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麗霞 三秋 袁佳
編者按:
在A股市場上,在公募基金行業內,王亞偉用六年半的時間書寫了一部難以超越的傳奇。多次傳言之后,王亞偉這次真的要離職了,去向何方,依然是大家猜測不斷的謎。但不管怎樣,華夏基金(微博)失去了一面旗幟,甚至整個公募基金行業或許都將失去這面旗幟。
公募誰能代替王亞偉?隨著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和退市制度的出臺,也許未來的投資市場要更多地依靠團隊的力量和數理工具的結合。
我們除了寄望王亞偉日后能繼續為基層投資者服務之外,更寄望公募基金業能將王亞偉那種熱愛投資、坦然平和的工作態度、竭誠為投資者服務的精神發揚光大。
難以超越的傳奇
發自《投資快報》 記者 高麗霞
擁有“最牛公募基金經理”的名號,每年年末參與公募基金排名戰,成為市場緊密跟蹤的焦點。掌管華夏大盤6年半,任職期間該基金的總回報超過了1000%;管理的基金連續4年位居全行業業績前兩名,其余兩年業績較好的基金排進前15。能夠在風云不斷變幻的市場中不敗,擁有這一傲人成績的基金經理,只有王亞偉。
王亞偉人生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初次接觸證券”。1971年9月11日,王亞偉出生于安徽馬鞍山市,后畢業于馬鞍山二中。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電子系,其間對證券投資產生濃厚興趣,選修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雙學位。
1994年王亞偉進入剛成立的中信國際合作公司,中信國際的主要業務是機電產品成套設備進出口及國際工程承包業務。他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最后的三個月開始接觸證券投資業務。
1995年基于對證券投資的興趣,他進入了華夏證券公司,在當時全國最大的證券營業部,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任研究部經理。
第二個階段是“踏入基金業”。1998年,國內的基金業開始啟動,3月27日第一支規范運作的封閉式基金,即基金開元成立。實際上在同一階段,華夏基金管理公司開始籌建,王亞偉跟隨當時的營業部總經理----后來的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加入籌備組,1998年4月,華夏基金成立。
1998年4月28日,華夏基金旗下第一只封閉式基金——基金興華成立。王亞偉最初是興華基金經理助理,之后任基金經理。同期在財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學習,后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據Wind資訊統計,從1998年4月28日到2002年1月8日即王亞偉離任,基金興華的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是90.48%,同期上證綜指的漲幅是18.79%。
2001年年末,華安、南方和華夏三家分別發行了開放式基金,2001年12月18日,華夏成長證券投資基金成立,王亞偉擔任基金經理,2005年4月辭任。根據上海財匯的數據,任職期間,上證綜指下跌28.5%,華夏成長凈值增長率為13.22%。
總的來說,這期間王亞偉的業績并不突出,也沒有給整個行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個階段是“名成利就”。王亞偉的成名是在2005年以后,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王亞偉出國進修。回國后,他的投資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2005年12月,王亞偉接手華夏大盤精選基金。之后由于股改,中國股市進入了大牛市。
2006年,華夏大盤以154.49%的業績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
2007年,華夏大盤以226%的凈值增長率奪冠,比第二名高出35個百分點,且是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的2.33倍。一時間,華夏大盤成為萬眾矚目的牛基,王亞偉則獲得“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的殊榮,一舉將基金金牛獎、明星獎、最佳表現獎、最高回報獎、最受歡迎獎盡數收入囊中。
2008年10月23日,華夏策略精選基金成立,王亞偉出任基金經理。
2009年,華夏大盤以116.19%的凈值增長率再次位居第一。華夏策略精選基金的凈值增長率為84.30%。2010年,王亞偉僅次于孫健波居于亞軍。
2011年業績表現稍遜,華夏策略排名13,華夏大盤排名36。
淡定的心態造就了神話
無論是在長期還是短期,牛市或者熊市,王亞偉都有很好的業績表現,這也奠定了其明星基金經理的神話,書寫了公募基金行業內一部難以超越的傳奇。
