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寧
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月初從華夏的離職令廣大基民扼腕嘆息,在呼喚另一個王亞偉橫空出世的時候,人們不禁要問他的成功可以復制嗎?公募基金的體制是否還能創造英雄嗎?
在2009年,華夏基金(微博)以領先第二名1000億元的規模獨占行業十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華夏大盤精選以2005年12月王亞偉入駐為起點,至2012年4月凈值上漲12倍,最高上漲14倍。
作為全球金融投資界含金量最高的職業證書,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已經成為培養基金經理和行業分析師的一條路徑。CFA知識體系中的業績評估歸因法提供了合適的工具來分析王亞偉的過往業績。具體來說,作為高頓研究院CFA研究中心主任,筆者對于王亞偉在14年基金生涯中的擇股擇時能力采用了四個受到業界認可的績效測度--夏普比率,詹森alpha,特雷諾比率,和信息比率—進行了測量。這些測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區分出王亞偉的業績究竟是來自于可以復制的高風險高回報還是自身內在的擇股擇時能力。
為反映王亞偉的實際投資環境,滬深股指被用來作為比較基準。由于滬深300指數是在2005年以后啟用,2005以前用上證綜指和深圳綜指的加權平均作為業績比較基準。所有基金的收益是在扣除費率以后的凈收益。無風險利率采用7天同業拆借利率。
中國市場風險受政策的影響較大,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作為基金業的龍頭大哥,雖然在后期管理著市場規模最大的基金,王亞偉并沒有跟著大市隨波逐流,而是刻意規避難以捉摸的市場風險,把精力集中在選股上。王亞偉在擔任華夏成長的基金經理(2001年12月-2005年4月)、華夏大盤精選的基金經理(2005年12月-2012年5月)、華夏策略的基金經理(2008年10月-2012年5月)期間,他的所有基金的系統風險,或稱β,為0.4-0.8,小于市場的平均風險1。即使在2006-07大牛市時,華夏大盤精選的β值只有0.77。還要指出的是,在后期大盤下跌的熊市環境中,他的兩只基金的β值卻達到了歷史最高,由此可見王亞偉并不是依靠擇時能力來稱霸基金業的。而反映選股能力的α指標則顯示王亞偉的基金一貫表現得比大盤要績優。華夏成長、華夏大盤精選、華夏策略的α指標分別為0.52%,2.09%,1.11%。然而,在數據模型面前,這個績優顯示了一定的波動性。
王亞偉在初期有一個明顯特征—厚積而薄發--前期表現不如后期表現突出。他擔任華夏成長基金經理時,選股能力的指標α前期為每月0.22%,顯著性不高,后期升至0.94%,顯著性很高。
然而到了華夏大盤精選,前期是順勢而行,α指標甚至達到了每月3.16%,中期略有下降達到2.19%,后期明顯下滑,降至0.73%。而在同時掌管的華夏策略也類似,前期的表現優于后期。“由此可見,王亞偉的離職是由于業績已不能反映他頭頂上的光環。
綜合上述四個投資業績指標來看,基金的表現始終優于業績比較基準,并且這種優勢變得越來越明顯。綜合上述4個投資業績指標來看,基金經理在評估期內顯著地降低了基金組合的風險水平,同時仍然維持了相對較高的收益水平,從而取得了較高的風險調整后收益。從這個意義上說,王亞偉有很強的擇股力,作為創始基金經理人,退出實在可惜。
私募基金投資者主要是機構、富有的投資人,規模小,靈活。公募基金主要是普通投資者。從王亞偉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到,公募基金的體制一樣可以培育出成功的基金經理人,其激勵機制,即不像私募一樣參與分紅,而是根據利潤,略有獎勵,應該說也是成功的。
從王亞偉的培育過程來說,14年的豐富從業經歷,與美國的傳奇基金經理林奇相當,不像有些基金經理,2-4年成功從業后便跳到私募。所以,中國公募培養明星基金經理,要有正確的培養體系和職業規劃。
(作者系高頓研究院CFA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金融博士、特許金融分析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