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江
針對新《基金法》6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對于新政的實施細則也進入征集意見的尾聲。
根據日前證監會網站公布《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發行基金中基金(FOF)予以放開。
在美國市場,這一已經達到萬億美元體量的投資產品,或成為國內公募基金下一輪規模擴張的一個重要抓手。有研究指出,目前國內FOF市場前景可達2000億份以上。
在此之前,國內券商資管和陽光私募等機構均曾涉水這一投資領域,不過發展速度十分緩慢。譬如截至2012年底,國內券商僅發行42只相關產品,管理規模只有不足200億份。
弱市搶灘千億市場
早在2012年12月17日,嘉實基金率先推出“嘉實定制賬戶管理業務”,接受投資者授權,全權代理投資者在其賬戶內進行的以開放式基金為投資標的的投資操作。
據某知情的第三方消息人士透露,這一賬戶推出之后,投資者開戶踴躍,目前開戶數量已經超過2000個。截至日前,上述管理賬戶全部實現了正收益。
根據嘉實基金披露的信息,“定制賬戶”以開放式基金為投資標的。針對每一個賬戶,嘉實基金將結合投資者的風險定位和投資意愿,為投資者選擇適當的投資策略,構建個性化的基金投資組合,并根據市場走勢及時進行組合調整。
這與FOF產品通過發行一款產品投向基金標的相似,并不完全一樣。不過基于此前市場上股票型基金賺錢效應缺失,以及受益波動較大等問題,嘉實“定制賬戶”的試水成功,也反映了目前投資人對于分散投資的市場需求。
從美國共同基金的發展規律來看,市場表現羸弱,FOF產品的發展往往能逆市增長。而目前國內公募行業正經歷一個較長周期的低迷態勢,FOF產品的推出或給這一市場帶來新的規模增量。
根據海通證券的一份研報,投資公司協會統計(ICI)數據顯示,從1990年的20只增長到2011年底的1047只,資產規模從1990年的14.26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底的10479億美元,占美國共同基金資產規模的比例近10%。如果按照10%的規模占比計算,國內FOF的市場前景也達到2000億份以上。
以2011年為例,美國共同基金整體出現1000億美元的現金額流出,相反FOF現金凈流入達到1230億美元,在弱市背景下,市場對于分散風險的需求可以通過投向FOF產品達成。
上述第三方銷售人士指出,從收益率上來看,FOF產品不能和當期最高收益的基金比擬,不過通過基金研究機構的二次篩選,可以大大降低投向單一產品的風險。
與此同時,《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對于股票型基金倉位的最低下限由60%提高至80%,未來單只基金由于倉位要求將無法避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對不易把握整體市場走向的普通投資人,通過FOF投資,將較大程度上緩解系統性投資風險帶來的沖擊。
期待公募盤活
券商資管和陽光私募在此之前已經試水FOF市場,不過從試水的成績來看,并沒有引起過多的市場關注。
2011年3月份,原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市場部總監王翔創立基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并且隨后發行了國內首款FOF陽光私募產品——基玉一號,這只產品由曾任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投資總監和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投資經理的陳晨負責投資管理。
而早在2005年5月25日,招商證券[微博]發行“招商基金寶”之后,FOF開始成為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一個新產品類型。iFinD統計顯示,目前管理FOF體量較大的還有光大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微博]、浙商證券、中原證券等。
但是無論是券商資管也好,還是陽光私募也好,均無法避開FOF雙重收費的問題。
在此之前,銀河證券負責FOF投資的投資經理王躍文曾表示,由于FOF產品均是大額申購,避免了申贖費率對基金資產的影響。
但是同時基金持有人還面臨FOF管理團隊和基金管理團隊雙重管理費成本,如果兩邊均是1.5%,加起來成本達到3%,而在前些年份,每年度均能夠實現3%的絕對回報的FOF產品寥寥,使得投資人收益水平大打折扣。尤其是類似國元黃山3號這一類總體規模不足億元規模的FOF產品,在申贖基金標的時面臨更大的投資成本。
市場期待公募基金的介入,能夠通過費率優勢,徹底盤活這一新的投資品種。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目前美國FOF產品中,約四成左右的內部FOF產品免收管理費,收取管理費的產品收費標準也多在1%以下,投資成本非常低廉。”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通過推出FOF產品,一方面可以增加普通投資者的黏性,另一方面投向本公司產品,可以增加管理規模體量,旗下產品已經收取相應的管理費,因此公募公司旗下FOF產品,通過免收或減收管理費盤活市場份額的沖動更大。
“如果要做,其中內部FOF產品,基金公司完全可以做到不收取管理費用。”上述基金研究人士指出,但是除此之外,基金公司在FOF產品投向問題上,還需要解決基金公司之間互相捧場申購基金產品,可能帶來的利益輸送問題。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同一天表示,目前公司對于是否介入這一投資領域尚無更多的消息,不過整體對此前券商FOF產品的發展思路持質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