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場格外寒冷。
私募在下跌市場中逆市上漲的能力,是否具有持續性?長期來看,這類躲過一兩次下跌的私募是否有著優異的表現?
回顧大盤走勢,自從去年11月開始,市場總體步入下跌通道,雖然在今年年初和6月底的時候迎來過一波反彈,但并沒有改寫向下的總體趨勢。人們常用“歷經牛熊”來表揚一只業績比較好的基金,弱市無疑是塊很好的試金石。因此好買從去年11月開始的9個月的時間來進行觀察,其中又可分兩個下跌階段,即從去年11月開始到今年1月下旬的下跌的第一階段,以及從今年4月中開始至今的第二階段。
研究發現,在今年的下跌中取得較好成績的私募基金,在下跌第一階段也許并不一定同樣有著亮眼的表現,他們中間有半成以上沒有取得正收益,更有4只產品在第一下跌階段中下跌幅度超過10%。這其中,在第一階段下跌幅度最大的當屬近3月收益季軍的執耳醫藥行業,第一階段下跌幅度達14.9%。海昊1號和明達4期跌幅也分別達到12.85%和12.19%。
在這15只產品中,有6只產品在兩個下跌階段中均逆市取得正收益,分別是林園2、林園3、呈瑞1期、銘遠二期、銘遠三期、東方港灣馬拉松。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呈瑞1期,該基金不僅在兩個下跌階段均取得了正收益,在大盤震蕩或上漲階段,也能超越市場,9個月下來,取得了51.92%的收益。其基金經理芮崑出身公募正規軍,曾在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擔任基金經理。該基金自去年10月成立以來,截至8月5日,凈值已達1.6094,超越滬深300指數75.47%。
黑馬時有之,但我們不能因為一次下跌階段的優秀業績便判斷其為“抗跌”基金,私募的業績還需看得更長遠。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