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柯智華
“超過35億元。”這是恒生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華夏恒生ETF)的募集數據,也是自2008年以來首募額最高的QDII基金,同時還是華夏基金(微博)在停發新基金2年多后,發行的首只公募基金的募集份額。
“數據不算特別高,但是反映了華夏基金在渠道上的影響力。”某基金人士分析說。
與此同時,早報記者獲悉,另一只港股ETF易方達恒生中國企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易方達恒生國企ETF)募集總額為20億元左右,低于華夏恒生ETF募集總額。總體而言,上述兩只跨境ETF將共計給香港市場帶來約55億元的增量資金。
所謂港股ETF,是指由境內基金公司以人民幣發行QDII產品,募集資金投資香港市場,投資標的是追蹤香港主要指數(比如恒生指數等),該指數基金將在滬市或深市交易所掛牌交易。由于允許內地投資者投資于港股市場,這類產品俗稱為“小型港股直通車”或“港股半通車”。
2008年以來QDII
平均募資額6.9億元
8月3日,華夏恒生ETF和易方達恒生國企ETF同日結束了募集。此前的6月14日,華夏恒生ETF和易方達恒生國企ETF同時獲批,并均于7月9日起公開發行。
由于此前兩只跨市場ETF(滬深300ETF)合計500多億元的首募數額大大超出市場預期,使得市場對上述產品亦充滿期待。對此兩家基金公司人士此前表示:“沒辦法和滬深300ETF比較,我們也沒有預期目標,能發多少就是多少。”
“和滬深300ETF相比,(跨境ETF)這兩個數據實在不怎么高。當然滬深300ETF由于滬深交易所在背后所起關鍵作用,所以無法相提并論。”某基金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上述兩只跨境ETF一直為業內所期待,但是其本質上仍為QDII基金,在眾多的第三方評級機構中往往也將其劃到QDII基金的類別中。如果在該類別中比較,上述兩只產品的募集數據,均屬于排名前列的產品。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成立的60只QDII基金中,除了2007年成立的4只基金外,其余56只QDII基金的募集規模多在10億元以下,平均募集規模為6.9億元,其中規模最高的為2011年1月成立的諾安全球黃金基金,約31.97億元。
換言之,首募超35億元的華夏恒生ETF是2008年以來首募最高的QDII基金。而易方達恒生國企ETF約20億元的募集規模也遠遠超過2008年以來QDII基金的平均募集規模。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在上述56只QDII基金中,首募超過10億元的QDII基金共有6只,除諾安全球黃金基金外,其余的5只分別是工銀瑞信(微博)全球配置(31.56億元)、易方達黃金主題(26.57億元)、博時抗通脹(19.4億元)、中銀全球策略(10.59億元)、嘉實恒生中國企業(10.16億元)。
華夏“捍衛”老大位置
不過,由于上述兩只港股ETF的聯接基金還在發行(均于7月18日開始發行,至8月17日結束),華夏恒生ETF和易方達恒生國企ETF的規模還將繼續增加,最終上述兩只港股ETF規模大小仍然存在變數。
所謂聯接基金,是指將其絕大部分基金財產投資于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即目標ETF),類似于基金中的基金。聯接基金的發行,將直接推動上述兩只港股ETF的規模快速滾大。
易方達基金(微博)8月6日發布公告稱,自該日起增加華西證券、中信萬通證券和宏源證券代理易方達恒生國企ETF聯接基金人民幣基金份額的銷售業務。此前易方達基金已有4次發布公告增加該聯接基金的代銷機構。
“兩大基金公司旗下港股ETF同時募集帶來的直接競爭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募基金業‘老大’華夏基金在渠道上依舊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上述基金人士表示。
資料顯示,由于受到股權問題影響,自2010年以來,華夏基金沒有新發基金,與此同時其他基金公司則紛紛加大新基金的發行,使得其同華夏基金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另一方面華夏基金原總經理范勇宏和原副總經理王亞偉的離職,也使得市場對華夏基金抱有懷疑的念頭。
不過,面對身后各基金公司的挑戰,從目前來看華夏基金老大的位置仍無法撼動。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二季度末,華夏基金的規模同排名第二嘉實基金和排名第三的易方達基金的差距約400多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夏基金的“擴張”還在繼續。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截至7月27日,華夏基金還有8只基金等待證監會的批復。其中5只發起式基金在獲批后,或將同時集中發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