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孫琪 秋景雖好,秋寒難忍,頻創新低的股指是陽光私募發行的攔路虎。在跌跌不休的三季度中,陽光私募的新產品和公募基金一樣,遭遇了發行寒流。今年三季度以來僅29只產品成立,為今年以來的新低。
私募新產品越來越難賣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統計,截至9月14日,今年以來共有158只非結構化私募基金成立,而去年同期成立的新基金為188只,今年比去年少30只。今年平均每月成立19.75只,去年平均每月成立23.5只基金,今年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96%。
而且,今年私募的發行量呈現明顯的按季度遞減趨勢。今年一季度,新私募基金成立數量為74只,二季度月為55只,三季度(截至9月14日)為29只。而去年同期,私募發行數量分別為56只、76只、56只。從今年的情況看,在一季度里成立的陽光私募產品占到近半,三季度尤為低迷。
對此,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認為,今年年初陽光私募之所以能夠大賣,是延續了去年年底新產品緊俏的一波熱潮,另一方面也因為年初的市場相對平靜,政策也沒有現在這般趨緊。而4月之后,私募產品成立數量走下坡,尤其是三季度已明顯感受到寒意。今年以來通脹一直居高不下,政府政策逐漸從緊,從加息到提準,從住房限購令到央票回購,頻頻現身的“黑天鵝”又攪亂股市難得的反彈,私募新產品發行越發艱難。
老牌私募公司弱市逞強
今年發行新品較多的私募公司都是重陽、淡水泉、朱雀這類私募中的“藍籌”公司。今年以來,大部分私募公司成立新產品的數量普遍是兩到三只,而重陽今年以來已發行8只,淡水泉緊隨其后,發行了7只新產品。
據海通證券(微博)介紹,上月末及本月初,重陽投資又連續成立了兩期目標回報型非結構化產品——重陽9期和重陽目標回報1期。兩只新成立產品認購額度起點為300萬,所謂目標回報并非保證投資者收益,而是設定三年50%的投資目標,在達到此目標之前產品不接受新的認購。另外,重陽投資上月還將其旗艦產品重陽1期認購門檻上調至1000萬。
對此,海通證券認為,經過七年的發展,投資者對于陽光私募行業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認識。一些成立時間長、規模大,經受住市場考驗的私募開始展示出較強的品牌效應,在市場低迷時吸引資金的能力相對較強,私募行業已經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階段。
興業國際信托最繁忙
另外,今年私募在發行平臺上也顯現出一定的變化。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以來最繁忙的平臺非興業國際信托莫屬,近30只新產品發行量讓其穩坐今年以來的“渠道之王”寶座。緊隨其后的是中融信托和華寶信托,分別發行25只和23只。而去年同期新品發行的前三甲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和華潤深國投信托,今年以來的發行量較去年略遜,分別發行21只、17只和9只,退居“第二梯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