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永明/文
俗話說“新年新氣象”,春節后的第一個星期一,證監會就下發了《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明確了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可以開展公募業務,并較起初的征求意見稿而言,門檻大大放松了。
對投資者而言,這是好事,因為投資渠道更多了;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而言,這也是好事,因為業務范圍更廣了;但對一向自認為是財富管理“正規軍”的公募基金而言,這是洗牌的警報。
然而,公募基金仍然一如既往地盲目跟風、搶發產品。中小盤股表現好了,發中小盤基金;醫藥股好了,發醫藥基金;QDII表現好了,發QDII;信用債好了,就發信用債產品。
要說敬業,公募基金可算是足夠敬業,但,沒有靈魂的奔波,最終會是徒勞。利率市場化以及混業經營會改變這種靠小打小鬧便可茍延殘喘的局面,一場公募基金的海嘯正在逼近。
過去的成功都已過去
之前,就像許多人批評的,公募基金公司依靠牌照壟斷的紅利,旱澇保收,現在,牌照壟斷沒了。
過去十五年,公募有一些成功的模式,但在新的環境下,這些過往的成功均無可復制性。要說過去,華夏、嘉實、易方達、南方、博時均有其成功之處,管理資產的規模就是最硬的證據。
以華夏為例,其成功有諸多因素,比如有:出色的領導者范勇宏、王亞偉的明星效應、較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強有力的投研以及營銷團隊,當然還有行業初期的制度紅利、行業紅利等。這些筆者在《重估華夏》、《公募明星宿命:被資本吞噬的范氏樣本》等文章中都有詳細的分析。
但這些助其成功的因素,都會在利率市場化以及混業經營的時代洗禮下,遭到磨損。十年后,現有的前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仍然能留在行業前十的,恐怕一半都不到。
支撐這一預言的重要邏輯是,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時間最長的發展了十五年,但大多數基金公司并沒有想明白:要走什么樣的路,即公司的定位在哪,這包括在公募行業的定位,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定位。對于一個企業而言,這些定位,便是指導企業前行的靈魂。
但很多基金公司并沒有堅定的方向感,只是跟著跑堂。同行發短期理財產品,自己就跟發短期理財產品;同行發貨幣基金,自己也發貨幣基金,目光永遠緊盯在別人身上,而無暇打量自己的頭、腳、身子,還有靈魂。
近期,筆者讀到馬明哲在平安集團的內部講話,深受啟發。
講話中,馬明哲對平安的戰略目標做了較為清晰的闡述,他不無危機感地說,作為傳統金融業,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諸如阿里巴巴[微博]、騰訊等現代科技行業。很多網友用“野心”來總結馬明哲的這些話語。
要我說,當前的企業應該有野心,尤其是身處面臨空前變革的金融行業以及財富管理行業的企業。
利率市場化以及混業經營是當前最大的政治,在中國有限的金融史里,多數人并沒有親身領教過這兩大腥風血雨所具有的摧枯拉朽之威力,即使有所了解,也僅限于教科書上。
馬明哲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阿里巴巴、騰訊等現代科技企業,有粘度極高的用戶群、有進攻性的企業文化、有反應敏捷的組織體系和先進的網絡技術。
一旦“準入”條件放開,這些企業將會像饑餓的獅子,再一次顛覆傳統。而脫胎于國企的很多銀行、券商,以及過去十五年跟著證監會教鞭發展起來的公募基金,就像溫水中的青蛙,等到他們清醒之時,很可能已是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帶上你的靈魂上路
元旦以后,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奔波。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新發產品接近80只,而去年同期,新成立的產品數量不到一半。然而,你總能聽到基金公司高管的無奈和矛盾。
他們會很在意某一家基金公司年內打算發20只產品的消息,但他們也深知,現在發產品,前三年基本都虧損;他們看到同行的所謂創新產品取得較好發行業績時,內心糾結著到底要不要跟著學。他們丟不下過去,也不敢打破當下,更不敢嘗試未來。
在共同基金領域,筆者最尊崇的是先鋒集團的創始人約翰?博格爾。在先鋒發展的幾十年里,每當公司資產規模上一個臺階,他都會給員工講話,有鼓勵的,有有關公司發展方向的,有關行業前景分析的,等等。
他不忘記過去,但他時刻在挑戰未來,并開創了很多先河。在本專欄中,筆者也會隨后推出包括先鋒、富達在內的成功共同基金公司的成長經歷,希望從他們的成敗中汲取營養。
先鋒之所以從上世紀70年代一直處在行業的第一梯隊,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條是必不可少的,即博格爾從起初就認識到,先鋒從事的是新興產業,屬于儲蓄業務,而不單單是投資。對一個公司而言,這便是靈魂、信仰。
遍數成功的美國共同基金公司,有的靠債券起家、有的靠貨幣起家、有的靠ETF起家、有的兼而有之。這些有借鑒意義,但不一定適合模仿。
未來中國的大資管時代,市場必將是一場混戰。諸多金融機產品的多元化和滲透化前所未有,這給了偉大的企業以脫穎而出的機會。
當前最關鍵的不是盯緊同行以及其他競爭對手在做什么,而是必須找出自己的資源稟賦。要想清楚,是做全能的MALL還是做精品SHOP;是做某一領域的領先者,還是做全能的跟隨者。
想清楚了,帶上靈魂上路,不晚。■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