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首只發起式基金天弘債券型發起式基金上周五成立,首募規模達到33.47億元,成為天弘基金有史以來發行量最高的一只產品。發起式基金的首次亮相成功,各家紛紛蜂擁上報相關產品。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發現,這并非是因為發起式基金“好賣”,而是這一新審批新渠道成為基金公司“加塞”熱銷產品的“快車道”。
“種子基金”不愁賣
募集7天,首募規模便達到33.47億元的天弘債券型發起式基金讓業界眼前為之一亮。該基金以微小優勢超過天弘豐利分級債基創下了天弘基金新基金募集規模新高。而這一規模也大大超過了發起式基金的募集下限5000萬元,是其66倍之巨。
雖然因為首只“發起式”基金的身份而備受業界注目,但天弘基金在發行中這一身份并沒有起到太大作用。
此次發行,天弘啟用了其主渠道之一工商銀行。談到在渠道的發行,天弘有關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也就是正常地推,沒有特別對渠道宣傳基金是‘發起式’,只是告訴渠道,公司也有資金認購!
據了解,最終工行為該新基金募集貢獻了27億元,而剩余部分多來自機構認購。
有渠道人士表示,工行一直在主推債券型產品,近期在工行銷售的債券基金都賣得不錯,這個結果并不令人驚訝。
7月工行托管的債券基金財通多策略穩健增長、國泰信用債券首募分別達到36.08億元和27.89億元,而廣發理財年年紅僅發售了一天便募集到5.43億,達到規模上限而提前結束募集。
“產品類型討喜,渠道也夠強。”該渠道人士認為,這是天弘債券型發起式基金首募亮眼的主要原因。
新通道成審批“快捷通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繼天弘之后,第二只發起式基金——國金通用國鑫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基金則可能難續熱銷之勢了。
受到A股市場低迷的影響,權益類產品的募集情況始終不太理想,7月成立的偏股型產品平均首募規模僅有5.52億元。而國金通用國鑫靈活配置的托管行光大銀行(微博)也并非銷售實力強的渠道。
不過,有基金公司人士認為,推出發起式基金的初衷就是希望在利益一致的模式下,“種子基金”能由小做大,而非為促進基金銷售所造的噱頭。因此更適合沒有什么業績積累的新基金公司,或者當下并不太被市場認可的產品。
但事實上,更多的基金公司則是把發起式基金作為一個產品審批“快捷通道”。可以看到,自6月底增設發起式基金審核通道后,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已有20只發起式基金上報。其中,有一半是債券、理財等固定收益類產品,而這類產品正在熱發期,基本不愁成立。
今年以來常規產品渠道已經相當擁堵,有產品已排隊接近半年,而部分大公司傳統渠道也已用足。相較之下新設的發起式基金審核通道可以進行優先審核,同時簡化了審核程序,無疑成為一些公司新產品“加塞”的最佳途徑。
天弘基金和國金通用的發起式基金從上報到獲批尚不到一個月,目前又有3只發起式基金已走完第一輪材料審核和補充程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