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銳
隨著三季報披露工作落下帷幕,各路機構最新持倉操作動態也漸趨明朗化:面對著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基金再度將投資重點轉向防御類個股;險資的應對策略則以減持避險為主。與此同時,去年末新獲批的QFII則積極入市抄底。
基金:重“消費”輕“周期”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基金對于A股市場的投資布局順勢轉向“防御性產業”,即在第三季度主動增倉市場供需穩定、業績預期良好的“大消費”行業,對于周期性明顯、盈利前景較差的機械設備、金屬非金屬等行業則繼續減持“看空”。
根據基金最新所發三季報,偏股型基金第三季度所重點增持的五大行業中“消費”獨占三席,包括生物醫藥、食品飲料兩大行業以及與消費密切相關的電子行業。而結合上市公司三季報整體情況不難發現,上述三大行業內公司今年以來大多有較好的業績表現,而這或是基金對其“倍加推崇”的主因。
以食品飲料行業為例,基金重倉持有的白酒類企業今年前三季凈利幾乎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酒鬼酒、沱牌舍得今年前三季業績同比增幅均超過了150%,其他酒企凈利增幅也多在50%以上。
與此相對比,機械設備、金屬非金屬、房地產行業內個股則在三季度遭到了基金“無情”拋售。其中,基金三季末持有機械設備行業的個股數量環比大幅減少逾百家。以三一重工[微博]為例,僅博時價值增長一只基金便在第三季度大舉減持了4226.78萬股。此外,以武鋼股份、鞍鋼股份為代表,今年以來業績出現大幅“滑坡”的上市鋼企也成為基金重點拋售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盤單邊下挫的前提下,基金重點增持的五大行業三季度平均跌幅僅為4.5%,明顯“跑贏”其五大減倉行業。可見,基金的上述調倉換股舉動頗具“前瞻性”。
險資社保:投資思路現分歧
作為價值投資的兩大代表,保險機構、社保基金的投資選股思路備受投資者關注。不過,根據已披露的三季報,兩大機構第三季度在行業投資方向選擇上卻顯現出一定的分歧。
與基金操作類似,社保基金第三季度主動增持了電子、醫藥生物等四大行業,但保險機構同期對上述行業內個股卻以減持套現為主。如醫藥行業,社保基金二季度末對行業內公司合計持股規模為15596萬股(以十大流通股東為基準),到9月末整體持股則增至19229萬股,持股家數亦由29家增至42家。反觀保險機構,其持股數則由二季度末的58727萬股急降至33683萬股,投資企業數環比減少14家。
事實上,險資、社保的上述投資分歧在九芝堂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半年報尚未“露面”的社保一一八組合,三季度末以469.97萬股的持股份額強勢“殺入”九芝堂十大流通股東榜,而原持有450萬股的泰康人壽保險-分紅-個人分紅-019L-FH002深產品則在三季度逢高減持了100萬股。
不過,兩大機構三季度的投資運作亦有共通之處,如同時對鋼鐵、采掘、交通運輸等行業公司予以了大規模減持,另同步增持了信息服務業公司。
QFII:“新生力量”入市搶籌
去年四季度以來,監管部門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資格審核速度明顯加快,而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顯示,一些獲批時間相對較早、準備較為充分的QFII已于三季度入市操作。
參照上市公司截至10月30日所發三季報,QFII截至9月末共進駐了131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序列,主要持倉品種集中在化工、機械設備、建筑建材、交運設備等行業,與去年末相比并未有過大的調倉舉動。
整體來看,三季度末共有40家QFII現身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榜。其中,科威特政府投資局、新光投信株式會社、韓國銀行的大舉建倉行為頗引人關注,至三季度末共“闖入”11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建倉跡象十分明顯。以新光投信株式會社為例,其在第三季度突擊買入了皖通高速、九陽股份、天富熱電等6家公司。據查,上述三家QFII均是在去年11月至12月期間獲批QFII資格。
相較于“新生力量”,一些老資歷QFII也在第三季度加大了投資力度。如挪威中央銀行截至三季度末所投資上市公司數量(即進入十大流通股東)大幅增至24家,反觀6月末時僅有2家,新增投資標的包括云南城投、友阿股份、方正科技、歐亞集團等。
進入【新浪財經吧】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