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葉靜
基金業2012年首份成績單已水落石出。由于大盤造好,一季度基金普遍獲得正收益,其中偏股型和混合型基金凈值增長率環比增幅最大,成為首季的“盈利王”。不過遺憾的是,與滬深300指數同期4.65%的漲幅相比,股票型基金業績仍大幅落后。
而受到去年教訓的影響,今年基民無心戀戰,見好就收,七成基金遭遇凈贖回。據Wind資訊統計,一季度基金份額合計縮水570.61億份至24387.92億份。其中,偏股型和混合型基金成為份額縮水重災區,分別被凈贖回294.58億份和185.68億份,縮水比例為3.19%和2.74%。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當中有6只基金的贖回率超過九成,幾遭滅頂之災。
基金一季度盈利380億元
Wind資訊統計顯示,66家基金公司旗下1031只基金已悉數披露一季報,基金整體扭虧為盈,合計實現利潤380.95億元,而去年四季度虧損金額高達1234.39億元。其中,偏股型基金成了“盈利王”,盈利200.33億元,占據了全部盈利的50%以上;混合型基金緊隨其后,盈利57.91億元;貨幣型基金在規模高漲的背景下,盈利也水漲船高,達35.87億元;債券型基金也出現了一波小牛市,盈利29.67億元;保本型基金則貢獻利潤6.0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QDII基金,一季度一馬當先,改變了之前給人“賠錢貨”的印象。該類基金以相對較小的規模,贏得了相對較大的盈利——50.71億元。在一季度基金利潤排行榜的前十強中,有4席被QDII基金占據。
但是,一季度有219只基金出現虧損。其中,博時價值增長巨虧3.1億元,金額最多;景順長城內需增長2號、易方達醫療保健、大成財富管理2020、華安策略優選、泰信先行策略、長城安心回報等21只基金虧損金額亦超過1億元。
從具體的基金公司來看,依然是“規模為王”,規模越大盈利越多。66家基金公司中,有51家公司旗下基金一季度整體實現盈利,華夏基金(微博)旗下29只基金錄得利潤共59.71億元,位居首位;易方達旗下36只基金共計獲利35.39億元,緊隨其后;嘉實基金(微博)共實現盈利34.2億元,排行第三。
超七成公司遭遇贖回尷尬
讓基金公司感到郁悶的是,雖然業績出現好轉,但隨著凈值“水漲船高”,投資者“落袋為安”的心態有所體現,首季基金凈贖回達到了570億份。好買基金分析師表示,由于這兩年市場行情不好,特別是去年那種單邊下跌的行情,讓投資人膽戰心驚,因此在基金業績回暖時,出手兌現。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除貨幣型基金在一季度實現小幅凈申購外,其余各類型基金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凈贖回,其中股票方向基金為贖回“重災區”。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基金總份額由24953.55億份下降到24387.92億份,凈贖回570.61億份,凈贖回比例為2.29%。
從各類基金份額變動來看,偏股型基金凈贖回量最大,其份額由一季度初的13017.89億份下降至12720.04億份,遭遇凈贖回302.68億份,贖回比例為2.32%。其中,指數型基金份額相對穩定,僅縮水8.09億份,贖回比例為0.21%;而主動投資的股票型基金凈贖回意愿有所抬頭,份額縮水294.58億份,贖回比例為3.19%。
此外,混合型基金份額由年初的6785.85億份下降至6600.17億份,遭遇凈贖回185.68億份,贖回比例為2.74%。QDII基金延續此前小幅凈贖回勢頭,凈贖回21.97億份,占比2.4%。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股票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在“蹺蹺板”效應之下,一季度債券型基金份額大幅縮水,遭遇凈贖回82.38億份,占比達到了6.4%。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一季度貨幣基金成為基金公司規模擴張的利器。此前每年年底基金公司利用貨幣基金“沖規模”,而在隨后的一季度貨基往往都會遭遇大比例贖回,而今年一季度貨幣型基金份額則實現了增長,由2948.95億份提升至2971.04億份,實現凈申購22.09億份,凈申購比例為0.75%。
從66家基金公司的具體情況來看,除17家基金公司的份額有所增長之外,其余出現縮水,占比達到74.24%。
6只基金贖回率超過九成
具體到基金個體的贖回額上,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中銀、工銀瑞信(微博)和博時旗下的3只貨幣型基金成為遭遇贖回最嚴重的基金,贖回額都超過400億元。
不過按照贖回率來看,這3只基金又不算“名列前茅”,一季度有6只基金的贖回率超過90%。長城久兆中小板300成了市場的“棄兒”,Wind資訊統計顯示,其共被贖回9.1億份,贖回率高達96.4%,季末份額已跌穿2億份。因為重慶啤酒的重磅打擊,馬失前蹄的大成基金(微博)也遭遇業績和規模“雙殺”,旗下大成中證內地消費主題,被贖回7.98億元,贖回率為92.4%。緊跟著的是華安科技動力,遭贖回9.1億份,贖回率為91.3%,目前規模不足1億份,成為名副其實的“迷你”基金。
引人注目的是,兩只債券基金一季度的贖回比例也超過90%,分別是長盛同禧信用增利A和長盛同禧信用增利C,各被贖回90.5%和90.2%。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生不逢時的次新基金。方正富邦創新動力一季度被贖回12億元,縮水比例超過90%。據記者了解,方正富邦基金(微博)去年6月才成立,方正富邦創新動力是其第一只產品。為了打響頭炮,在多方運作之下,該基金首募規模高達13.14億份,在當時市道低迷的背景下,可謂風光一時無兩。不過好景不長,封閉期一過,大量幫忙資金的撤離,讓其成了“裸泳者”,目前規模僅為1.25億份。
與方正富邦“同時代”誕生的財通基金(微博)和平安大華基金(微博)的日子也不好過。Wind資訊統計顯示,財通基金旗下的財通價值動量一季度共遭6.74億份凈贖回,最終規模縮減至3.85億份。而資料顯示,其去年成立時為10.59億份。按此計算,其規模一季度縮水比例達到63.6%。平安大華深證300同樣遭遇大額贖回,一季報顯示,成立之時規模為4.18億份,而一季度總申購份額為9421.58萬份可謂理想,但贖回份額卻達3.92億份,季末規模已縮水至1.2億份,縮水比例為71.29%。
專家觀點
基金遭贖回情有可原
對于基金一季度遭遇大面積的凈贖回,好買基金的分析師曾令華就表示,“情理之內,預料之中”。
他指出,首先是由于這兩年行情不佳,基民得到的教訓是,如果死守市場,不但最后顆粒無收,甚至可能本金不保,因此一旦基金凈值出現反彈,便會立即見好就收。其次是新基金募集困難,為了讓首募規模好看或者僅僅是為了“成立”,基金公司需要找大量的幫忙資金。一旦基金打開封閉,幫忙資金撤離,基金的實際規模便會水落石出。“特別是剛剛成立的中小基金公司,本來規模就不大,在遭遇大比例贖回時,基本上可以說是顆粒無存。如果股東不肯幫忙,市場再不見好轉,公司的生存可能都有問題。”孔令華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