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orningstar晨星美國分析師 Shannon Zimmerman
編譯 Morningstar晨星(中國)研究中心 車小嬋
今年前三季,美股共同基金業再次見證“大就是美”。盡管面臨大額的資金凈流出,大盤成長型、大盤平衡型,及大盤價值型三類基金仍位列今年截至9月末的業績排行前三甲。其中大盤成長型以平均16%的收益率成為最大贏家,分別超越后兩位的大盤平衡型與大盤價值型1.7與2.5個百分點。中盤成長型和中盤價值型的美股基金三個季度以來均取得了接近13%的回報率水平,小盤成長型的業績表現相比之下更為突出,分別領先小盤平衡型和小盤價值型0.8與1.5個百分點。
略顯苦澀的勝利
不單是在今年這樣較好的大市背景下,大盤成長型美股基金的三年、五年,以及十年的年化回報率均明顯高于大盤平衡型和大盤價值型的平均水平。這一點可能即使對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來說都會有些意外。投資者應該會清楚記得,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引起市場暴跌之后,大盤成長型股票基金從90年代末網絡科技企業推動的股票神話中狠狠著地,開始了落后于大盤股其他風格基金平均水平的漫漫長途。自2000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九年間,大盤成長型美股基金的累計收益率分別跑輸大盤平衡型和大盤價值型股票基金達17和43.5個百分點。不過在隨后的2009年,大盤成長型美股基金借著市場超跌反彈的東風,順利扳回一城,分別超越平衡型與價值型美股基金11.6和7.5個百分點。
不幸的是,投資者的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2000年初成長股暴跌的那個時段,過去五年來,大盤成長型股票基金一直是美國市場上被贖回最多的基金類別。大盤成長型股票基金今年的勝利也就略顯苦澀了。當然,這種現象也可以理解成2008年金融風暴之后投資者普遍的避險心態所致。大體上這也與近年來整個共同基金行業的資金流動趨勢相一致:固定收益型產品吸引的資金流入遠遠超過權益類產品。
細看之下,問題似乎又沒那么簡單。近年來大量資金從風格保守、收益偏低的貨幣市場基金流入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投入大增、對垃圾債和新興市場主權債務等高風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渴求,都體現了風險資產偏好水平的明顯升高。
安全邊際為王
盡管大盤成長型基金資金凈流出顯著,在許多基金經理眼中,大盤成長股仍然是優選股票的沃土。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表現不佳,大盤成長型股票基金的長期業績(如15年年化收益率)開始超越平衡型與價值型的平均水準。對于那些在市場上苦苦尋覓更寬安全邊際的基金經理而言,整個市場估值偏成長型的這一端擁有眾多被相對低估的公司,無疑是一座值得深度挖掘的富礦。
比爾·尼格蘭(Bill Nygren)管理之下的橡樹精選股票基金(Oakmark Select Fund) 就是個極佳的例子。這只素以高集中度持股聞名的老牌基金最近幾個季度投資組合開始傾向市場估值偏成長的這一極,約42%的資產凈值都投資在晨星股票風格箱的成長型股票。相反,其投資在價值型股票上的資金僅占資產凈值的20%。需要注意的是,這只精選基金和橡樹基金旗下的其他股票基金類似,其選股風格并非自上而下的,而是專注于單只股票在公司層面的信息,根據基本面和估值作出研判。橡樹基金素以價值投資著稱,但并非堅定的傳統主義者。事實上,任何滿足基金經理對財務和業務成長性的要求,且估值吸引的公司都可能進入橡樹基金的投資組合。
依據最近披露的投資組合數據,另外兩只更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投資者紅杉基金(Sequoia)和Weitz價值(Weitz Value)也表現出和橡樹精選類似的偏成長傾向。鑒于這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團隊都采取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投資者應該能清楚地從其所選股票中看到今年成長性極佳的行業和企業。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如果說傳統的標榜“相對價值發現者”的基金經理們開始轉向成長股,是否說明市場中最便宜的、擁有最寬安全邊際的投資機會已經被發掘殆盡了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