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遠至今都還記得,他在法國12年漫長求學生涯開始時的情景。“上金融理論課,教授列了一大堆書目論文,然后對我們說,這門課有很多文章要讀,我也會提出很多觀點,但是所有文章上的觀點和我的觀點都有可能是錯的。正是在質疑之中,我們的理論才能進步。”
丁遠回憶說,這一段話,對于一個從中國大陸去求學的人來說,其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法式教育給了丁遠一個重要的信念:你是一個獨立的人,你應該獨立思考。如今,看著在法國學校讀書的兒子成長,丁遠對于這樣的教育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他們從小的課本里就沒有所謂的‘中心思想’,老師每次都說,我們一起來玩吧。我看他們的兒童讀物,全是挑戰權威的,連環畫里也都是小孩惡搞大人,百姓惡搞紳士。”
“我在巴黎看到中國人成群地買LV包,就很有感慨。”丁遠說,中國人只能扮演搶購的角色,而法國人、意大利人卻有無盡的設計天才,或許就跟這樣的教育方式有關。丁遠坦言他不愿意當官,有學生戲謔丁遠“走不太遠”,他甚至覺得很對。“我不想走遠,也用不著走遠。你想‘走遠’就要適應體制的模式,那逐漸就不能獨立思考了。”
在加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之前,丁遠是法國HEC管理學院會計與管理控制系的終身教授。從2003年起,丁遠開始作為核心教授在中歐MBA、EMBA班講授會計學課程。2006年8月,丁遠決定從巴黎回到上海正式加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幽默、睿智的授課方式,再加上獨具個性的案例教學,使得丁遠很快成為中歐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
一科那么苦澀的財務課程,被丁遠講得“天花亂墜”。一位學員說,“丁遠引導學生在冷峻的財務分析思維之下,發現著會計學的內在美。”
“我的工作是我喜歡的,每天拿幾份報表看很開心。”丁遠說,尤其是在財務報表公布的時候,也許每天要讀上30-40份報表。雖然在別人看來,這樣的工作一點也算不上“半懶人”,但是對于丁遠來說,這并不枯燥反而充滿了樂趣。
如今丁遠又在研究銀行股的問題。“我原來的模型對金融板塊并不適用。現在一是做基金的需要,二是中歐明年新辦了金融EMBA,我要教金融財務會計,所以要研究怎樣找出好的金融企業。”丁遠說,現在已建立了一個模型,能把最好的銀行選出來。這一模型通過測試,從2008年就開始能有正收益。
無論是做研究,還是做基金,丁遠都有一個純真的目的:為了在課堂上能讓學生信服。反過來,學員跟他的交流,也更進一步促進了他的研究。“很多公司情況都是找同學們聊了才知道,設計出模型后,我也會去征求同學們的意見,問他們靠不靠譜。”丁遠說,問下來之后,發現大家確實會喜歡他選出來的好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