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基金成機構訴訟帶頭人,部分被套私募也將跟進
金證券記者 史亮
為了熔盛重工關于“中止”還是“終止”收購全柴動力的公告,全柴動力與上交所還沒有溝通好,這樁萬人矚目的“豪華婚姻”再掀波瀾。昨日,上海瑛明律師事務所向《金證券》記者證實,已接受重倉持股全柴動力的興業基金委托,就熔盛違約收購的事情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首席律師陳瑛明強調:“股東們可以在取得中國證監會作出的對熔盛重工行政處罰決定后,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張民事損害賠償。”
昨日,同樣深套全柴動力的東方證券相關負責人也向《金證券》記者表示:“興業基金帶頭訴訟,機構也會跟進。”
“中止”是文字游戲
昨日,《金證券》記者撰寫的《上交所強令全柴動力停牌》稿件引起市場關注。《金證券》記者獨家打探出正是由于熔盛重工借全柴動力發布的“中止”收購公告,引發上交所的不滿,并要求全柴動力停牌,防止再次誤導投資者,交代清楚到底什么是中止?
《金證券》記者獲悉,全柴動力與上交所的溝通一直在進行。
而陳瑛明律師向《金證券》記者強調:“熔盛‘中止’用法語焉不詳,再次誤導投資者。”
8月17日,熔盛重工向證監會撤回“要約收購申請材料”。對此,陳瑛明律師解釋稱:熔盛重工是可以撤回收購請求的,但前提是其必須放棄或終止對全柴集團的收購。熔盛重工應以承擔違約責任為對價拒絕履行與全椒縣人民政府簽署的《產權交易合同》。
至于是否可以與轉讓方全椒縣人民政府私下達成諒解問題,陳瑛明律師認為,由于熔盛重工對全柴動力的要約收購,是因其收購全柴集團而觸發,是其法定義務,謂之“強制要約收購”,法定義務不是想放棄就能放棄的。
時至今日,熔盛重工仍然不肯說明自身的意圖,引發投資者的斥責。陳瑛明律師則鮮明地指出:熔盛重工一直有虛假陳述之嫌疑。根據熔盛重工此前發布的公告,投資者很容易得出結論:要約收購在進行中。此外,全柴動力、全柴集團、全椒縣人民政府作為收購的信息披露義務人,也難逃其責。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直至2012年7月17日,熔盛重工才通過全柴動力公告其在重新考慮本次要約收購計劃,正與轉讓方商討延期可能性。至此,上市公司才提示本次交易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索賠金額或達上億元
陳瑛明律師建議投資者:“可以就熔盛重工在這一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收購案中的虛假陳述行為追究其民事賠償責任。”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熔盛重工此前支付的保證金有二份,一是支付給安徽省產權交易所的收購全柴集團100%股權的63000萬元保證金;二是在發布《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的提示性公告前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交納的523890000元履約保證金。
由于《產權交易合同》早在2011年8月經商務部反壟斷局和國務院國資委分別批準后即已生效,對于熔盛重工放棄收購這一根本性違約行為,全椒縣人民政府有權沒收熔盛重工已支付的競買保證金。
雖然目前全椒縣人民政府并沒有披露信息稱已經沒收熔盛的競買保證金,但是,陳瑛明律師認為:“全柴動力的投資者可以在向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對熔盛重工的民事索賠同時,并要求法院凍結熔盛重工在發布關于《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的提示性公告前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交納的523890000元履約保證金,以使今后法院的生效裁決能得到執行。”
至于具體索賠金額,《金證券》記者則注意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七章,虛假陳述行為人在證券發行市場虛假陳述,導致投資人損失的,投資者可以申請索賠的損失包括投資差額損失、投資差額損失部分的傭金和印花稅。
在2011年二季度進入全柴動力的興業全球基金目前浮虧過億元,如此算來,光興業全球基金索賠額度就在上億元。
私募訴訟行動開啟
一旦興業基金訴訟正式啟動,熔盛重工的賠償將不計其數。昨日,《金證券》獲悉,此前與興業基金共同發起聯名信的東方證券也將參與這次訴訟。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仍然有一些新介入的機構尚沒發話。比如長江證券。 今年一季度新進,持股313.03萬股,一季度持股成本是14元/股左右,此后全柴動力股價一路下跌,最低只有8.6元/股,長江證券如果沒有出逃,虧損額達到一半。
昨日,《金證券》記者向長江證券董秘辦黃育文了解公司是否也會參與訴訟,不過,他并沒有給予正面回復。
由于全柴動力、全柴集團均對此事負有責任,昨日,《金證券》記者向全柴動力的律師事務所——安徽承義律師事務律師唐民松、肖鑫詢問相關情況,也沒有得到回復。
昨日,《金證券》記者第一時間獲悉,部分被套的私募也將向熔盛重工提出索賠。
今年一季度,全柴動力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中融增強36號、光大證券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均是私募持有人。其中,中融增強36號并不是一個普通的信托計劃,而是一家名為寧聚投資的陽光私募公司,而中融增強36號的另一個名字則是“寧聚穩進”。
公開資料顯示,這間位于浙江的陽光私募,號稱長期從事金融市場策略套利和量化投資的研究,以“立足市場中性,追求絕對收益,以低波動率獲得低風險復利增長”為投資理念,其自創的多策略量化套利投資體系,從2006年至2011年期間為股東和投資人創造了超過10倍的累積收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