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光
近兩個星期以來,上證綜指漲幅超過9.4%,更重要的是本輪上漲并不是“賺指數不賺錢”,幾乎所有板塊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不少股票的漲幅在20%以上。這段時間成為了今年難得的“吃飯行情”。
對于全靠業績說話的陽光私募而言,這次“吃飯行情”來得尤其重要,不少私募都牢牢抓住這次機會,實現了業績大翻身。以澤熙投資旗下幾只產品為例,在過去的兩個星期中,產品凈值都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10月21日,澤熙5期產品的凈值為1.2878元,10月28日該產品凈值已上升至1.4426元,將今年累計收益從0.14%提高到12.17%。
“吃飯行情”就如同一場及時雨,澆醒了慘淡行情下的眾多投資機構。一位私募公司人士笑言:“這幾天老板心情明顯好轉,股市紅了,老板的臉色也變好了。”受緊縮政策影響,今年股市走勢疲弱,不但大盤越跌越深,個股也難尋持續穩定的投資機會。大半年下來,市場內大多數投資機構都以虧損收場。
根據好買基金網數據,自2007年1月1日至今年10月成立的886只私募產品中,今年三季度有124只產品創下歷史最低凈值,約占總數的14%。截至9月30日的數據也顯示,今年新成立的173只管理型陽光私募產品中,僅有5.8%獲得正收益。
對于收入依靠業績提成的陽光私募而言,沒有正收益就意味著幾乎沒有收入,也就是說,從去年開始的股市調整到現在,不少未取得正收益的私募一直處在“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凈虧損階段。由此可知,這一輪對凈值助力不小的“吃飯行情”是何等重要!
不過私募行業要長期穩定運行,不可能總是等待“吃飯行情”。一位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一家中等規模的私募公司要保持正常運營,房租、人員工資加上其他費用,一年至少要投入800萬元以上。萬一股市連續2年以上熊市,又沒有像樣的“吃飯行情”,私募公司又將如何生存?
管理費收益也許是可以期待的因素。根據合約,私募公司投資管理人可以按照資金規模每年收取1%左右的管理費,這樣即使遇上熊市,私募也能穩定投資風格長期經營。但現實是,由于過分依賴銀行渠道和信托賬號資源,這1%的管理費收益已被兩家分割殆盡,根本不能形成對私募運營的長期支持。業內人士認為,私募行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保證管理費這一“活命錢”。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隨著營銷渠道的多樣化以及私募發行制度改革的進行,私募公司的獨立性也有望增強,在管理費方面的議價能力也會增強。也許到那時,即使在疲弱的市場中,也會出現更多風格多樣但仍然持續經營的私募投資者。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