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虧,先虧私募的錢
李彥 徐石
本報訊(記者李彥 通訊員徐石)近九成私募產品虧損,預期收益難以兌現,陽光私募基金正面臨巨大危機。為保證投資者收益,一些私募基金甚至自掏資金參與運作,出現虧損,先虧私募的錢,為投資者設立“安全墊”緩沖風險。
前兩天,貴賓客戶曹先生在招商銀行做投資咨詢時,被理財師推薦購買一款私募基金。據了解,這款名為重陽目標回報1期的私募基金在本月中旬發行前設立了一個回報目標,并由私募公司按這個目標回報籌集準備金,產品運作滿期后未能實現目標收益,便將準備金返還給投資人作為補償,直至達到目標回報率或將準備金補完。由于這種產品對收益要求高,通常是歷史業績非常優異的私募公司才有能力發行,因此倍受青睞。
除設立回報目標外,也有私募公司將陽光私募產品設計成風險緩沖結構,一些私募公司自己拿出一定比例(如15%)的資金參與運作,如果出現虧損,先虧私募的錢,直到虧完才開始虧損投資人的,這種結構類似于投資者擁有了一個向下的安全墊。例如若大盤目前在2600點附近,向下15%則達到2200點,可幫助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緩沖市場繼續下行的風險。
據了解,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加劇從緊,中小板指數大幅調整,使許多私募基金收益受到影響。統計數據顯示,今年近九成私募產品虧損,截至目前已有近40只陽光私募產品清盤,另有66只私募基金單位凈值跌破0.8元,接近清盤線,凈值跌破0.7元的則有19只。由于陽光私募產品投資起點多在100萬元以上,連連虧損使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損,為挽回信任,私募公司只得做出產品結構調整,保證投資收益。
招商銀行武漢私人銀行中心投資顧問吳吟提醒,現在私募產品近千只,規模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投資二級市場的產品都需要承擔市場風險,選擇私募產品時,無論面對的傳統或創新型產品,都應做好資產分配,并通過專業人士分析篩選,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