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投資者賺錢,是基金公司接下來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本報記者 龍昊
募集困難、業績下降、規模縮小,基金行業遭遇寒流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從目前來看,基金銷售額大幅下滑,基金業務有被邊緣化的趨勢。那么,“基金公司如何讓客戶安心地說:我要理財的時候就找你? ”
日前在京舉行“2011中國基金營銷拓展研討會暨基金營銷十年高峰論壇”上,不少基金公司以及業界人士開始反思中國基金營銷十年成長。最終的共識是,摒棄以往一味追求規模與短期業績的做法,如何給投資者賺錢,是基金公司接下來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基金公司應該走出片面追求短期規模的誤區
開放式基金誕生十年來,有成果也面臨一些問題。工商銀行個人金融部副總經理郭超認為,問題主要表現在:資本市場不景氣,基金運作水平受到質疑,對基金營銷影響較大;資本市場不成熟,基金持續盈利能力尚待加強;基金客戶滲透率低,市場潛力有待挖掘;基金銷售額與收入占比下降,代銷機構業務發展積極性不高等。而在美國證券市場的客戶中,基金滲透率達28%,而A股市場的客戶中基金滲透率僅為5.7%。
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基金公司往往側重于發行規模而忽視了業績。
“2007年行業發展處于巔峰時,基金公司為追求規模,產生大量非理性購買,在變形的基金銷售的導向下,眾多背離投資者真實需求、或者不符合投資者需求能力的產品被售出,導致投資者收益不佳,成為至今尚無法突破行業瓶頸。 ”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監陳雪峻說。
“基金公司在進行產品創新時,沒有基于客戶需求,而是基于審批的需求;或者是基于一個比較花哨,能夠忽悠的噱頭進行營銷。 ”海富通基金公司副總經理閻小慶(微博)深有同感地說,“這些都是造成今天基金營銷困局的原因。 ”
除此以外,建設銀行個人存款與投資部副總經理馬梅琴還認為,商業銀行渠道在銷售產品時對產品和客戶的把握也不夠,不能合理地處理兩者協調發展的關系。同時,目前中國基金投資渠道狹窄,基金經理短期排名壓力巨大,這是造成基金產品同質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基金業績吸引投資者是未來基金營銷的根本
“基金業應該改變過度追求規模而輕視投資業績的偏向。 ”《證券投資基金法》起草小組首任組長王連洲(微博)表示,“說一千道一萬,基金業績吸引投資者是未來基金營銷的根本。 ”
“基金公司為了規模效益去發基金,往往忽略了投資者的相關利益。如果沒有給投資者賺錢,基金銷售只會更加困難。基金銷售、包括基金行業的發展到了一個反思時期。”招商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王曉東說,因此,“如何給投資者賺錢,可能是我們基金公司接下來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
交通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楊旭東表示,基金營銷的發展趨勢將會更加突出以客戶為中心,充分體現財富管理理念,強化品質管理及風險管控,優化銷售系統工具以及業務流程,增強渠道功能,凸顯專業化服務特征。
“基金行業的競爭不僅是66家基金公司之爭,而是同15203款理財產品、全國34個省市的房地產以及金銀、字畫、珠寶的競爭!”特勞特(中國)公司分析師陳逸倫呼吁從大理財的角度來看待基金。
基金行業已經進入全面同質化時代,被投資者率先認知的基金將占據優勢。基于此,陳逸倫要求“把基金品牌‘寫’入投資者大腦”。
實踐證明,只有符合市場真實需求的基金才不愁賣;其次是業績,一個產品如果業績出類拔萃也不愁沒人買。陳雪峻說。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