從過去幾年華夏大盤的配置來看,王亞偉展現的是一種均衡思想,并沒有過分重兵駐扎于某個行業,他不善于判斷大盤走勢,而是以精選個股、“押重組”而著稱。喜歡隱蔽性題材的王亞偉,也難免成為市場質疑的焦點,選股獨到或者說另類讓王亞偉顯得神秘又飽受爭議。
對此,王亞偉曾表示,重組是中國市場特有的現象,對于這樣的機遇視而不見,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屢屢精準“押寶”重組成功,持續優秀的業績,早已讓“王亞偉獨門重倉股”成為市場上的特有名詞。這也在資本市場上導致了王亞偉效應,只要有王亞偉潛入的股票,事后都會成為媒體和投資者競相追逐的目標。
或許,在王亞偉看來,“風險”并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它也并不是固化的,更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就像他所說的那樣,“藍籌股的風險并不一定就比重組股低”。
不過在很多業內人士的眼里,王亞偉能夠成功的一大原因,來自于良好的心態。在華夏基金內部人士的眼里,王亞偉不喜歡言語,低調、淡定。如果沒有最牛公募基金經理的榮耀,他屬于“很難被人在第一時間發現的那種”。
在“造神時代”的今天,浮躁的心態背后,某個特定時段的因素也往往容易被夸大或者是縮小,背后的認知也總是在不經意之間有所傾斜。以至于王亞偉自己也坦言,他承擔了一些額外的“社會功能和娛樂化功能”,王亞偉注定比絕大多數同行承載更多壓力。
王亞偉曾經在少有的公開言論中談到要承受的孤獨和壓力:“每個行業或者說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局限性,但這些局限并不能成為替自己開脫的理由,而恰恰需要在這些局限上尋求突破……基金經理的獨立思考就顯得彌足珍貴,這取決于你把為投資者理財看作是一個職業還是一項事業。如果你覺得它是事業,想有所追求,那么這個過程中,你就會多付出,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總結,而且要承受壓力和孤獨……”
低調、穩定、從容的心態,讓王亞偉在面對資本市場時能夠始終保持強大的內心世界。
基金業從此寂寞?
發自《投資快報》 記者 三秋
邁克爾杰克遜的逝去,讓很多人從此不再追捧歐美流行音樂;邁克爾喬丹的掛靴,也令廣大瘋狂NBA球迷從此開始冷落籃球。那么,王亞偉的離職,是否也會讓基金業從此寂寞?當廣大投資者已經習慣于每期必追的基金界“王亞偉動向”的時候,新的基金界標桿又在哪里?當廣大記者賴以發稿費的“王亞偉題材”從此不再的時候,新的“李亞偉”、“張亞偉”能否再次承擔基金代言的重擔?
大眾很爽,偉哥很忙
英雄,總是容易被人注目。當我們用百度(微博)搜索“基金經理”,找到相關結果約20,700,000個。而當我們再次用百度搜索“王亞偉”的時候,找到相關結果約7,720,000篇。或者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王亞偉之于基金經理的重要性,就等于這1350萬之于2070萬,超過了6成的比重。
也許,曾經的王亞偉也是一個普通的基金經理,跟目前我們所知道大多數基金經理沒有兩樣,業績雖然不算墊底,但是也不是多么顯眼。完全就是基金經理中間的凡人。股市本沒有神,無奈大家的心中呼喚得多了,也就將凡人變成了神。
只要翻閱一下各大媒體的財經版面,就可以看見王亞偉一向是基金新聞的常客。“王亞偉某季度新入股票清單”、“王亞偉業績再度領先”、“最新王亞偉持股清單”……每一次基金定期報告出爐之時,王亞偉所執掌的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必然是成為眾多財經記者分析的重點,其倉位多寡、持股板塊以及增減變動,都是吸引市場眼球的新聞題材。除了業績以外,王亞偉的生平事跡、從業經歷也被人反復提及引用。清華畢業、東四營業部入門、熊市中基金不跌反漲、新基金一日募集10億等等已經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坊間談資。
除了正常新聞以外,偉哥還“不幸”被擔負了“基金娛樂八卦傳聞”的職責。這里面,有定期的離職傳聞(當然,這一次應該是真的了),有頻頻壓中重組股的內幕猜想,也有華夏基金內部的恩恩怨怨。更有甚者,有媒體報道今年年初王亞偉曾經參加了一次投資界(微博)的秘密聚會,與一眾公私募大佬華山論劍……在市場投資者的眼中,王亞偉已然不僅僅是單純的基金經理,儼然成為一個神通廣大、快意恩仇的江湖俠客了。以至于有某記者私下笑談:“不是我們要寫王亞偉,而是市場要了解王亞偉;不是我們幫王亞偉宣傳,而是王亞偉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寫稿的固定渠道。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他辭職了,那我們以后寫稿選題就要再多想一點兒其他題材了。”
新投資時代告別個人主義
公募王亞偉,私募趙丹陽,這也許是已經成為了眼下中國投資界的某種共識。趙丹陽之后有徐翔,王亞偉之后有誰?王亞偉的成功,是華夏系其它基金為他所管理的兩只基金抬轎子了嗎?是華夏基金為打造名牌精心培養的明星嗎?
