿里虛擬金融帝國雛形漸顯。可以預見,傳統金融行業和互聯網企業的相互滲透將成為趨勢,券商、信托、金融租賃、銀行都可能成為互聯網巨頭公司的收購目標。按照此前的“路徑”,阿里接下來的目標是銀行,還是證券公司、期貨公司?
其實,阿里早已開始了在金融體系主導地位——銀行業的耕耘。
沒有一開始與銀行的合作,就沒有阿里巴巴后來的發展壯大。盡管馬云從一開始和銀行合作時就表示,阿里巴巴不會成為銀行。
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阿里壯大之后,有了自己的金融事業部。金融事業部的很多業務就是傳統的銀行業務。
阿里金融事業部總裁胡曉明曾明確表示,阿里金融在某些應用領域已經實現對銀行“質的超越”。“金融當中最核心的就是風險管理能力。我們今天已經有這個能力去管控風險。”胡曉明說。
胡曉明給出的數據是,2012年過年的7天假期里,阿里巴巴就對在其平臺上開展業務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近20萬筆。而2012年全年,在阿里巴巴平臺上貸款小微企業,其實際貸款成本是6.7%。遠低于銀行。“外界報道在阿里巴巴貸款的利率是18%,那是年化的。我們的客戶一年當中實際貸款的天數平均為127天,實際成本只有6.07%。”胡曉明解釋。
但胡曉明仍然明確表示,阿里巴巴不會辦銀行,也不會成為銀行。阿里巴巴更喜歡搭建一個平臺,讓更多的金融機構接入這個平臺。
而事實是,今年6月份,支付寶[微博]悄然上線“余額寶”類存款業務。通過“余額寶”,用戶存留在支付寶的資金不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很多人認為這是在挖銀行的“墻腳”。根據其官網介紹,2012年,10萬元活期儲蓄利息350元,如通過余額寶收益能超過4000元,收益超過8倍。
對于余額寶的推出,網友們都大膽預測“金融界要地震了”。對“余額寶”前途,網友的評論莫衷一是。但不論怎樣,余額寶的規模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就達數百億元卻是事實。
眾所周知,存款一直是國內銀行的“立行之本”。中國平安[微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更是在一次平安的內部講話中直言,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現代科技企業。現代科技企業進軍銀行業的腳步在不斷加快,如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國內科技公司。他們擁有進攻型的企業文化、反應敏捷的組織體系、先進的網上金融技術,以及粘連度極高的龐大用戶群。上述科技企業一旦得以突破政策限制,他們將快速搶占市場,對傳統金融業形成勢不可擋和毀滅性的沖擊。科技的發展帶來的變化是顛覆性的、革命性的,對銀行維持了200多年的舊模式,對整個金融業,對幾乎所有市場,所有消費者,科技的沖擊,都是勢不可擋的。
深度介入 互聯網加速“反噬”金融
互聯網企業將深度介入金融領域,生意寶、上海鋼聯等被認為將成為下一個“阿里”。
據了解,生意寶是國內最大垂直專業網站開發運營商,而上海鋼聯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大宗商品電商平臺,其手上都有大量的產業客戶。如果他們有金融牌照,則能為客戶提供融資等更多金融服務。
以生意寶為例,從2012年開始,生意寶就新成立了“億元級”的新公司,這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建設“B2B互聯網支付平臺”項目,經營非金融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為B2B電子商務平臺提供支付結算服務,也是目前國內首個由上市公司打造的B2B大額支付系統項目。另外,即將投入運行的浙江網盛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將為B2B交易的會員提供交易、融資等金融服務。
“他們了解產業,能夠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有了金融牌照,他們能把客戶吃透,相當于從傳統金融業的利差中分一杯羹。”上述分析人士說,“如果他們有基金牌照,就可以為客戶理財。”
下一步,互聯網“反噬”的金融領域將會是券商、銀行……這些同心化的多元發展。
浦發銀行中小企業部負責人認為,掌握了客戶背后的大量數據是阿里巴巴所向披靡的根本原因。盡管銀行也掌握客戶數據,但銀行內部或者部門分割,或者防火墻隔離,這些數據并未被有效利用。
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CEO更是直言,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所有的產品都是標準化的,不會為了某個公司幾萬元的業務需求專門開發一款產品。金融機構也不會跟蹤一個企業的資金流和貨物流。所以,互聯網金融有其崛起的必然性——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且掌握了客戶數據后,定制產品的成本相當低廉,風險可控。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也認為,互聯網金融三大優勢正沖擊銀行業,包括大幅降低銀行業交易成本、客戶服務口徑擴大、增強金融業風向控制能力。
快錢CEO關國光表示,商業銀行利用互聯網推動業務,這是商業銀行推動業務發展利用新技術來開展的正常業務,不應屬于大家平時所說的互聯網金融。而是把金融系統外的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或者類金融服務,叫做互聯網金融。“金融服務的本質就是三個:中介、風險定價和資金杠桿。我覺得互聯網金融最核心的是控制信息。因為信息多了之后,你能把中介跟風險這兩件事干好。杠桿其實跟風險有關系。”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