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ETF海外現狀及國內展望
——黃金ETF專題研究之一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 王陽
核心要點:
黃金ETF一經誕生,在全球引發了認購熱潮,其持有的黃金數量便持續上升。截至2013年1月24日,全球規模最大、流動性最高的黃金ETF——SPDR Gold Trust總資產達到715.21億美元,持有黃金4281.57萬盎司(相當于1331.71噸)。
黃金與傳統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差異明顯,相關性較低。通過相關性分析,我們發現黃金與美國股票市場相關性最低為0.02,其中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相關系數為-0.01,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相關性為0.03。黃金與新興國家股票市場相關系數為0.26,略高于美國。黃金與同為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相關系數最高,其中與布倫特原油相關系數為0.40,與DJ-UBS商品指數相關系數為0.43。
海外自2003年出現第一只黃金ETF以來,由于其投資門檻低、交易便捷、安全性高、流動性強、緊跟黃金走勢,從而迎來迅猛的發展。相比之下,我國黃金市場的發展尚處起步階段,黃金投資品種單一,推出我國黃金ETF對黃金市場、基金市場有如下重要意義:
1、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央行必須持有更多黃金以分散外匯儲備風險,黃金ETF的推出能夠最快速度地擴大“藏金于民”的規模,從而增加國家廣義黃金儲備。
2、境外黃金ETF規模變動是國際金價的重要風向標,而我國黃金ETF的創新發展,將加快推動國內現貨黃金市場和期貨黃金市場的共同發展,提升中國在世界黃金定價中的國際影響力。
3、豐富投資渠道與工具選擇。將黃金證券化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便于場內資金直接進行黃金交易,提高資產配置效率,成為機構投資者配置黃金的工具產品,填補投資者直接持有黃金ETF的空白,促進我國基金市場的建設與完善。(備注:投資者持有黃金類QDII基金是間接持有黃金ETF)
4、黃金與A股市場的相關性較低,配置一定比例的黃金類資產可以優化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相比黃金類QDII基金,黃金ETF的黃金屬性更純粹,增強了其作為配置類資產的工具特征。
詳細報告:
一、黃金ETF歷史及現狀
2003年3月28日,黃金業有限公司和世界黃金協會共同創新推出了世界第一只黃金ETF——Gold Bullion Securities(下簡稱“GOLD”),并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該黃金ETF每份代表1/10盎司(3.1克)黃金。
2004年11月18日,當今規模最大、流動性最高的黃金ETF——SPDR Gold Trust (下簡稱“GLD”) 登陸美國,如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高增長板市場(NYSE Arca)上市交易。該基金由世界黃金協會附屬機構世界黃金信托服務公司發起。托管人為紐約梅隆銀行,負責計算每日資產凈值及其他日常管理。黃金保管人為匯豐銀行美國分行,黃金只有在兌付贖回和運營費率時才會被賣出。隨后該基金還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每份GLD同樣代表1/10盎司黃金,每年費率為0.40%。由于GLD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黃金ETF,這也使得GLD的產品特點成為非杠桿型黃金ETF的標準。
2005年1月21日,在GLD成立2個月后,另一個特點分明的黃金ETF——iShares Gold ETF(下簡稱“IAU”)誕生了,發起人為黑石,保管人摩根大通銀行將黃金分置紐約、多倫多和倫敦三地。IAU的運作方式大體與GLD類似,但為了差異化競爭,其產品設計上有兩點不同。一是份額資產凈值更低。每份IAU的基金份額僅代表1/100盎司黃金,是GLD的十分之一,因此每份IAU的交易價格遠低于GLD。對中小投資者而言,此舉降低了投資門檻,但對大型機構投資者而言,持有10倍于GLD的基金份額反而帶來不便。第二個不同是費率更低。IAU的年費率僅為0.25%,比GLD的0.40%低15個基點,這一點吸引了不少大型機構投資者。
黃金ETF一經誕生其黃金持有量便持續上升,黃金ETF在全球引發了認購熱潮。截至2013年1月24日,GLD的總資產達到715.21億美元,持有黃金4281.57萬盎司,或1331.71噸。
數據來源:SPDR Gold Shares
數據區間:從2004年11月18日至2013年1月24日
數據來源:SPDR Gold Shares
數據區間:從2004年11月18日至2013年1月24日
數據來源:SPDR Gold Shares
數據區間:從2004年11月18日至2013年1月24日
二、黃金ETF的特點
(1)投資門檻低。代理金交所現貨合約起始投資門檻100克黃金,代理金交所延期合約1000克起,黃金期貨1000克起,賬戶金1克至10克不等。相比之下,黃金ETF的起始投資門檻大大降低,海外的黃金ETF如持倉量規模最大的GLD每份額基金代表1/10盎司(3.1克)黃金。
(2)交易成本低。購買黃金ETF再也不用擔心實物黃金的儲藏、運輸、保管、安全等問題,也免去了相關費用,海外只需每年交納約0.40%的費用。