無論如何,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王亞偉的“明星效應”已經和公募基金以及華夏基金深深地聯系在一起。正是由于這種聯系,才會使得廣大基金客戶對公募、對華夏基金增添極大的好感和信任,形成強大的號召力。基金經理與基金公司相互促進,才成就了今天的局面。只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眼見王亞偉掛靴離去,日后中國的公募基金業誰來扛旗?下一個“李亞偉”、“張亞偉”又能否擔得起如此重任?
這個問題無疑非常現實。據統計,截止今年3月份公募基金公司的隊伍已經擴大到71家,新基金產品發行數量在去年也創下歷史新高。隨著中國基金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營銷策略也將越發重要。基金業績變化較慢,不能立竿見影。拼技術、拼創新,很快就會面臨被山寨的風險;拼代言,拼形象,自然是事半功倍之舉。在這個連相親都普遍要求“高帥富”的年代,廣大的基金投資人又何嘗不是在尋找自己心目中的“高帥富”?
公募誰能代替王亞偉?投資,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種“未來預期”之上的行為。放眼目前中國的公募基金,尚沒有幾個基金經理有超過十年以上的從業經歷,可以做到連續數年穩居公募前列位置,更加沒有辦法做到“點股成金”的功力。沒有可靠的歷史數據,未來預期也無從談起!歷史不會重演,王亞偉只有一個。所以說,這是個偽命題,王亞偉無人替代!
公募能否不靠王亞偉?就像現代機關槍的發明,讓青龍偃月刀等一眾冷兵器都基本打入了歷史。王亞偉身處的A股市場,大部分時間是沒有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基本不存在退市風險的“單邊市場”。在這種市場里面,只能做多。要快速盈利,只能靠重組股、題材股和小盤股炒作。隨著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和退市制度的出臺,也許未來的投資市場要更多地依靠團隊的力量和數理工具的結合。
我們讀《三國演義》時,大家都認可關羽武藝天下無敵,可以一敵百。不過從來沒有人會認為,面對現代戰爭的步槍大炮,關羽仍然可以手持大刀一騎當千。王亞偉的離職,無疑讓基金界感到了一絲寂寞。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團體”和“大眾”逐漸取代了少數“英雄”成為了社會活動的主體。從這個角度來看,王亞偉的離去也是合乎大勢所趨。希望在未來我們再回顧這一段歷史時,或許仍有感嘆,但絕不應該遺憾!
