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環繞光環的高薪職業,為什么如此多的人選擇了離職?記者走訪了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發現債券市場與專戶理財業務做大做強,應是多數經理辭職跳槽的主要原因,更多人選擇辭職可能將在2013年春節前后出現。 文、表/記者井楠
新聞調查
跳跳族:今年已有15名基金高管離職
深圳的章先生(化名)原就職于一家資金規模接近千億元的大型基金公司,是該公司專戶理財部門的骨干,該部門由一位在國內基金業赫赫有名的投資總監擔任團隊指導。章先生具體負責5000萬元的資金管理,一干就是三年;也正好是這3年受中國A股市場影響,章先生的業績不算好,一直沒有得到提拔,所管資金量也沒有增加。已經35歲的章先生苦惱不已。
正在這個時候,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朋友談起他們的專戶理財部門正在“做大”,很需要有大型公司工作經驗的“牛人”加盟;章先生頗感興趣,上門求職后一拍即合,對方愿意給予專戶理財部副總一職,可以直接管理幾億元的資金,薪酬方面也頗為優厚;仔細計算下來,不算年終獎與分紅,固定收入都超過了80萬元。章先生不等拿到2012年的年終獎,立即從老東家處辭職。
像章先生這樣離職的還有不少。華夏基金[微博]“一哥”王亞偉辭職轉私募后,近段時間,基金行業再次迎來了經理離職潮,國投瑞銀公告顯示,其總經理尚健離職。市場傳言:老十家基金公司創始人之一、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微博]總經理高良玉也將離職,只待公告發布。2012年1月至今,大型基金公司的知名基金經理已有15位辭職;非知名的基金經理,辭職換崗者數量更多。
2012年股市跌宕起伏,而債券市場則意氣風發。為此,債券型基金的加速擴張,成為業內基金經理辭職、跳槽的導火索。
債基經理
成“獵頭”目標
記者了解到:上海資產規模排名前10位的基金公司,幾乎都在為債基部門尋找“獵頭”;而一些資產管理類公司已經捷足先登,將債基部門的人數擴大了整整一倍。北京、深圳兩市的基金公司也與上海類似。如此多的債基經理來源何處?主要是從別的公司挖墻腳過來的。
而對于廣大陽光私募來說,能為客戶賺到錢是立身之本,股票市場溫吞,要謀生存當然就直接轉行做了債券,其對債券人才的需求反應到了市場流動中。
而專戶理財業務的“做大”,也是推動基金經理跳槽的主動力,章先生正是其中的一員,在今年基金經理的跳槽中十分常見。專戶理財與商業銀行的大戶理財有些類似;然而,專戶理財被廣大基金公司全面推廣、做大做強,卻是2012年才出現的情況。受股市的影響,很多大型、中型基金公司不得不調整服務戰略、留住金牌客戶。
而專戶理財業務的擴展,也為很多二線、三線的基金經理提供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剛從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跳槽的黃經理告訴記者:“多數職業都有明星與普通工作者;電影電視行業有一線演員、當紅小生,也有二線、三線演員。基金經理也不都是聚光燈下的王亞偉,也有‘苦逼’基金經理。我們在一家公司里干了兩三年,層層受制,只能管幾千萬元;如果換家公司,去管專戶理財賬戶,很可能就獨立管理幾億元的基金,那為什么不跳槽呢?”
與此同時,2012年的股市跌宕起伏也是促成年底離職的重要原因。業績優越的基金經理可能被獵頭挖墻腳,業績差的基金經理也可能被請辭或主動退出。
年底來臨
從業者換崗頻頻
基金公司一般會從每年的11月中旬開始考核基金經理業績,一年炒賣股票,收益幾何,利潤幾何,可謂一目了然;如何獎懲、分紅多少,都與基金經理的業績直接掛鉤。業績差的人辭職更好理解,按照目前的股市情況,操作偏股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經理難免心灰,萌生退意,選擇辭職;即使沒有那么自覺,公司也會深感這位不是操作基金的料兒,會通過換崗、降薪等方式逼辭基金經理。
而對于業績好的基金經理來說,2012年里可謂“矬子里拔將軍”,成為閃光點。他們在股市里能做出收益來,才華確實過人,也很容易成為其他公司“挖墻腳”的對象,辭職在所難免。近日,很多主動離職的二線基金經理正是屬于這一種情況。
今年計劃開“私募”的數量銳減
記者從多個大城市了解到:經理離職并非只有2012年,從中國內地的基金行業誕生至今,平均2~3年都會出現一次離職現象。
最近的離職現象則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是由公募經理轉私募經理人推動的,很多知名基金經理辭職創業,轉做私募基金。但至2011年,私募創業的諸多困難逐步顯現,使得很多公募經理放緩了辭職創業的步伐。
為此可見,2012年的知名辭職經理中,除了王亞偉等個別人外,少有人再去開拓“私募”,辭職再就業成為多數基金經理的出路。
中投證券的陳偉元認為:基金經理的頻繁辭職,既與2012年的股市有關,也與職業特點有關,也就是說基金經理這個職業屬于高風險、高負荷的高危職業,雖然少年得志,卻往往難以“善終”;一個人再有能力和才華,也很難長期在一個基金崗位上打拼;選擇急流勇退或另起爐灶,對于個人來說,都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