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晉信基金[微博]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棟
在過去的1年里,又有約10家新基金公司成立,行業基金公司總數達到80家,競爭愈加激烈。而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1季度里,在新基金大量發行以及基金整體取得正收益的情況下,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依然縮水700億元。經歷過2006年、2007年的高歌猛進之后,基金行業似乎裹足不前,進入了“瓶頸”期。
對比成熟市場的歷史,我們說中國基金行業過去的發展速度其實是太快了。在美國共同基金發展的初期,基金的數量和資產管理規模的增長非常緩慢,用了40年時間才使共同基金的數量達到800只,資產管理規模達到480億美元,同樣的路,我們只用了8年時間。中國有句老話叫作“欲速則不達”,發展速度太快了,肯定會存在一些隱患。這是為什么我們的領導人提出的“中國夢”,更看重發展的質量和內涵,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政府寧可容忍GDP的增速降低,也要實現經濟的轉型。因此,目前國內基金行業規模在超常規發展后陷入低迷是正常的,符合行業發展初期的增長路徑,長遠來看也更有利于整個行業實現“中國夢”。
作為泛財富管理行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基金行業的“中國夢”就是通過持續優秀的投資管理能力,幫助投資者擁有更多財產性收入,實現“投有所值”、“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不過,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個參與主體單一、業務結構簡單、投資品種狹隘的基金行業是承載不起這個“中國夢”的。我們這個行業,離實現“中國夢”還有怎樣的路要走?我總結下來,就是三個“多元化”。
第一,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一個市場上,玩家多了,游戲規則才會公平。目前,國內基金的市場結構非常接近美國市場上前五大公司占35%、前十大公司占48%的市場結構,并保持了一定的穩定性,但是,這一現象的背后,是國內基金市場的進入壁壘和某些業務領域的門檻限制。隨著新的《證券投資基金法》開始實施,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三類機構將可以直接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政策上的松綁必將強化行業內的競爭,打破原先的平衡。這方面也有史可鑒,在美國共同基金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機構逐步地進入公募基金領域,20世紀60年代末,保險公司成為第一個搶占公募基金份額的“外來人”;20世紀70年代末,證券公司開始發起設立公募基金;20世紀80年代,銀行也進入這個市場分一杯羹。二十年里,這個幾乎全由獨立基金顧問公司組成的行業演變為一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銀行、實業公司和外國企業都參與其中的行業。
我們其實并不懼怕來自其他機構的競爭。基金業比拼的是投資管理能力,獨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由于專注在投資上,一定有自身的優勢。即便在美國,幾經變遷之后,2011年末,美國75%的基金由獨立基金顧問公司發起,這些公司管理著超過60%的資產。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和非美國機構發起的基金占據的比重不大,僅分別占7%、5%和3%的比重。外部機構的加入一開始確實會導致基金公司利潤率的下降,但良性的競爭只會激發整個行業的活力,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壯大。
參與主體的多元化還應體現在這個行業產業鏈的上、下游。上游來看,各類基金公司的業務供應商競爭還不夠充分,比如托管、IT系統,或者市場還未培育起來,比如運營外包服務,只有當可供選擇的供應商足夠多了,競爭將會帶來成本的下降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下游來看,基金代銷渠道的集中度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五大行的代銷占比約為90%。這樣的局面不僅導致代銷渠道尾隨傭金費率持續提高,壓縮基金公司利潤空間;更重要的是,代銷渠道為賺取手續費傾向于誘導投資者“贖老買新”,導致投資者的買賣行為并不一定帶來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國內基金份額持有人賬戶總數超過2.2億,約40%的城鎮居民家庭參與基金投資,可是,有多少投資者真正清楚他們買的是什么?很多投資者對基金的失望,其實來自于對基金產品的不恰當的期望,所以專業的基金投資咨詢對于投資者做出正確的買賣決策十分必要。而成熟市場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當銷售渠道多樣化、銷售渠道通過比拼服務和費用來爭取客戶的時候,投資者才能得到最廣泛的、專業的投資咨詢服務。在美國,提供收費投資咨詢服務的第三方中介機構占到三分之一。而我們的第三方銷售機構才剛剛起步,我們期待“鯰魚效應”最終帶來基金銷售隊伍專業水準的整體提升。
