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證監會發布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征求意見稿,做出了一系列改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新修訂的征求意見稿將股票型基金股票倉位下限從60%提高至80%。這一變動在投資者中引起了較大爭議,但基金業分析人士普遍對此舉表示支持。根據wind數據測算,這些基金的補倉可能會帶來最多142億元的資金入市,而投資方向上的分歧也很嚴重。
新規顯現四大變動
上周末,證監會網站公布《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做出了一系列變動。
其中,比較主要的改動有這樣幾項:
一、提高了對股票型基金倉位下限的要求:股票型基金的最低股票投資倉位為80%。
目前我國股票型基金契約規定的股票倉位大多為60%到95%,修訂稿中第三十條提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于股票的,為股票基金。這意味著未來股票型基金的最低股票投資倉位為80%。
二、明確規定了基金投資的杠桿上限,基金的總資產不得超過基金凈資產的140%。進一步加強分散投資,10%的分散化要求從股票擴大到債券等其他證券品種。
三、FOF產品(投資基金的基金)成為公募基金新成員。新《基金法》第七十四條放寬了對基金投資其他基金的限制,允許基金根據證監會的規定買賣其他基金份額,拓寬了基金的投資范圍,業界可以開發以封閉式基金或其他開放式基金為投資對象的產品。
四、加強了對小規模基金的監管,鼓勵小基金“關停并轉”。修訂稿第四十九條要求,連續六十個工作日持有人不滿兩百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就基金是否繼續存續進行表決。
股基倉位提升對基民好嗎?
在這一系列變動中,股基倉位下限提升成為了人們最關注的焦點。股基倉位下限提升對基金投資者來說是好事嗎?在這個問題上,各界人士的觀點之間出現了明顯分歧。
“這是要逼死基金嗎?股市看空不能減倉,那就不要開放股指期貨啊!還不能放大杠桿,你讓債基怎么做業績!”有投資者發出了這樣的質疑。還有人說:“2008年大熊市,股基第一名也虧損30%多,就是受制于這個60%的持倉下限。現在不下調,反而要提高,誰還敢買基金?公募更沒法與私募競爭了。”
但不少業內人士為這項新規叫好。
海通證券分析師婁靜認為,調整后反而能使得基金的業績更好。“通過我們對國內200多個基金經理的調研發現,在投資過程中,通過擇時獲取超額收益的基金經理占據少數,大多數基金經理放棄擇時,保持倉位的穩定性,通過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來貢獻超額收益。我們量化分析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也發現,大部分基金經理很難具有較好擇時能力,量化結果中得分較高的基金大部分是從來不進行擇時操作的基金品種。”她認為,股票投資下限的提高將強化國內基金經理的主流投資行為,穩定投資風格,進一步促使基金經理去精選個股,優選行業來實施投資流程。
“重新劃分基金類型的目的是給基金正名,讓專注選股不擅選時的基金經理去管股票型基金;而讓試圖選股同時選時的去管混合型基金。這樣做的好處是至少讓投資者明白所投資基金的風險特性,也不要期望每個基金經理都是全能選手。”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江賽春[微博]這樣說。
“股票型基金,顧名思義,應將其絕大部分資產投資股票,海外通常為90%以上。”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從投資實踐看,股票型基金收益來源應當主要是深入挖掘有價值的股票,頻繁大幅調整倉位容易造成追漲殺跌,既容易導致基金風格漂移,也會加劇市場波動。
新規最多帶來142億元補倉需求
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實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規定》明確表示,在新修訂的基金運作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后,已經成立運作或正在募集的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要會同基金托管人,在新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實施之日起六個月內,將原基金合同修改為符合《運作辦法》規定的基金合同。也就是說,新舊基金均要符合新的規定,那些目前倉位不滿80%的股票型基金需要進行補倉。因此不少人認為,這是監管層的救市行為。那么,這將帶來多少補倉需求呢?我們用幾個不同的算法來分析。
第一個算是根據基金一季報來算。按照披露的基金一季報,342只股票型基金中,241只基金股票倉位高于80%,101只基金的股票倉位低于80%,我們按照101只基金的倉位提升到80%進行估算新增的資金,根據季報披露的資產規模,101只基金均把倉位提高到80%需要新增資金142.71億元,占股票型基金規模的1.95%。
第二個算法是根據Wind資訊提供的倉位估算來具體統計。根據Wind資訊提供的“開放式基金估算股票投資比例”,截至4月26日,共有112只股票基金的股票倉位低于80%,在扣除了QDII基金之后,有99只投資A股的基金倉位低于80%。按照季報披露的資產規模進行估算,99只基金均把倉位提高到80%需要新增資金126.69億元。
而根據證監會相關負責人的表述,目前倉位在80%以下的股票型基金占比13%。這一占比比上述兩種算法中的比例都要低,也就是說,實際帶來的補倉額度可能還要低一些。
無論用哪種算法,這一新政最多帶來142.71億元的補倉需求,并且是在六個月內完成,而5月2日的滬深兩市成交額超過1200億元。
補倉投向上 基金分歧明顯
而在對基金補倉的具體方向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根據我們的測算,華夏優勢增長、博時第三產業成長、長城品牌優選、長城消費增值這四只基金補倉需求在五億元以上。他們不久前剛剛發布的一季報,或能指明他們的投資方向。
“展望二季度,經濟增長由于房價、環保、金融風險等約束將重回疲弱態勢。市場利率追隨經濟下行,流動性偏于中性狀態。構成經濟主體的大周期行業盈利難以改善,股票市場面臨重心下移。受益于經濟轉型和主動創新的企業有望逐步勝出,供給收縮的領域也值得深入研究。 本基金將堅守成長型投資理念。”華夏優勢增長基金這樣說。據測算,他們的潛在補倉需求或達到30億元。
“我們現階段會將資金配置在兩類股票上,一類是依靠自身競爭力,通過市場份額提升、產品結構升級實現盈利增長的優質公司,另一類則是息率較高、估值偏低的大盤藍籌股。對于目前熱度較高的中小盤個股,如果貨幣寬松、經濟疲弱格局維持,仍有繼續上漲可能,但未來無論貨幣緊縮還是周期興起都會刺破中小盤的估值泡沫,基于估值原因,我們對這類股票持謹慎態度。”博時第三產業成長這樣說。
長城品牌優選在一季報中力挺金融股,他們認為金融股受短期負面因素沖擊,出現大幅回調,但其確定的盈利增長,低估值、高股息率等我們買進的理由依然存在,其繼續下跌的空間極為有限,仍值得堅定持有。今年2月初藍籌股的股價相對高點成為全年最高點的概率很小,經過調整,股價仍有再創新高的動力。
長城消費增值并未具體表態他們的看法。但他們把52.66%的資產投到了制造業上面。
綜合這幾家的觀點來看,在是否看好周期股的問題上,華夏優勢與其他幾家分歧明顯。在是否看好成長股的問題上,華夏優勢與博時第三產業的觀點也沒能得到另外兩家的呼應。也就是說,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分析,這筆基金的補倉資金也并沒有很統一的投資方向。
記者 陶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