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鐘曉 深圳報道
今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的大幅調整,一些陽光私募產品的凈值損失慘重。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私募的建倉品種流動性較差,私募資金出逃難度非常大,遂成為“任人魚肉”的對象。私募管理人承受較大壓力的同時,投資者的心理壓力也很大,于是頻頻找私募經理尋求解決之道。一些私募經理不堪其擾,只得跟客戶玩起“躲貓貓”,這種態度引起了一些客戶的不滿。此外,還有一些陽光私募產品甚至不對外公布私募管理公司和管理人,陽光私募似乎沒有想象的那么“陽光”。
芳蹤難覓
近期,時策1期凈值跌到接近4毛錢,有人打通該公司一位負責人手機,想找到管理該產品的基金經理。但該負責人表示,目前這只產品不是他本人管理,對具體規模和管理人均不便透露。于是,又有人找到相應信托公司,想了解一下相關情況,也沒有得到相關信息。一時間,這個產品的管理人似乎“消失”了,業界為之嘩然。
其實,這種私募“玩失蹤”的現象近期不在少數。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不少陽光私募產品的凈值跌至冰點,有些私募經理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股票在不跌停的情況下賣出去,以應付客戶。但最近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個愿望是難以實現的,因為持有的股票即使大跌之后估值依然不低,而市場的成交量又太少,愿意接盤的人不多。很多客戶自己是做實業的,緊縮背景下最缺的也是錢。在這種情況下,客戶情緒較為激動,一些私募經理甚至遭遇客戶“痛罵”。于是,有些私募開始玩失蹤,不再接待客戶,也不接聽客戶的電話。
據廣州一位私募中介楊先生透露,原來活躍在廣州的幾家大型私募的管理人,現在都難覓蹤跡。有的干脆關機躲了起來。還有的陽光私募打算讓公司員工放幾個月假,等過了春節再說。中國證券報(微博)記者曾嘗試撥打一位江浙私募的電話,結果被告之已暫停服務。客戶要贖回只得找客服,無法贖回的就只得等待市場回暖了。
知道管理人是誰但找不到,這還并非最糟糕的情況。有的產品甚至都不知道是誰在操盤。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共有432只產品無法從公開資料獲得產品管理人和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相關信托公司表示,此類相關信息不方便透露,很多產品都不是一個人在操盤,而是一個團隊。如此看來,陽光私募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陽光”。
需過信披關
目前情況來看,私募經理“躲貓貓”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業績太差,不愿見客;另一種則是根本不愿與客戶打交道,產品連由誰管理都不披露,這兩種情況可能再度讓私募陷入尷尬的地位。
“躲貓貓”的私募經理中的一些人在市場行情好、產品凈值表現強勢時,曾被稱為“股神”,曝光率相當高,投資者對他們發的產品也是趨之若鶩;但行情差時,卻因凈值損失慘重,遭客戶指責,進而玩失蹤。值得關注的是《信托公司證券投資信托業務操作指引》中同時規定,信托公司聘請的第三方顧問必須具有合格的證券投資管理和研究團隊,團隊主要成員需通過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從業經驗不少于三年,且在業內具有良好的聲譽,無不良從業記錄,并有可追溯的證券投資管理業績證明。然而對于根本不愿披露管理人和管理公司的企業,投資者似乎難以確定產品的操盤者是否符合上述要求,甚至曾經有陽光私募出現過“老牌莊家”操盤的情況。分析人士認為,一直以來,私募基金就在尋找法律上的合法地位,并希望借此擺脫其尷尬身份。但種種跡象表明,私募要想合法化,首先要過的關,就是信息披露這一關。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