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基金2011年三季報 > 正文
楊光
對基金業而言,2011年的“準熊市”似乎比2008年大熊市更為殘酷。據天相投顧統計,截至三季度末,62家基金公司旗下821只基金(合并計算)虧了2510.74億元,全市場64家基金公司資產總規模縮水至2.13萬億元。最令人心驚的是各類型基金的盈利狀況:僅貨幣基金本期利潤為正,股票型基金虧損1633.69億元,混合型基金虧損651.47億元,連穩健的債券型基金也虧損70.08億元(債基在2008年整體取得正收益)。保本基金不保本、新基金發行單只規模屢創新低等消息,讓基金業感到了徹骨的寒意。
多年來,基金業一直在探索突圍之路,從激勵機制到產品創新,從拓展第三方銷售渠道到拓寬投資范圍,但效果尚不明顯。環顧四周,私募基金和券商資管同是天涯淪落人。當整個資管行業都陷入整體虧損的泥潭時,或許市場本身也需要深入反思。
在股市里打拼的投資者盈利模式無非兩種——賺取差價和現金分紅。現階段基金業乃至資管行業財富效應黯然,折射出前一種盈利模式已窮途末路。有專家分析,如果以價格波動率表示股市風險,那么目前我國股市的風險大體是美國股市的兩倍左右,而我國股市中風險調整后的收益水平大體為美國股市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以上兩指標說明,我國股市上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在承擔相同的風險后,只能獲得相當于美國股市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預期收益。在一個風險高企財富效應弱的市場,讓機構投資者年年賺錢似乎有點難。
常有基金經理向筆者訴苦:“基金對上市公司整體現金紅利收益水平過低甚至接近于零時沒有話語權,面對惡意圈錢只能用腳投票。”長期以來,我們的融資制度更有利于上市公司,而很少考慮過投資者所要求的最低長期平均投資回報,這導致我們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回報與美國相比差距實在不小。數據顯示,美國上市公司的現金紅利占公司凈收入的比例在上個世紀70年代約為30%,到80年代提高到40%。上百年來,美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與融資之比為1:1,絕大多數美國上市公司都是按季度分紅。大方的現金分紅能讓美國民眾把股票投資當成他們另外一種形式的儲蓄,養老金等各種長線資金長期駐守股市,正是這種高現金分紅的財富效應讓美國牛市比中國長。
真正尊重投資者的上市公司會殫精竭慮爭取出色的業績回報投資者,這樣的股市才有財富效應和可持續的內生動力,為基金業乃至資管行業基業常青提供肥沃的“土壤”。當我們融資能更多考慮股市投資者基本收益預期的時候,當新股一級市場發行價能讓利于投資者的時候,當把上市公司的現金紅利分配水平與其未來的再融資真正掛鉤的時候,當上市公司的現金紅利收益水平達到甚至超過債券投資收益水平的時候,股市的財富效應將會迸發,基金業自能常青。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