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美國三大股指齊創新高,其中道指歷史性沖上15000點。遺憾的是,很多QDII基金卻并未跟隨道指走出金融海嘯的谷底。這里面的原因既有錯誤的擇時——在歷史性底部減倉,也有“出海不離家”——資產配置過于倚重香港市場和中資概念股,對美國及其他市場配置較少。凡此種種,都造成了當前QDII基金的尷尬處境。
金融海嘯之后,美國出臺了一系列的刺激經濟政策,股市自2009年開始走強。道指從2009年3月9日砸出6547點底部,到上周五沖至15000點高位,上演了長達4年的大牛市,指數實現翻倍。與之對照,部分QDII基金顯然掉隊了。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共有81只QDII基金,其中成立時間超過5年的有5只,不過近五年凈值增長率無一為正,個別產品甚至虧損超過20%。成立3年以上的有12只,整體業績稍好,但近三年實現正收益者也僅為3只。
QDII基金未能與美股牛市比翼齊飛,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QDII基金雖然強調全球配置,但實際上側重點卻是香港市場和中資概念股,這是典型的“出海不離家”。QDII基金的尷尬處境讓人們充分認識到QDII基金資產配置的不足。這種不足不僅表現在業績與美股相脫離,更重要的是不能實現QDII基金為投資者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分散單一市場風險的設計初衷。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部分QDII基金雖然配置了美國資產,但在歷史性底部長時間保持低倉位,以至于在美股大幅反彈時股票倉位不夠。這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即基金經理的選時是否有效。
在最近出臺的《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股票型基金的最低倉位將從原來的60%提到80%,這項限制如果實施,將明顯減少基金經理的選時空間,促使基金經理有意識地提高選股能力。多項數據顯示,基金經理的選時很多時候是無效的。QDII基金業績與美股脫離,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設想當初的QDII基金如果有80%的最低倉位,也許這次凈值增長能更快地跟上美股的步伐。
正是首次的出海不利,較大地削減了中國投資者投資QDII的信心。而在美股創新高的同時,中國基金業需要更多的思考如何較快地提升凈值、增強中國基民投資QDII基金的信心。顯然,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