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的QDII基金,在出海五年來,至今僅有一成產品賺錢。
早報記者 柯智華
生不逢時的QDII基金,在出海五年來,至今僅有一成產品賺錢。
Wind資訊統計顯示,在已成立的44只QDII基金中,累計收益率在面值以上基金僅6只,這其中還包括兩只今年剛成立的QDII黃金基金。
在QDII基金排行榜中,虧損幅度最大的仍然是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這只于2007年10月成立的QDII基金目前的單位凈值僅為0.554元。
單位凈值為負數的QDII基金不在少數,比如嘉實海外中國股票的單位凈值僅為0.559元,南方全球精選基金的單位凈值為0.64元,而去年9月30日剛成立的嘉實恒生中國企業的單位凈值也僅為0.7144元,不到一年時間,這只QDII基金已虧損近30%。
當年,這些基金發行時高調“唱多”的海外投資機會仍在耳邊回響。在QDII基金出海已經大幅虧損后,嘉實基金又說,香港的投資機會來了。
基金業人士稱,對于多數基民而言,當基金大幅虧損后,基民往往不愿意選擇贖回,一些基民甚至可能選擇加倉以攤薄成本。
基民們可能錯了,對于一個基金而言,基金虧損越大,越應該謹慎,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代表了一家基金公司或一個基金經理的風控能力。
若以基民未贖回、各QDII基金成立時規模計算,按截至上周末的QDII基金累計凈值計算,44只QDII基金已累計虧損450億。當然,這么計算并不精確,開放的公募基金有申贖變化。
上述虧損數據讓基金從業者抱怨說:QDII出海時正值市場高峰,隨后便發生了金融危機,可謂生不逢時。
但如果要再發一只QDII,他們仍然會說,又到了好的出海時機了。
也許,在某個時刻,市場真的見底了,誰知道呢?不過對于專業投資者來說,公募基金的管理人不可能不知道“管理預期”這個詞,每到發行新基金就唱多市場,這樣的手法對照QDII投資屢戰屢敗的事實,公募基金似乎應該吸取一點教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