發自《投資快報》
唯盼留下精神財產
發自《投資快報》 記者 袁佳
“如果我的投資風格確實無法再適應公募基金發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慮其它的發展路徑。只是目前,沒有這方面的任何打算。”——這是王亞偉在2009年罕有地接受媒體專訪時對自己未來職業生涯作出的說明,而目前,王亞偉終于到了要考慮其他發展路徑的時候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看著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凈值狂飆,而我卻買不到。”對于絕大部分的個人投資者而言,王亞偉離自己實在太遠,每當媒體炒作王亞偉概念股時,我們只能屁顛屁顛地去跟風一番。
王亞偉對投資的熱愛、對工作的堅持、平和、坦然的態度對于眾多基金經理、對于整個社會均是值得珍重的寶貴財產。現在,傳奇人物即將遠去,公募基金將再無王亞偉,作為一名普通的個人投資者,我們關心王亞偉走后,能否為這個服務數千萬中小投資者的公募基金業界留下所謂的“王亞偉精神”。
“不是我們不正常,而是王亞偉不正常”
“最早一批20多名基金經理只有王亞偉還在基金公司,不是我們不正常,而是王亞偉不正常。”說這話的是知名基金經理,前南方基金(微博)、交銀施羅德基金(微博)投資總監李旭利。的確,王亞偉于1995年進入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工作,其后追隨范勇宏調派參與組建華夏基金至今,一待就是14個年頭。
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在王亞偉至今17年的投資工作生涯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作為王亞偉在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的老上司,“伯樂”范勇宏在往后的日子中一直給予了“千里馬”王亞偉大力的指導與支持。跟隨范勇宏一同離職,另覓發展路徑,也正是當前關于王亞偉去向的傳聞之一。
不管日后有如何的去向,王亞偉的穩定與堅持確實難能可貴,目前業界也僅有華安基金(微博)的尚志民以及匯豐晉信基金(微博)的林彤彤兩位基金經理的任職年資可比王亞偉。當前證券、基金業人才流動如此之頻繁,我們實在難以預計日后是否還有基金經理或其他投資專長能如王亞偉一般穩定與堅持。那些曾一度與王亞偉并肩作戰,打造華夏基金輝煌業績的好兄弟,例如石波、江暉、孫建冬等等,均早已離開華夏基金,甚至離開公募基金業,選擇發展自己的私募事業。
可以想象,以王亞偉的驕人業績以及超高人氣,如果他一早離開公募基金,參照李旭利、曾昭雄,或自己的前同事江暉、孫建冬等明星基金經理自立門戶,從事私募基金工作,相信定能收獲巨大的個人利益,但正如前文提到的其個人專訪中所說的“對公募基金行業、對公司有很深的感情……我一直心懷感恩,感謝這個行業給予我很多機會,我也愿意繼續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選擇作為一名公募基金經理,為廣大中小投資者服務,見證我國的基金業不斷成長和壯大,這是我的投資理想所在。”
或許這就是造成王亞偉在李旭利眼中變得“不正常”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李旭利在內的眾多基金經理不缺才能,缺少的或許就是那種堅持。一份對投資工作的理想、一份對職業生涯的堅持,也許正是近幾年的“王亞偉熱”過后,可以留給基金業,乃至整個金融行業最寶貴的一份財產。
專注、純粹地去做投資
與一些“知名”的經濟學家或財經名人熱衷頻繁走穴、在媒體亮相截然不同的是,有“最牛基金經理”之稱的王亞偉卻是異常地低調。面對媒體以及民間的各種熱炒,正面的、負面的、質疑的……王亞偉均鮮有回應,平日也難得出席公開活動,就算出席公開活動也是低調應對,除了發表既定的演說或觀點外,一般對媒體敬而遠之。除此之外,王亞偉所管理的兩只基金的定期季報、年報中關于工作回顧以及后市展望的部分,其同樣惜墨如金。據說王亞偉低調得連華夏基金的員工平日也甚少有機會與其深度接觸,更何況是外人?
2009年7月接受多家媒體采訪算是難得的一次得以了解王亞偉的工作及個人想法的機會。對于自己長期對媒體的回避以及缺乏溝通,王亞偉明確地表示歉意。面對各種質疑,王亞偉也表達出坦然的態度,“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試圖讓每個人理解你、說你好根本就是徒勞的,還是順其自然吧……與其把精力花在對外解釋上,不如花在投資研究上。”坦然、平和的心態,踏實地工作,恐怕就是王亞偉能在人心浮動的基金界能始終保持領先的關鍵因素。
而這一切均來自王亞偉對投資工作的無限熱愛。2010年6月底,王亞偉辭任華夏基金投資委員會主席。當時據華夏基金內部人士回應,王亞偉此舉是希望集中精力管理自己的兩只基金,因此放棄行政工作較多的投委會主席一職,而其擔任的副總經理一職也更多是虛銜。專注、純粹地去從事投資工作,一直是王亞偉的追求。
公募基金是目前市場上僅有的能為最基層普通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的機構,而王亞偉作為公募基金的標桿,其離去最終將是普通投資者的重大損失。我們除了寄望王亞偉日后能繼續為基層投資者服務之外,更實際的是寄望公募基金業能將王亞偉那種熱愛投資、坦然平和的工作態度、竭誠為投資者服務的精神發揚光大。
發自《投資快報》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