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煮基金
□本報記者 李良
12月份A股驟然反彈,重燃股票型基金爭奪年度排名的激情。
在重倉股的上躥下跳中,眾多股票型基金的業績在12月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業績第一梯隊的“領頭羊”們,則絞盡腦汁以求在年末排名上再進一步。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歷經12月份A股的諸多變化后,2012年股基業績排行榜相較于11月底發生明顯變化,以業績排名前十為例,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有三個位置被“新貴”搶占:國富中小盤、中歐中小盤、景順長城能源基建等成功躋身前十,其中國富中小盤和中歐中小盤則直接在第三名的位置上展開激烈爭奪,成為今年最大的“黑馬”。與此同時,前十名的排序也不斷發生劇烈變化:整個股基業績前十名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今年以來收益率20%以上的,一個是今年以來收益率在20%以下,集中在17%附近,這兩個陣營中的股基之間收益率相差甚微,致使排名頻頻發生變動。
股票型基金們對年度業績排名的熱衷由來已久,并曾為此上演了多幕你爭我奪的好戲。而在這種激烈的競爭背后,是龐大利益的推動,首當其沖的是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的擴充。在過往,多數投資者傾向于“懶人理財”模式,對基金的具體操作并不關心,只關注基金最終帶來的收益率情況,而渠道營銷的刻意引導則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心理,這最終導致投資者對基金短期過往業績的高度關注,并將其作為自己進一步投資的主要依據。基金公司則充分利用了這種心理,通過基金業績排名戰的爭奪,讓旗下基金在年度業績排名中獲得一個好名次,并通過大肆宣傳來營造旗下基金投資能力領先的概念,從而吸引更多“粉絲”的蜂擁而入,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得以迅速壯大,管理費收入也節節攀升。自2006年以來,這種借力年度業績排名的營銷手段屢屢奏效,令基金公司們樂此不疲。
基金經理們也樂于借助公司資源或其他手段來爭奪年度業績排名,因為這很有可能奠定其在基金業“江湖大佬”的地位。從歷史經驗來看,凡是在某一年度的業績排名中大放異彩的基金經理,在基金業中的分量都會急劇上升,不少因此被基金公司擢升或通過跳槽的方式來獲得更高地位。因此,年度業績排名往往被視為基金經理職業生涯中的最關鍵時刻。而即便離開基金業創立私募者,若曾有年度業績排名領先的光環,也常會獲得巨額資金的簇擁,另開一番天地。在這種巨大利益的誘惑下,盡管行業近年來意圖淡化相對排名的影響,部分基金公司甚至因此改變了年終考核方式,但仍有大量基金經理們千方百計地爭奪年度業績排名的座次。
年度業績排名給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卻有可能是一個難以下咽的“苦果”。近年來,基金年度業績排名如“城頭變化大王旗”,頻頻發生變動,前一年尚處于年度業績排名第一梯隊甚至前三甲的,在來年排名卻急速下滑至末流位置甚至虧損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投資者根據年度業績排名買入領先的基金后,極有可能在第二年遭遇較大投資風險。究其根本,在于A股市場近年來風格切換明顯,行情主線往往一年一變,這導致前一年依靠重倉股上漲獲得領先的股基,在第二年無法及時切換至新的熱點板塊,而導致業績排名下滑甚至虧損。這意味著,基金投資的“追漲”同樣蘊藏著極大的投資風險。
事實上,如果沒有12月份的反彈,今年A股市場的基金年度業績排名戰也難起波瀾。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A股的持續低迷導致股基哀鴻遍野,332只標準股票型基金中僅42只實現正收益,且今年以來收益率在10%以上的股基僅有2只,其中股基前三甲中,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業績差距達4.5個百分點之多。這意味著,若A股低迷延續至年底,2012年的業績排名戰便已基本失去意義。而12月份以周期股為主的驟然暴漲,能否在明年延續,這也將同樣考驗著今年年度業績排名領先者的“成色”。
漫畫/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