(3)交易便捷。黃金ETF在證券交易所交易上市,如前文介紹的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GOLD,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GLD等,投資者可以用自己的證券賬戶像買賣股票一樣買賣黃金ETF,手續簡單,交易便捷。
(4)流動性強。黃金ETF二級市場流動性非常充沛,即使出現二級市場流動性暫時不好的情況,也可隨時在一級市場申購贖回。而一二級市場同步交易的制度安排使得ETF黃金可能出現凈值與市價的偏差,此時套利交易在保證黃金ETF市價緊貼凈值同步變化的同時,也為二級市場提供了流動性。以海外黃金ETF為例,截至2012年1月24日,GLD的過去30日日均成交量為260萬,黃金持倉量4281.57萬盎司,或1331.71噸,巨大的黃金持倉量和日均成交量保證了黃金ETF的流動性。
(5)價格透明。黃金ETF被動投資,緊密追蹤黃金價格走勢,價格非常透明。
三、相關性分析
黃金與傳統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差異明顯,相關性較低。
通過相關性分析,我們發現黃金與美國股票市場相關性最低為0.02,其中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相關系數為-0.01,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相關性為0.03。黃金與新興國家股票市場相關系數為0.26,略高于美國。黃金與同為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相關系數最高,其中與布倫特原油相關系數為0.40,與DJ-UBS商品指數相關系數為0.43。
因此,黃金與股票、債券、商品等資產相關系數較低,為優化資產配置提供有利工具。
黃金與全球主要資產間的相關系數短期存在波動性。2012年三季度黃金與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權益類資產的相關系數較二季度有所增加,而2012年三季度黃金與債券和大宗商品間的相關系數較二季度則有所降低。
數據來源:Barclays capital, Bloomberg, MSCI, World Gold Council,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
備注:數據截至2012年9月28日,采用過去五年倫敦黃金定盤價與主要資產的周數據計算相關系數
數據來源:Bloomberg, J.P. Morgan, World Gold Council,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
備注:長期相關系數采用1987年至2012年9月間數據,全球股票使用MSCI World,新興市場使用MSCI EM,全球債券使用Barclays Global Agg,大宗商品使用S&P GSCI
四、國內黃金ETF展望
海外自2003年出現第一只黃金ETF以來,由于其投資門檻低、交易便捷、安全性高、流動性強、緊跟黃金走勢,黃金ETF迎來迅猛的發展。相比之下,我國黃金市場的發展尚處起步階段,黃金投資品種單一,推出我國黃金ETF對黃金市場、基金市場有重大意義。
一、符合國家戰略。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人,我國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央行必須持有更多黃金以分散外匯儲備風險。黃金ETF的推出能夠最快速度地擴大“藏金于民”的規模,從而增加國家廣義黃金儲備。
二、提升中國在世界黃金定價中的影響力。中國既是世界第一產金大國,也是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中國需求雖已成為國際金價的重要影響因素,但黃金定價權仍掌握在歐美市場手中。一直以來,境外黃金ETF規模變動是國際金價的重要風向標,而我國黃金ETF的創新發展,將加快推動國內現貨黃金市場和期貨黃金市場的共同發展,提升中國在世界黃金定價中的國際影響力
三、豐富投資渠道與工具選擇。我國投資黃金的方式有限,包括紙黃金、黃金T+D、黃金期貨、黃金類股票、黃金類QDII基金等,黃金ETF的推出將豐富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提高場內資金資產配置效率。黃金與A股市場的相關性較低,一定比例的配置黃金類資產可以優化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上證綜指下跌65.4%,而現貨黃金則逆勢上漲5.8%。將黃金證券化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便于場內資金直接進行黃金交易,提高資產配置效率,使之成為機構投資者配置黃金的工具。以全球最大的黃金ETF——GLD為例,其資產管理規模超過700億美元,大量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和對沖基金持有其份額。
四、優化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作用明顯。黃金類QDII基金并非緊密跟蹤現貨黃金價格。一方面這種以FOF的形式運作的基金,投資海外ETF要交納管理費,而投資者持有這些黃金類QDII基金還要再次交納管理費,這就有了雙重收費的問題,降低了收益性。另一方面,黃金類QDII基金持有海外黃金ETF的倉位各不相同,有的還可以投資除黃金以外的其他貴金屬。因此黃金類QDII基金的黃金屬性并不純粹,這將降低其作為單純的配置類資產的工具性特征。目前我國基金市場中有四只以FOF的形式運作配置海外黃金ETF的黃金類QDII基金,投資者可以間接接觸海外黃金ETF市場。而我國黃金ETF的推出將填補投資者直接持有黃金ETF的空白,促進我國基金市場的建設與完善。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