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的時候,不少人會徘徊:大基金的實力雄厚,規模效應明顯,但是在弱市中難免尾大不掉;小基金固然船小好掉頭,但要論控盤能力則遠遠不如大基金。
隨著陽光私募規模的擴大,在公募基金中存在的問題在私募基金中也遇到了。近日,深圳的融智評級研究中心發布了名為“陽光私募基金業務之‘規模效應’”的研究性文章,通過分析幾家老陽光私募近年業績表現,揭示這些老私募的產品隨著公司資產規模增加,“戰斗力”卻出現下降趨勢。
私募規模影響收益
由于國內私募行業存在的時間總體尚短,沒有長期的歷史數據作為支撐,該研究所的研究試圖以簡單的方式從個案中尋找出能表明規模變化對業績有所影響的跡象。
研究員選取了4家國內成立較早,管理資產規模超過30億元的知名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分別是上海朱雀投資發展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尚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星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淡水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家公司的絕大部分產品都受同一基金經理管理。
上海朱雀投資目前管理的資產總規模約有40億,在行業內領先。由于上海朱雀投資成立最早的幾只基金——深國投·朱雀1期和2期,以及陜國投·朱雀1期等幾只產品回報的相關性很高。研究機構通過對該公司成立最早的深國投·朱雀1期成立以來47個月的相對回報時間分布制圖后分析發現,深國投·朱雀1期相對回報數值的散點分布有下降的趨勢;從相對收益線性趨勢線也可以明顯地看出,曲線向右下傾斜的。即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產品戰勝滬深300指數的能力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而這一過程,正好也是公司產品發行數量不斷增加,管理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融智評級研究機構認為可以得到的一個結論是,隨著公司資產規模的積聚和擴大,產品獲得更高回報的能力同時在下降。
“用同樣的方法繼續比較了星石,尚雅和淡水泉的樣本產品,結果是相同,即所有公司所選擇的新產品期初的相對收益線性趨勢線均處于老產品之下,只不過這種差距隨時間是擴大還是縮小存在不確定性!
私募基金規模應適度
在效益和規模之間需要平衡的,就是靈活性。該機構通過對私募基金規模與業績的定性分析后認為,私募基金同公募的比較優勢正是靈活性,因此規模的適度對于保持私募的靈活性非常關鍵。
規模的增長當然是必要的!爸挥匈Y本量足夠大,才能夠讓公司把握更多的機會,更好的抵御潛在的風險,而不是一葉孤舟風雨飄搖在浩瀚的資本海洋里!
然而,規模的增長要適度!安灰つ颗c規模增長帶來的好處而放縱‘貪念’。一家私募公司能管理多少資金要結合自身的實力,比如基金經理的能力和數量,投研團隊的建設是否同步,以及可投資范圍和資本市場的規模等。大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家優秀的投資管理公司和管理人一定要懂得適時適度的控制規模,否則會產生弊端!
據悉,國內的陽光私募尚處于成長期,也是最容易膨脹的階段。目前已經有一些私募基金公司在“一舉成名”之后規模迅速擴張,而業績卻急速下滑。“不光是私募基金公司本身要重視,投資者自己在選擇私募產品的時候也要考慮公司已有的規模,全面考慮,不能盲目追熱跟風而最后陷入難以自拔境地。”
潘玉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