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陽光私募備受煎熬 逾六成私募業績提成無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4日 10:16  證券時報網

  證券時報記者 劉明

  “老婆本都給虧沒了”,一位80后私募基金經理苦笑道,年初時,他還期待拿了年終獎后結婚買房,不過,現在他已對所謂年終獎不抱任何希望。而今年以來市場的持續下挫也讓他對曾經引以為傲的職業產生了懷疑。這是目前陽光私募身處困境中的一個縮影。

  深圳市挺浩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康浩平(微博)更是直言:“如果這種熊市再持續一年半載的話,估計很多小私募將很難扛得住”。今年以來,上證指數迭創新低,追求絕對收益的陽光私募生存困境日漸明顯,產品大面積虧損,更嚴重的是,不斷有產品出現清盤,降薪裁員時有耳聞,甚至近日有私募老總被大股東掃地出門。

  逾六成私募業績提成無望

  與有著兩萬億資產管理規模、依靠提取管理費為生的公募基金不同,目前只有1500億資產規模的私募基金的收入來源主要還是產品凈值創出新高后20%的業績提成。

  由好買基金10月20日提供給證券時報記者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前成立的652只陽光私募產品中,今年以來凈值創出過新高的僅有179只,占比不到三成。且這些產品創出新高的日期還不一定是開放申購贖回日。如果算上今年成立的私募產品的話,未創新高私募產品占比將更高,據統計,私募今年新成立的產品中94%在面值以下。

  從具體公司來看,納入統計的244家私募公司中,有155家公司今年以來沒有任何產品凈值創出新高,占比超過六成。這意味著有六成多的私募公司今年都沒有任何業績提成的收入。在今年以前成立的陽光私募產品中,上海尚雅投資旗下21只產品、深圳市武當資產旗下19只產品、上海匯利資產旗下11只產品全軍覆沒,今年以來凈值均未創出新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合伙人跟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今年這種市場中,即使創出新高,那也是少得可憐,且私募產品只有在產品每月一次的開放申購贖回日創出新高才能提成,這就更加困難,他們的一只1億元資產規模的產品在今年市場中算是表現不錯的,上半年創出過新高,但提成只有幾十萬元。

  大私募一年支出幾千萬

  對于私募而言,如果業績提成收入很少甚至沒有的話,要想維持日常運營非常不容易。一位曾在深圳某信托公司任職的林先生告訴記者,根據他的測算,一家私募如果沒有業績提成,光靠固定管理費收入的話,那這家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至少得7億元以上,而實際上規模超過7億元的私募并不多。

  根據林先生的說法,現在信托私募的固定管理費一般是1.5%,信托、銀行等渠道拿1%,擔任投資顧問的私募基金能拿到0.5%,7億的資產規模管理費一年為350萬,在沒有業績提成的情況下,這差不多就是一家私募的盈虧平衡點。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多家私募的印證。康浩平告訴記者,私募公司的支出,主要由人員工資、調研費用、房租、信托賬戶等費用構成,一般算下來,一家不大的私募一年都要支出兩三百萬,有的私募光賬戶費用一年都要支出一百多萬。

  對于一些大私募而言,一年支出恐怕就不只幾百萬。一家資產管理規模在20億以上的私募老總告訴記者,他們那種大的私募公司一年的支出得好幾千萬,這其中人員成本占比較大,調研費用、公司租金等支出也不少。據記者了解,深圳就有一家大型私募一年的運營支出在1500萬以上。

  私募老總被逼走人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在賺不到錢的時候私募行業的種種困境也凸顯出來:近百只產品面臨清盤,從業人員降薪,而面臨裁員,也有主動離去者。更有甚者,非大股東的私募創始人、公司老總被大股東“掃地出門”。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66只陽光私募產品進行了清算,目前還有近百只私募產品跌幅在20%以上,也有面臨清算的危險。業績不佳,私募發行也陷入困境。近幾個月私募產品發行數量也是日漸蕭條,不少私募產品延期發行、暫緩發行,數據顯示,10月以來,直到幾天之前,也僅有1只陽光私募產品在售。

  一位在私募做了兩年的市場經理近日就向記者表示,他準備跳槽去信托公司了,“現在私募真的是太難賣了,還是盡早轉行。”這位市場經理表示。

  與主動離開相比,從自己創辦的公司走人更加悲情。廣東斯達克投資管理公司的總經理黎仕禹近日表示,由于行情太差,產品業績不佳,大股東不信任,自己將離開奮斗和創業了5年的公司。廣東斯達克公司的網站顯示,黎仕禹最近一年管理的斯達克成長一期,截至10月14日的單位凈值為0.8121元,去年11月成立以來下跌了19%。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多數私募的管理層是大股東,像黎仕禹這種情況可能并不多。

  對于當前市場中私募基金的境況,深圳市金融顧問協會秘書長、私募排排網創始人李春瑜(微博)表示,大的私募有著比較大的管理規模,且經過多年運作,已經有所積累,實力比較雄厚,而一些小的私募公司則可能會面臨著較大的困難,目前來看,如果公司人員不多,減少開支的話也還是能支撐一段時間。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相關專題: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