第二,業務結構的多元化。
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為了降低業務風險,適應客戶需求,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必然逐步地從單一走向多元。證監會也已明確提出了“推動基金行業向財富管理行業轉型,努力把基金管理公司建設成為專業精良、治理完善、誠信合規、運作穩健的現代財富管理機構”的工作目標,F代財富管理轉型要求基金公司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規劃和解決方案,因此要求基金公司開展多元化的業務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理財需求。向現代財富管理轉型預示著基金公司的業務范圍將不僅僅是公募基金、專戶理財、社保、企業年金等業務,還將包括貼現業務、房地產信托、對沖基金、另類資產投資等。
目前,無論是資產管理規模、還是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度,公募基金業務仍是基金管理公司業務的“大頭”。但我們也看到,非公募業務的增長速度在加快,截至2013年4月底,8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資產中,公募基金規模28286.64億元,比去年年末微跌1%,而非公開募集資產規模9059.66億元,比去年年末增長了20%。此消彼漲的態勢,顯現出基金管理公司非公募業務的巨大潛力。
未來,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將呈現公募基金業務、專戶理財業務和境外投資管理業務“三輪驅動”的格局。公募基金管理業務仍將是基金公司業務的“立身之本”,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公募基金因其透明度高、門檻低、流動性強的特點,始終會是最適合老百姓的投資品種之一。專戶理財業務是基金管理公司業務從零售市場向機構市場的拓展,專戶產品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更靈活的投資策略,對機構客戶更有吸引力;境外投資管理業務則是基金管理公司業務從境內市場向境外市場的拓展。
在轉型的過程中,基金公司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差異化競爭才是取勝之道。比如匯豐晉信,我們在未來的幾年內,將發揮自身的股東優勢,大力發展國際業務,包括境外機構的A股投顧業務以及境外投資管理業務,培育管理國際資產和服務國際客戶的能力,滿足境內客戶走出去和境外客戶走進來的跨境需求。
值得提出的是,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必然要求基金公司構建多元化的投研體系,以及相應地吸納各個領域的研究人才。
第三,投資品種和投資理念的多元化。
過去幾年,信托、銀行理財產品高速增長,目前規模都是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的2倍多,這主要得益于它們投資范圍上的“先天優勢”。信托公司享有“全牌照”,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市場三大市場,靈活運用債權、股權、物權三大投資手段,在產品設計上給了信托公司較大的選擇權。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則包括股票市場、商品市場、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和它們相比,基金公司投資范圍狹窄,導致基金產品高度雷同,而且過度依賴基礎市場,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飯”,牛市基金產品“一榮俱榮”,熊市“一損俱損”,無法滿足投資人在更大范圍內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要求。隨著新《基金法》的實施和各項法規的落實,基金公司的投資工具將向兩極——更底層和更高級的方向延伸,這也是當前全球財富管理行業的重要趨勢。投資更底層的資產,指的是基礎產品,包括商品、貴金屬、房地產、自然資源等,以尋求在更廣闊的層面上分散投資風險;投資更高級的資產,指的是比傳統的股票、債券更復雜的金融衍生品。在投資理念上,既要有傳統的以戰勝業績基準、追求相對收益為目標的投資理念和方法,滿足機構投資者和有能力做資產配置的個人投資者;也要有以追求絕對回報為目標的投資方法,以此來提高規避系統性風險的能力,滿足普通個人投資者的需要。
多元發展,百舸爭流;鹦袠I已經邁出了向財富管理轉型的第一步,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向投資人持續地提供優秀的業績和良好的服務,基金行業離“中國夢”就會漸行漸近。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